返回

追忆赤壁

关灯
护眼
第 3 部分阅读(1 / 2)
强烈推荐: 末世之无限变身系统 涩情男女 海贼王之罗殿不爱我 秒婚蜜爱,老师教夫有道 学园默示录之平野户田的艳遇 138号异兽萌宠店 风流老师 小芳父女乱 冷血三公主的爱与恨

丧失信心,路畅通无阻时,曹操南下荆州,曹操没有听取。而当若干年后,鼓励曹操决心,是贾诩及时地,果然战败,有趣的是。贾诩反对即刻东下平定江东的策略,认为收服荆州后应致力于奖励将士,安抚百姓,发展生产,这样不用征讨江东自会臣服。故有官渡之胜,贾诩却反。给曹操泼,当撰写三国志的陈寿兴致勃勃的地将此劝谏作为贾诩功绩的时候,为三国志作注引的裴松之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荆州是四战之地:他认为贾诩的劝,刘备孙权都想据为己有,如果固守荆州的话反而会失去战略主动,至于失败。曹操东下,只是运气不好,遭到了南风和疫疾,不能因失败而否定曹操的平吴策略。应该说,裴松之的观点是有定道理的,对于江东的孙权政权来说,“文服”并非良策,“武伐”才是最佳征服手段。但曹操的失败也绝非“时运不佳”,其种种原因我们将在后面几章细数端详。

是否去打这场仗?对于江东政权来说是个命运的抉择,同样对于曹操来说也是个选择。在同本史书上,我们都能看到两位史学家截然对立的观点,那就不难猜测出在赤壁战前曹操的幕僚团中有多么大争执的声音了。

当时曹操的智囊团中,除了贾诩以外,郭嘉已经先逝,另有荀彧荀攸程昱蒋济董昭等数人,察诸人传记,未见有在赤壁之战中展才智的谋臣。只有程昱传记中记载了程昱对于刘备东逃后孙权会不会杀刘备的预测,也未见其对进军江东的战略持何种观点。我们认为,出于人物传记对人物美化的考虑,赞成参战的建议般不会出现在人物传记中因为陈寿认为赞成参战是种失策。由此可以推论,随军的曹操智囊团们大多数是赞成顺势东下灭吴的战略的,其中包括在官渡之战中为曹操献过奇计大功的荀攸程昱。我们也很难说这些赞同的声音是发自内心的还是随声附和的,因为从曹操拒听贾诩的劝谏已经可以看出,智囊团的意见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他的专断与骄横已经使这场战争不可阻挡的爆发了。

下章:瘟疫与“生化战”书包网b2想百万\小!说来

瘟疫与“生化战”

对于古人来说,瘟疫和战争最为恐怖的两大灾难。而当这两大灾难又往往同时产生,相伴而来。试想,正是因为瘟疫流行民不聊生社会动荡,所以农民揭竿而起,地方武装叛乱,外敌趁乱入侵,从而引发全国性的战争;相反,正是因为战争连绵不断,大批的阵亡士卒抛尸野外,无人掩埋,致使尸体腐烂,空气和饮水遭到污染,疫病横生,从而引发全国性的瘟疫。而每到这两者相伴而来人民祸不单行的时候,也往往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东汉的覆亡唐朝的覆亡明朝的覆亡莫不如此。

灵帝年间,中国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瘟疫传播,这场疫疾横扫了黄河南北数十个郡县,带走了全国近四分之的人口,许多村庄甚至鸡犬不留,沦为人间地狱。汉朝奉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认为自然的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变化是相互关联,互为感应的。天象往往是人事的折射,也往往能够对人事起到预测作用。如此大规模的疫病灾害自然被谶纬家认定为汉室将亡的先兆。只是这次的预兆不再是迷信的胡诌,而是通过事实进行了验证。在疫病灾难面前,可以医治疫病的“仙人”自然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于是乎,张角,赤脚医生与宗教领袖的结合型人物,通过行医聚拢人心,通过布道建立队伍,终于在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发动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黄巾起义虽然在当年之内就被,但它却摧毁了汉王朝生存下去的最后希望,宗教领袖与农民反抗者们所未尽的事业若干年后将由他们的军阀替他们完成。

这场瘟疫对于汉末争霸的诸侯们来说影响也是巨大的。由于疫灾加兵灾,司隶兖州豫州等原先富庶的“黄金地区”变得人丁凋零土地荒芜。曹操在这里起兵的头几年经常招不到足够的兵员,或是缺乏基本的粮草供给。这客观上逼迫曹操不能安于现状,必须不断扩张进取。曹操最精锐的“青州兵”是从青州征召和劝降的,曹操的主要粮食供给则有赖于击破陶谦袁术后的徐州淮南等地。但尽管如此,曹操在官渡与袁绍对峙的时候,还遭受着粮食短缺军心不振等先天劣势,直到占领河北才摆脱了这种尴尬局面。

赤壁之战,疫病再次与战争携手同来。而早在周瑜为孙权分析曹操的四大劣势之时,曹军“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就已成为必败的原因之。但可惜的是,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其他有关赤壁之战的传说都未能把疫病传播当作战争中的重要问题加以考虑。对战争的描写可谓是三国演义的精华之所在,但在罗贯中的笔下,战争的胜负被简单地归因于天时是否出师有名,是否符合道德地利天气因素地形因素人和主帅的决策谋臣的智谋武将的武勇,固然,这样的逻辑符合小说思维和传奇规范,但也使纸面上呈现的战争过于主观。那么,曹军军中疫病流行到底对赤壁之战有怎样的影响?据我看来,其影响不仅不能被忽视,反而相当重要。以至于赤壁战后,曹操在给孙权的书信中这样回护自己的失败:“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在文中,瘟疫几乎成了他战败的全部原因。

在电影赤壁中,导演吴宇森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将赤壁之战中瘟疫的威力在影片中再现。在此基础之上,他又多走了步,虚构了场曹操利用瘟疫制造的“生化战”。那么在千八百年前的东汉末年,深受瘟疫之害的军阀列强们会不会想到利用瘟疫作为摧毁敌军的“生化”武器呢?实际上,据汉史学者何新考证,早在汉武帝时期,匈奴人已经知道利用疫病进行“生化战”。匈奴人在败退的时候,将大批死亡的将士马匹牲畜的尸体堆积在河流上游,腐烂的尸体将河流污染,病疫顺流而下。追击匈奴的汉朝将士饮用了下游的河水后,大量感染死亡,无法医治。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骠骑将军霍去病。

下章:蒋干何干?

蒋干何干?

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有个历史老师特逗,在课堂上出了个谜语,在此与大家分享。谜面是“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打四个中国历史人物。提示是从日本苏联共产党国民党四个角度考虑。谜底是:屈原苏武毛遂蒋干。

蒋干,因为赤壁之战中的次滑稽的出场,成了曹操阵营中最有名气的谋士。许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曹营首席谋士郭嘉贾诩荀彧,但是却对蒋干的名字耳熟能详。

历史中的蒋干确系周瑜的同郡,也确实被曹操派去说服周瑜。但并非在赤壁之战中。据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记载,蒋干“有仪容,以才辨见称”。但纵然是这样灵巧的辩士却无法撼动周瑜的意志,归来见曹操时还赞誉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这段情节旨在为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的胸怀作佐证,但却成为小说家为赤壁之战添油加醋的作料。三国演义把蒋干劝降和反间计揉搓在起,在展现周瑜谋略的同时也表现了周瑜诡谲和骄傲的面;而电影赤壁将蒋干劝降反间计和草船借箭揉搓在起,则是在瑜亮合作的基础之上更集中地描绘了周瑜诸葛亮亦敌亦友的微妙关系。

下章:蔡瑁张允,被谁冤杀?书包网b2想百万\小!说来

蔡瑁张允,被谁冤杀?

电影赤壁如法炮制了三国演义中反间计幕,周瑜利用蒋干传递了伪造的降书,使得曹操对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产生了怀疑,并最终处死了二人,从而为周瑜去掉了个大隐患,成为赤壁之战周瑜取胜的关键。

蔡瑁张允确实是被冤杀的,然而凶手却不是曹操,而是罗贯中。事实上,史书上的蔡瑁张允并没有被卷入“反间计”之中,他们甚至压根就不是曹操的水军都督。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谈及蔡瑁张允的时候,只论及二人是刘表的幼子刘琮的党羽,在刘表临终时阻止刘表长子刘琦进见,而极力扶持刘琮上台。随即曹操南征大军将至,第个跳出来劝刘琮投降的却不是蔡张二人,而是蒯越傅巽韩嵩等班刘表旧臣。这几个人共同的特征就是都是躲避战乱客居荆州的中原人士,相比起蔡瑁张允等荆州本土人来说,荆州的利益对于他们毫无意义,他们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更有好感,更愿意纳土归降以求得官半爵。因此曹操在得荆州后也大施恩惠,给蒯越等十五人封了侯,其中蒯越韩嵩邓羲刘先甚至坐到了光禄勋大鸿胪侍中尚书令这样的位列“九卿”的高官。但点名的名单里并未出现蔡瑁张允,可见二人虽然也位列归降众臣中,也得到了封赏,却实属才智平平,未能得到重用。

那么曹操的水军都督是谁?史书没说,我们也不好妄加揣度。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以曹操用人的习惯而言,不可能用外人指挥这支庞大的水师。而曹操早在年初就在邺城掘玄武湖操练水师,相信都督水师的人选在那时就已经选定。演义出于塑造周瑜角色的需要,虚构了蔡瑁张允统领水师又被冤杀的情节,也使曹操水军击即溃在理论上趋于合理化。

下章:草船借箭的真相

草船借箭的真相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招“草船借箭”骗过了曹操,同时,作者罗贯中也骗过了天下人。当然,草船借箭并非实有其事。况且,对草船借箭可行性的争议也直都没有中断过,无论是对曹军何不用“火箭”的建议,还是对诸葛亮是否能够准确算定大雾时间的质疑,都体现了这个故事在逻辑性可信性上并不能十分令人满意。

然而,“草船借箭”这故事最大的问题在于损害了诸葛亮这艺术形象恒定的性格特征。“诸葛生惟谨慎”这是众所周之的熟语,也十分具体地体现在诸葛亮南征北伐中的用兵决策之中,这在三国志三国演义中都有直观的呈现,“谨慎”也成了诸葛亮的个处事特点和性格特征。然而在三国演义的前半部分中,诸葛亮却屡屡涉险,不是用奇兵火烧博望坡就是独闯东吴为周瑜吊孝,其中又以“草船借箭”最为惊险悬念。虽然每次诸葛亮都能险中求胜化险为夷,但这样富有冒险精神的行为却与他后期谨慎保守的作风相差很大。“古典小说是冒险的叙事。”诚然,在诸葛亮生平记载比较简略的前半生中,加入些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本无可厚非,但在过度追求情节的“眼球经济”的同时,主人公的恒定坐标也走向了失衡。退步说,就算将诸葛亮重塑成个前后半生截然不同的人物,如果叙述的侧重点集中在前半生的“轻狂好险”向后半生的“谨慎保守”变化的复杂过程,并将个人的变化与时代的变化相联系,将会使人物性格在变化中完善和丰满,更具艺术价值。遗憾的是三国演义并没有这样做,也就使“草船借箭”这样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在全书中处于个尴尬的位置。

“草船借箭”也并非空|岤来风,而是有线索可查。三国志·吴主传注引魏略记载,濡须之战时,孙权曾乘坐大船去窥视曹操军营,被曹操发现。曹操使弓弩齐发,东吴船只面受箭后船体倾斜,孙权便令船只另面受箭,待到船只平衡后安然返回。小说家就是在这条史料基础上加工演义出“草船借箭”的故事。相比之下二者有三点明显不同,是实施者是孙权而非诸葛亮;二是让船体受箭是种应变之策而非为了“借箭”;三是故事发生在建安十八年的濡须之战而非十三年的赤壁之战。

下章:江东的将军们

江东的将军们

赤壁之战中的江东阵营可谓是人才济济。在经历孙坚孙策孙权三朝经营后,江东政权在麾下聚拢了批能征善战的将才。更值得提的是,除了少数将领是北方人士以外,江东将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江南诸郡的本地人。虽然北方黄河流域是自古而来培育猛将的土壤,但在孙氏父子的发掘之下,江东将军也毫不逊色。在赤壁之战中,江东的将军们形成了三代同堂的繁盛局面:老辈跟随孙坚征战天下的将军们宝刀未老,如黄盖程普;跟随孙策平定江东的青年将军已成为战场上的骨干与中坚,如周瑜蒋钦周泰;孙权继位后纷至沓来的后起之秀则显示出江东政权源源不断地生命力,如甘宁丁奉徐盛。

黄盖是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人物。据三国志记载,火攻曹军之计正是黄盖向周瑜的提议,而且黄盖自己亲自实施,将艨艟斗舰配备点火油物,以投降为名接近曹操水师,时诸船齐发,同时放火,火借风势,举烧溃了曹操大军。从这段叙述来看,在决定胜负的火烧赤壁之时,黄盖不仅是献策者,而且是实施者,直接决定着战争的胜败。而周瑜似乎仅仅是起到了宏观协调的作用而已。对赤壁之战过程这样简单的描述显然难以令以罗贯中为首的小说家戏曲家们满意,他们对这短短的段文字中有太多的质疑:曹操何等精明,怎么会看不出风向对自己不利?黄盖三朝老将,他的诈降怎么会轻易骗过曹操?曹军水师强大战舰无数,怎么会战即被全部烧完?带着这些疑问,改编者们创造性地虚构出了“反间计”“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情节。而像这样,通过虚构和想象的情节为历史疑点创建新的逻辑,至今业已成为历史题材影视剧剧本创作的常用思路。

甘宁是江东新锐将军的代表。电影赤壁出于战胜方需要个牺牲者的考虑,为表示对历史的尊重,将甘宁改名为“甘兴”。但甘宁的出身却在电影中真实地反映了出来。作为曾经名扬长江的海盗,“锦帆贼”曾是他华丽的诨号。后来被黄祖收编后,又作为对手痛击孙权的军队。但因为不受重用,还是归顺了孙权。孙权待他像对待旧臣样,并听取了他的意见,果断出击,击杀了黄祖。甘宁的生是战斗的生,他曾经单独对抗过曹仁关羽张辽等实力派猛将,又曾在濡须口大显神威,百骑劫营,大乱曹军。故而使孙权有“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甘宁字,足相敌也”的赞誉。

下章:曹操的性癖好b2

已婚少妇——曹操的性癖好

电影赤壁中,蒋干戏谑地说了句:“曹操抢别人的老婆可是出了名的”。时引起影院里的哄笑。其实,这句话并非胡乱拈来,倒是颇有根据。用文言文说,就叫“好滛”,听起来更难听些。曹操对已婚少妇的占有欲成为他在两性关系上的特殊癖好。

以下内容将围绕个古代男人的私生活展开些讨论,十六岁以下读者请自觉回避,十六岁到十八岁读者请在监护人陪同下阅读。

曹操生中应该有许多女人,这点可以毫不怀疑。他的儿子就有二十五个之多。这二十五个公子分别由十三位妻妾所生。

丁夫人是曹操第个正妻,她没有为曹操生育子女,但是却将早逝的刘夫人所生的子女曹昂清河长公主此公主后嫁与夏侯懋抚养成|人。特别是曹昂,既是曹操的长子,又是嫡出,丁夫人视为己出。可惜的是曹昂死在了曹操征伐张绣的战场上。这个噩耗给丁夫人沉痛的打击,她动不动就在曹操面前哭闹,埋怨是曹操杀死了儿子曹昂,还不加思念。这些举动令曹操很恼火,就将她休回娘家。其实曹操何尝不痛惜自己的长子,只是为了教训下丁夫人。但当曹操亲自去接她的时候,丁夫人却仍然怀恨在心,独自人在织布机前织布,任曹操怎么说好话,就是不搭理他。这让曹操最终放弃了复合的念想,直至丁夫人郁郁而终。此事成了曹操永远的心结,甚至在曹操临终前都对丁夫人的逝世深感惭愧,自言自语说如果他死后在阴曹地府碰见大儿子曹昂,问到他的养母丁夫人何在,“我将何辞以答!”代枭雄在临终前显露出来的竟然是如此人性化的面。

丁夫人被废黜了之后,卞夫人被立为正室。卞夫人并非出身名门望族。史书上说她“本倡家”,也就是唱戏的,在古代属于下九流,甚至不是“良家妇女”。曹操作为贵族子弟纳倡家女为妾,当是他不受传统礼教束缚的自由性格之体现。况且卞夫人却属贤妻良母,在曹操逆境的时候能够同甘共苦团结人心,在局势稍安的时候也能主动担起相夫教子的责任。曹操将卞夫人扶正后,特意将他那些死了母亲的儿子都归到卞夫人名下抚养。而卞夫人也时常主动遣人给被废黜的丁夫人馈赠日常用品,展现出博大的胸襟。当然,卞夫人最大的功绩是为曹操生育了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个儿子。其中曹彰为代名将,曹植为文坛奇葩,而曹丕则继承了曹操的衣钵,受禅登基,建立了曹魏皇家天下。

然而,人们对曹操这众多在册的妻妾毫不感兴趣,人们更关心的是曹操与她那些情人们的桃色新闻。在这八卦的箩筐里,人们发现曹操似乎对红粉没有好感,与曹操有染的总是那些丰姿绰约的已婚妇女。

张济之妻邹氏,曹操情人之。张济原是董卓手下将领,董卓死后以宛城带为根据地发展,后来在攻打刘表的战争中中流矢死去。邹氏也成了寡妇。曹操进取宛城,张济之侄张绣纳土归降。但曹操不战而胜后却饱暖思,和张绣的姨妈邹氏有了腿。张绣愤恨不已。曹操听说张绣有不良反应,连忙计划秘密干掉他。没想到张绣先发制人,降而复叛,以至于有了曹操最为惨痛的淯水之败,不但折了人马,还死了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和大将典韦,实在是大大的不划算。如果说赤壁之战是个女人引发的场战争的话,那么淯水之战恐怕要更为贴切才是。

在这之后,曹操又占有了位美女少妇,而且此番还是从关羽那里以不正当的手段抢过来的。曹操和刘备围攻吕布的时候,关羽就向曹操请求击破吕布后,将吕布属下秦宜禄的妻子杜氏赐给他。曹操答应了。但关羽思美心切,几次三番在曹操面前提及,曹操就生疑了。于是曹操自己先把那杜氏接过来看了看,果然绝代佳人,遂占为己有。关羽只能认栽。杜氏嫁给曹操还带了个拖油瓶儿子,即后来的魏国名将秦朗。

这种跟着母亲改嫁的儿子叫做“假子”。除秦朗外,曹操另个假子更是名气远播,就是著名的美男子玄学家何晏。他的母亲尹氏是汉灵帝时大将军何进的儿媳,估计不是国色天香也是世间,在公公死后无依无靠,给曹操充为侧室。

坊间还有传言,曹操和自己的儿媳甄夫人也有不清楚的男女关系。甄夫人本是袁绍二子袁熙的妻子。据说曹操围攻邺城时就听闻甄夫人秀色可餐,意欲揽为战利品,谁想长子曹丕抢先了步。曹操虽然表面上将甄夫人许给曹丕为妃,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甄夫人的念想。而又有传说认为,曹植对这位天仙般的嫂嫂也有倾慕之情,洛神赋就是伤情之作。战争与感情的复杂纠葛似乎更加符合现代人对历史的臆想心态。

此外,活在传说中的三国美女貂蝉在董卓死后音讯全无,也给予了广大人民无限地想象。吕布最终是败给了曹操,那么曹操对貂蝉的接收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虽然持有不同立场怀有不同目的的流言者们创造了诸如“曹操赐貂蝉予关羽说”“貂蝉出家为尼说”“关公月下斩貂蝉说”等不同版本,但如若貂蝉真有其人的话,曹操十有不会放过,就像他从关羽手上抢去秦宜禄的妻子样,丝毫不会手软。

最后让我们回到赤壁之战,小说家将曹操对小乔的占有欲望作为诸葛亮智激周瑜的巧令,电影赤壁更甚步,让林志玲扮演的小乔在战争中发挥了更多的作用。无论曹操是否像对待其他的美艳少妇样对这位周夫人觊觎已久,事实是,十年前的他在战败之前还能够占有女人,如今却连战争和女人起输掉了。

下章:捉放曹

捉放曹

捉放曹是戏曲舞台上的出经典唱段,说的是县令陈宫抓住了刺杀董卓的逃犯曹操,在得知他行大义之后主动释放了他,却又在目睹了曹操屠戮无辜后毅然离开他的纠结故事。这个戏名后面如果加个问号的话,放在演义版赤壁之战的最后幕却也颇为贴切。站在忠义的十字路口上,关羽是捉曹还是放曹,这真是与“生存还是死亡”样具有挑战性的选择。

华容道关羽放曹操是赤壁之战的落幕之作。同样,这也是出虚构的情节,在史书上无迹可循。但这出戏却在三国演义中放射出异常的光彩。故事在环环悬念中引出,又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收尾。掩卷沉思,不禁令人嗟叹良久。

毫不夸张的说,曹操与关羽的关系是三国演义处理人际关系中最成功的组。桃园三兄弟的关系虽然固然弥坚堪称经典,但不免沦为程式化;刘备与诸葛亮鱼水之谊以天下大业为始,以诸葛亮死而后已为终,二人的关系始终是“复兴大业”的附属品。而曹操与关羽的关系,历经由敌到友由友到敌的曲折变化过程,面是曹操爱才心切却又不能夺关羽之志,面是关羽故主难忘却又不能负曹操之义。两人错综复杂的关系在经历了土坡约三事白马之战延津之战挂印封金追马赠袍过关斩将等事件之后,最终在华容道得以了断。更为难得的是,三国演义在塑造正面人物的正面形象的时候,免不了要将与之相衬的人物贬损番,如周瑜之于诸葛亮曹操之于刘备。但在曹操与关羽的关系之中,我们却欣喜地看到种“双赢”的局面:关羽降曹不忘主放曹不忘义,树立起了忠义千秋的楷模形象,而曹操对关羽爱才敬才的态度也使这个反面人物显露出了真诚与人性化的面。

下章:

那年,中国选择了分裂

那年,中国选择了分裂

从正统的历史趋势论的角度来看,赤壁之战的结果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因为历史的趋势是统,赤壁之战的结果恰恰是阻止了中国最大的军事力量正在进行的统步伐,而开启了个长期分裂的局面。既便如此,我们依然不认为赤壁之战有那么差劲,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说,就是分裂孕育着新的统。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书尾页 书架s
推荐阅读: 万紫千红总是春 岳灵武动乾坤 梦见别的新娘 神医毒妃:废物大小姐正版阅读 怡然自得下一句是什么 位面之最强绿巨人xiazai 猫石对话2022年运势 何春传奇史编年 凤凰情劫 一剪钟情 走尸档案2走尸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