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所理解的生活

关灯
护眼
答香港读者问(1 / 1)
强烈推荐: 极品特卫 暗夜王妃之血染江湖 神之魔法祭 重生只为续前缘 穿越射雕之皇帝难当 逆转快穿 [黑篮]夺影之光 世界调制模式 弃妃女法医

不是每件事都能给人生带来什么,

地表,中国有可能实。城市里看得见的。

在现有体制下,总需要去度过?人生的时光,看不见的地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死难者默哀,为救助者喝彩。无意说什么煽情或者抨击的话,曾在打不到扯得时候恨北京,但昨夜更多是为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感动和揪心。我选择这样度过,地底下的不堪,正是我们周围很多,也能让生活更糟糕。在北京生活的人们为这个城市在建设中的失误承担了太多次。长安街很难调头。

当时我们。记得我初到北京时,有次开车错过了一个路口,突然看见一个,一直调头不能,门口还算宽敞,定睛一看,新华门,以为是新华书店系统的,想好歹和自己的职业沾点边,就直接往里扎,打算在门口揉几把,假装自己是出门左拐…在差点被击毙之后,我对长安街产生了深深的恐惧。我对朋友说,算了,别试验了。

7:某g县的领导秘书通过博客上留的邮箱地址联系我,称县领导同时是一个企业家,他愿出一个高价,让我帮他写一本传记,讲述他光辉的政绩。

6:建议新闻媒体在报道这些严重侵犯同胞利益的新闻时,不要扯上爱国两字。国哪是这样爱的。这世界上,有的国家让人尊敬,有的国家让人害怕,再这样砸下去,恐怕我们国家只能让人笑话了,可不是么,要么没人敢欺负我,要么你欺负我,我欺负你,要么你欺负我,我兄弟欺负你,最不济也是你欺负我,我欺负你兄弟,从来没听说过你欺负我,我欺负我兄弟这种模式。这几天在比赛,车队来自欧洲的技师知道中国和日本有摩擦,但看见互联网上的打砸照片就非常不理解:钓鱼岛的契约难道是藏在中国人自己的后备厢里么?民族崛起的秘籍难道是刻在其他人爱车的底盘上么?这究竟是在反日还是在反华呢?

还想对什邡政府说,你们驱散群众的决定太突然,方式太夸张了。

挂了电话,夜深人静,回想朋友所言,有些也对。我在帐篷里口无遮拦,对所有人都没有设防,要是真有人偷拍偷录或者微博直播,的确会惹麻烦。对陌生人提防与否取决于你的出厂原始设定,我喜欢先把人设定成好人,再从中甄别坏人,有些人则反之。但所谓的甄别方式其实就是被坑一次。我相信以诚相待,也相信倒霉认栽。

其实我个人对香港是挺喜欢的,而且很早的时候就在内地的电视上接触到香港。香港很多艺人到内地回答问题的时候永远都是“呃,关于这一个问题…”很多人说香港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可能是觉得香港人不大喜欢读书,或者说读很多的八卦。事实上所有的一切都是文化,八卦也有八卦的文化,电影有电影的文化。一个出过那么多好电影的城市,一定不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而且它对文化那么地宽容。我要谢谢这座城市。

你对少女嫩模出版的写真集在香港书展十分集中有何看法?

其实我很想拿一本来看一看。就像诗一样,在最初的时候我批评过现代诗,觉得现代诗一无是处,虽然有很好的现代诗人,但我总体而言不是特别喜欢这种形式,总觉得现代诗就是诗歌的歌词分支,而且写起来太简单了。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因为一来有很多很好的现代诗,它们对推进中国很多东西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二来,其实不能够排斥任何文化形式。们中国出了这么多问题,就是因为我们永远是带着排他性在做事情。所以我相信文化不应该排他,虽然嫩模的写真集可能让人觉得心里不舒服,但事实上它们都应该存在,而我会去买一本看看。

你写文章的时候有什么样的理念?

在写杂文的时候肯定有着必胜的理念,在写的时候,我其实挺自卑。我之前从来不称自己是一个作家,我总是称自己是一个作者。我看得更多的是五四时期的文章。那时候的文章真的很好,无论是情怀还是文笔。我从胡适、梁实秋和林语堂那些人的文章中获益匪浅,我也推荐大家多看看那个时代的人写的文章。后来我们思想跟政治都正确了以后,文章就写得越来越烂了,都忽略了文字本身的优美。

为什么在什么都能说的地方就没有什么话好说?

我觉得我还是说得挺多的。它事实上就像男性的一种欲望,半推半就的时候你更想上人家,人家如果真的一扭头说“来吧”你可能就没有那么冲动了。但事还是要办的。

除了写政治以外,还写什么?

事实上我都没有写过什么政治,也很少涉及政治。我很讨厌政治,但我很热爱文艺。只是我更不喜欢我所热爱的文艺被我所讨厌的政治所妨碍。

你觉得你有可能从政吗?如果要从政,你首先要做什么?

欲从政,先自宫。但是我还想留下来。可能现阶段从政是很乏味的,而且我始终不能接受和很多不解风情的人在一起,我完全不能够忍受在台上说着那些排比句。所以其实我更乐意做一个作者,做一个车手,或者会去从事一些别的行业,而不是特别希望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一些卓越的贡献。

作为一个赛车手,你如何保持写作的灵感与热情?

灵感无须保持。

还是欢迎大家到内地去走一走看一看,可以提供给你很多灵感。对于写东西,很多次我都觉得挺乏味的。其实很多时候并没有那么想写,但还是会被迫写一两篇文章。但我很荣幸我拥有这样的读者,他们并不是低级、盲目的,写什么都说好。当我写这样的文章的时候,他们会非常敏锐地在留言里告诉我说“你这个有一点无病呻吟了,有一点明显不想写硬憋出来的感觉”

看过你接受bbc的采访,是如何做到不踩线的呢?

其实是这样,我特别讨厌有人写东西的时候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这句话特别扯淡。但事实上对于每个写作者来说的确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根线”可能我的线相对来说比较宽泛一些。

我相信所有写东西的人都有着几乎一样的追求,包括所有的媒体人。因为我经常觉得在一个国家里宪法应该是它最后的底线,但事实上宪法有的时候会变成“沦陷”的“陷”所以在那个时候,我相信媒体是唯一的底线。

在内地,大家可能觉得,这一方面的媒体一定很进步,那一方面的媒体一定非常落后,事实上不是。事实上年轻人都是差不多的,而且我相信任何的媒体从业人员都是有他的新闻理想、媒体追求的。而且未来这根线一定会越来越远,最终会彻底消失,因为所有的线都有可以承载的分量,如果它太重了,就一定会崩溃。

和你同时出道的人中很多都移民了,你会离开中国吗?

我不会。可能这个答案很多人不大愿意听到,如果我说“我会”就好了。我还真是不会,因为我喜欢的人都在中国,我不喜欢洋妞。我会一直留在中国,如果她欢迎我我会很开心,我相信她不会驱逐我。无论如何,她始终是我的故土。这种感受很奇怪,去国外比赛的时候,虽然你可以感觉得到它们的确很好,无论是社会制度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上,但更多的,你只是希望,如果将来我们的国家也是这样该多好,而不是想要住到别人的国家里。我还是更希望别的国家的人想移民到我们国家,但我不建议他们现阶段来。

你为什么要写作?

我从小就很喜欢这个职业。当时想当记者,觉得记者可以做很多嫉恶如仇的事情,可以把很多不好的地方曝光出来。后来发现当记者不行,因为记者上面原来还有主编,但是当你发现你有一个很好的主编的时候还是不行,主编上面还有相关部门。后来我觉得可能当一个作家比较自由一些,所以我开始写东西。

你如何看待张爱玲的小说?

她是为数不多的有质感和才华的女作家。我虽然没有完整地看过她的小说,但是我看到过很多短的文字,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因为很多东西你从短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她很适合做这份工作,很多人其实很不适合。

从《三重门》到如今的作品,很多人在关注你的成长,请问在这样的关注下,从少年到青年,你是如何守住自己并提升自己的?

其实我没有守住自己,尤其是在很多女孩子面前。但是提升自己其实很简单,还是多看看书,多接触各种各样的资讯,包括这次的香港书展,都是很好的平台。多阅读吧,无论是从网络上还是从纸媒上。

你对一些想做作家的青年人有什么建议?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它可以让你待在家里,或者随便你自己到处乱走,而且如果你成为畅销书作家的话还有很多版税。虽然不至于发财,但很开心。无论作家还是别的行业,首先你要确定自己是真的适合这个行业,而不仅仅是热爱。因为如果发现你热爱这个行业但是你并不适合它,其实是一种更大的痛苦。

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现在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吗?

用这个问题来结尾,很好。yes,ido。

编者按:本文根据韩寒2010年香港书展读者见面会问答整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s
推荐阅读: 星际之专属符咒师txt 书包网 爱上老公的朋友向他表白了 云起龙骧 恋爱暴君未增删带 蝉翼剑txt免费下载 军宠撩人夏雨萌慕于飞免费阅读 末世最强狩猎 闲妻良夫 神医王妃很草包 富士山下 三国潮爆战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