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吴山点点幽

关灯
护眼
2004至2005岁末年初时的花山(2)(1 / 1)
强烈推荐: 玄学少女被迫营业啦[校园] 夜凉如洗 死神之龙虚 晚明霸主 清穿之望乡台还生 穿越之带着儿子奔小康 【繁】性奴(抵债的女人) 这白眼不要也罢 重生成了反派BOSS的师兄

那一段时间,既来之,我当时对疾患只是,好像另有,时常觉得大脑浑浑噩噩。十分的迟钝和口讷,人似乎,睁着清,始终沉,亦不怨,毫无算计与焦虑之心,大概是病在脑,糊涂了吧。但心里又一直十分清楚,也很健忘,则安之,虽不适。

如今,25oo年前吴王夫差拘越王勾践在此养马的痕迹已渺不可寻,如支硎山与山中寒泉,但1ooo多年前的高僧,“又有放鹤亭、马迹石及白马涧,皆以遁得名……”这里的山水就是当年高僧骑白马往来其间的清幽之地啊,乘白马升云而去”,据说支遁“后得道?现只余空山旷谷,静水无声。但这天底下漫山遍野的铮铮石骨,仍在传递亿万年前的讯息,涧水中仍有亿万年前就存在的桃花水母生存其间。我曾近距离地观察过这些桃花水母,它们在水中浮游,如一朵朵白色轻絮,因形状如桃花盛开而得此名,但我觉得它们更像一朵朵漂浮水里的圆形蒲公英。这是一种极脆弱极娇嫩极飘渺的微生物,只能在毫无杂质的纯净之水中存活,现在也只能在白马涧一览它们的踪影,这是多么难得啊。当人凝视这些已有亿万年历史的古老生物,也如同面对这满目石涛一般,会有一种恍若错位的体验,瞬间融入久远年代的原始山水,产生遥远的亲近之感

我仍绕过龙池继续往白马涧的东面而去,果见靠近天平后山的山梁上,大水如瀑翻山而降,水声巨响。这时天色更黑,只有水瀑闪着白光,又一阵狂风卷起砂石,并将灌木摇得乱响,我在一片水声与草木声交织的声浪中急急返回白马涧的入口处,又停步向白马涧放眼遥望,暴风雨前夕的白马涧竟是如此令人着迷:天黑如墨,群山似铁,涧池如铅,天地都闪着黝暗的水光,在众山之巅的后面不时闪现蛇形电光,雷声隐隐滚过上空。这样的情景早已绝迹多年,却在此刻,如此恣意如此完美地重新展现,让人如进入老电影的特定场景之中,重温昔日遭遇雷雨的感觉,那是一种十分奇特的感觉

据光福志记载,石嵝又名石嵝庵、石嵝精舍,位于光福镇西南的弹山半腰,公元1349年,江南名僧万峰和尚自杭入吴,在此修持坐禅。石嵝庵门朝西,占地不大,约5oo余平方米,有大殿三间,南北各有厢房,清末建筑,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嵝庵历史为佛教寺庙会,文革期间由原吴县林场接管,原在庵内的和尚为林场职工,直到前年圆寂。去年下半年,林场将石嵝庵承包给个人,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近年来,石嵝庵一直有烧香活动,但因石嵝庵产权问题未定,故目前尚未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万峰台确是面湖眺远的极佳地。弹山横亘太湖之滨,绵延约六七里,与青芝山相接。丘岭连绵平缓起伏,植被全是茅竹与杂树,使山体显得毛绒绒的,像群拉长了身体仰天酣睡的怪兽。小陈指着下方湖山之间一个巨大的半圆形绿色盆地说,这里的视线多好呀,早年苏州一些知名画家经常从这个角度写生,风景真的很好看。

请当地人带路上山,山上遍植马尾松,很快就无路可走,只能在松林中穿行,一直到深莽封顶,无处插足的地方才停下。

犹如身处高原,此山自身海拔的高度使得周围群山降为低矮的丘岭,平坦的山顶覆盖着大片金黄的草海,累累巨石礁岩般浮现其上,不远处,那座传说为秦皇射穿的石峰就在眼前。这时,正值夕阳西下,那轮淡黄的日头又恰好嵌在石峰顶端那著名的缺口内,正向这里投放黄色的光晕,并随人的方位变动而明灭。

2oo4年12月一个休息日的下午,又约二三好友与山林村的护林员一起再上阳山,这次是重返,路径熟悉,目的地也很明确,就是再上箭阙峰。

“天哪!”我当时惊骇得不知所措,只本能地将身体重心后移,用尚被草带缠住的右脚撑住全身,缓缓抬起巨痛着的左脚,如金鸡独立一般;同时,右脚缓缓向后下蹲,直至跌坐在地上。

这应该是古庙之物,看那如盖的形状和虬劲的根蔓很有些年头了。该不会原本就是覆盖在石屋之上的?否则不经牵引哪来这种厅房的模样。

沿新铺筑的石阶上山。满山只有低矮的茅草、野竹和杂树,人走在台阶上,便是最高的活动点了。盛夏中午的阳光无遮无拦地洒满全山,头顶如此强烈的紫外线,脚底便多了点惶急和匆忙,很快就到了寺门。

就凭这些名称,就可以想见当年小王山的自然之美和主人匠心之妙,这山和人,景和情,如水与乳一般,完全交融,难分彼此了。

当年李根源种植的万株松林呢?我边走边问老王。

“为什么坞里有这么多野藤呢?”桃花坞怎么不见桃树只见藤蔓,奇怪。“那些是什么藤?”心里已认作是紫藤。

下方山谷蓊郁一片,更为好看。尤其从二茅峰去大茅峰,须从穹窿山最美的茅蓬坞顶上的山脊经过,向大茅峰走去时,我的头总是扭向坞的方向,眼睛总是往翠郁的谷里看。作家又手指前方一道龙爪般逶迤而去的山梁,说那是俗称锅盔岭的地方,去年为写书,他曾专门进去走了一段路。路口就在大茅峰附近,里面植被茂密,夏日里完全是植物世界,路崖边、坡根前,常见小洞,里面有小动物

真的在几个月后某个双休日的下午,约了两位朋友一起去爬穹窿山。我们是在下午四点左右才到山脚的,这是我的主意,想避开人多的时候。果然傍晚之际去,游人已散尽,只余一座空山,一曲石径,任人倘佯。这两位朋友不是苏州人,我带他们同往,是有一些“献宝”心态的,总觉得好东西应让朋友分享。

索性就近拣一块突起的圆石站了上去,这样,视线没有了任何阻挡。但四下一看,备感忧心。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s
推荐阅读: 银河上将服装 大红包电影免费观看完整版在线播放 春光灿烂猪八戒演员 大唐枭雄天下 战亦楚我们离婚吧 纨绔邪皇 开荒 独宠前妻,总裁求复合小说 网游之三界归来txt 男生一直叫女友主人 天下一家是什么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