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朝汉月

关灯
护眼
第二〇章北海入洛中(1 / 1)
强烈推荐: 亲爱的公主殿下 大话天鹅湖 交换事务所 我是空间之主 甜蜜陷阱少爷请入局 桃花小妹当起点BOSS成为陈余一 妖神兰青上 掌魂者 《我的援交女朋友》(終)

“无妨。两个孩子都非常高,看到是周惠站在院。元天穆却想到,东厢正房内的周文、七七一同跑了过来。止住了护兵的动作,”陈庆之挥了挥手,这或许是逼天子和百官迁,虽然这件事他还没,大有不抱她便不罢休的架势。

“谢过将军!”王建大喜,连忙招呼众人一同跟上。

如今洛阳面临倾覆的威胁,≧≦

或,七七立刻抱着周惠的双腿。顺势猴在了他身上,但绝对有利于他二人进一步巩固权威。以尔朱荣的才智,并且对他的计划大,肯定能明白这一点。

“宗德,他们也累了一天,”谢邦打了个呵?何苦再为难他们。他自个已经快坚持不住了,推己及人,也很体恤手下那些军士,“难道晚上还会有南军来吗?”

“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夏侯敬皱起眉头,看了看楼下的田颖田子聪,忽然悚然而惊,“郑复呢!郑复去了哪里?谁看见他了没有?!”

北魏的正式军令,可以说非常严苛。以这样一幢为例,战阵之上,三人队逃一人者,九人队逃小队二人者,阖队皆斩;若有整支九人队逃,则斩押官、队头;战后统计战损,一队有人战没,必勘查战没缘故,其中如有可救而未救之事,阖队皆罚,严重者斩首以正军令。

“那允宣和我一同居中负责辎重,由仲德代为殿后执掌军法。≧≦途中若有逃兵……”王建咬了咬牙,“当场予以斩杀!以儆效尤!”

既然避无可避,必须有一个人赴征,那么就让他去吧!一来可以向兄长周恕示好,二来也可以跳出家族,去外部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难道真是天不佑我大魏么?”杨津一声叹息,“偏偏北地也有叛乱,尔朱柱国无法领兵来援……”

“是。”周忠领命而去。

“原来兄台是本郡生员,”华服青年笃定的笑了,“既然如此,我有一个不情之请,希望兄台能够屈就担任本家西宾,替我教导家中儿郎。”

由于长年耕作,又深得家主厚待,衣食丰足,周忠长得非常健壮,性格却是十分的稳重沉着,将家中的田地租赋安排得井井有条。也只有让他跟着周惠,周植才能放心那两个年幼的长房孙儿。

“阿叔,是真的吗?”小女孩七七瞪大了眼睛,“去哪呢?”

当初刚上大学时,周惠曾经想过,要徒步走遍河北、河南两省,遍览中原故地的历史风物,为此还专门锻炼过,徒步走完了两三趟马拉松。≧≦然而三年下来,周惠始终没能成行,只是趁着寒暑假和节假日,游览了不少历史景点。他没有想到,如今来到北魏末年,居然就部分的完成了那个计划,而且远比计划中的行程更有价值。

“有吃的没?”他直截了当的问他。

……,……

他刚把宇文灵吉放下过来这边,就听到了这个消息。这让他既感到担忧,同时却也在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但是另一方面,或许正因为他治军如此严格,才能培养出这么一支精锐的铁骑,并在去年九月份以七千骑击破葛荣大首领的三十多万大军。

“下去吧!”元子攸吐出一口浊气,“你们对皇后的忠心,朕是知道了……这镇纸赏你。”

“是。”内侍不敢再说什么,恭敬的捧着镇纸退出大殿。

不一会儿,当值的中书舍人高道穆(名恭之,以字行)奉召前来。他才觐见完毕,元子攸就劈头对他说道:“朕欲西狩关中,高卿以为如何?”

“陛下!”高道穆讶然唤道。他自然明白,天子为何要出狩地方,但心里却很不认同:“如今南贼虽占虎牢,其士众却是不多,能够乘虚到此,皆因沿途守将不得其人。陛下若亲帅宿卫,背城一战,臣等竭其死力,必能击破南贼!”

“杨元晷不是我大魏名将吗?”元子攸摇了摇头,“至于亲帅宿卫,此事大可不必再提。朕自小长在宫中为先帝伴读,戎事实非朕之所长,出战则胜负难期。届时事有不谐,恐怕洛阳将大受贼军荼毒。”

“即便如此,陛下也不当西狩关中,”高道穆继续进谏,“关中关中荒残,叛乱未息,车驾怎么能够西狩呢?一定要暂避锋锐,保全洛阳的话,陛下不如渡河,征柱国、上党(元天穆)引兵来会,犄角进讨,则旬月之间,必可成功,如此方为万全之策啊。≧≦”

听了高道穆的这番谏言,元子攸心里终于下定了决心。为今之计,他只能渡河北上,借助尔朱荣的力量才能反攻元颢了。可是,对于尔朱荣的心思,元子攸依然怀着疑虑,更何况元天穆肯定也会前往汇合,到时若两人一合计,将他君臣全部扣押,然后矫诏迁都晋阳或邺城,朝廷便要失掉河南根基,成为砧板上任由对方宰割的鱼肉,而这大好江山,也将非复为皇魏所有。

到底该怎么办呢……元子攸陷入了沉思之中。

“陛下?”见元子攸久久不语,高道穆试探着唤道。他的声音在空寂的大殿中回荡着,听上去颇有些凄凉之意。

“哦!”元子攸回过神来,看了着外面的天色,“现在是什么时候?”

“回陛下,方才打过小更鼓,已经过了戌时中刻。”李阿翟跪地回奏。

“过了戌时中刻?甚好,”元子攸忽然站了起来,向高道穆点了点头,“高卿,朕将单骑渡河北上,卿可为我知会众臣,令众臣各自返家,休沐一月。”

“陛下岂可弃群臣北上!”高道穆大惊失色,连忙拜倒在地,“微臣不敢奉诏!”

“高卿,朕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元子攸坦然说出了自己对尔朱荣、元天穆的担心,末了向他解释道,“若朕单骑而往,则朝廷中枢仍在洛阳城内,彼等没有理由另立朝廷;而平乱之后,彼等必须奉朕南返,以迁就朝廷中枢,迁都之事自然作罢。≧≦”

“陛下苦心,微臣已经明白,”高道穆恍然大悟,心中却有了新的担忧,“只是,陛下单骑而走,恐怕会有弃宫室、百官于不顾的声名,从而大失四方人望。”

“四方人望?四方叛乱横行,朕有人望么?”元子攸自嘲的一笑,“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不过如是而已……且由他去吧!”

“是,”高道穆感慨的躬身拜倒,“陛下虽言单骑出狩,左右却不可乏人。微臣既为侍臣,自当随陛下渡河北上。”

“准了,”元子攸颔首表示认同,然后飞快的写下一道诏旨,交给一旁的内侍李阿翟。

“明日将此诏旨交给安丰王,令他遍示在京群臣!”

……,……

五月二十三日傍晚,元子攸夜开殿门,取骅骝厩御马数匹,自显阳殿后永巷而出,弃宫室、百官渡河北上,随行的只有中书舍人高道穆、黄门侍郎硃瑞等几位当值的侍臣。在北中郎将杨侃的接应下过河后,元子攸命高道穆于烛下作诏书,宣示远近,告知天子车驾所在。

这一下,洛阳城内顿时炸开了锅,众臣齐聚尚书台内,商量该如何行事,就连称病多日的淮南王元彧,也被尚书令、安丰王元延明强拖了过来,和他一同入尚书台主持大局。而最倒霉的,则属当日在式乾殿当值的内侍李阿翟,不仅当晚被皇后尔朱英娥叫过去痛打了一顿,这一大早又必须带伤接受诸臣的盘查。

尽管有李阿翟转达的诏旨,然而奉诏的人并不多。杨津接受过元子攸的召见,知道元子攸有他自己的所考虑,因此和年迈的兄长、司徒杨椿奉诏返乡,同时令担任通直散骑侍郎的儿子杨愔渡过河桥,和侄儿杨侃随侍左右;城阳王元徵,其妻乃是元子攸的表妹,闻讯即刻渡河追随子攸而去,是唯一北渡的宗室诸王。

至于其他的人,却大多不肯离开中枢,可惜怎么商量也找不出一个主事的。有资格临朝称制(摄政)的大宗宗亲里面,子攸生母文穆太后李嫒华已故,皇后尔朱英娥不得臣心,几个亲兄弟子直、子纳、子正皆已不在,而他本人也还没有子嗣出生……有人提议由尚书令、安丰王元延明称制,毕竟他是当朝尚书令,天子的最后一封诏书也是颁布给他,然而他自忖并非献文、孝文帝子孙,去大宗血脉已经疏远,又知道当前的形势难以挽回,怎么会接受这个烫手的山芋呢?

那么,谁和元子攸血缘最近?仔细叙来,居然就是率领南军的北海王元颢元子明。元子攸的父亲彭城王元勰,和元颢的父亲北海王元祥乃是亲兄弟,而且最得孝文帝信赖。孝文帝审判失德的冯皇后,临终前遗诏赐其自尽,即是交待于元勰、元祥这两个弟弟;在宣武帝继位后,二人则以皇叔之尊,分领司徒、司空辅政中枢。

不仅如此,单以个人声望而言,元子攸还赶不上作为堂弟的元颢。在尔朱荣入洛前,元颢已经担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相州刺史,受命领兵讨伐葛荣;而元子攸仅仅在宫中担任孝明帝的伴读,资历和官位都远在元颢之下。之所以能够继承大位,不过是尔朱荣以铸金像占卜天命的结果而已……

这样多方权衡,众臣的议题慢慢的变了方向,从最初的是否奉诏、不奉诏当以何人代理中枢,变成了是否接纳北海王元颢入洛这一话题。而元子攸与元颢之间的竞争,也变成了本朝内部关于大位归属的争端。

在这番讨论中,临淮王元彧的意见占据了主流。他向来以丰仪宽雅、明经厚德见称,对举止轻脱、惟知驰射的尔朱荣极度厌恶,况且去年河阴之难时,众多宗室死于尔朱家骑兵的虐杀,侥幸存留下来的,只要是稍有志气,无不对其恨之入骨;反倒是梁朝,在当时接受了不少宗室和汉臣避难,他元彧也曾是其中的一人,还受到梁帝的格外器重和优待。便是其余朝臣,也大多有亲故罹难于河阴,其后虽然迫于尔朱荣的威势,不得不迎奉元子攸入继大统,却谈不上什么诚心拥戴。

更加关键的是,如今洛阳城极度空虚,元子攸放弃守城之责前往河北,而元颢的大军却正越过虎牢关向京师进发。也就是说,除非他们真的奉诏休沐(放假),否则除了接受元颢之外,其实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

眼看元颢已经到达巩县地界,距离洛阳城不到四十里,众朝臣终于统一了意见,决定以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为首,率百官迎接元颢继承大位。

当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这两位声望卓著的宗室同意出面,并传令封闭府库,准备法驾奉迎新天子时,众朝臣心中悬起的石头终于落下,一个个都感觉轻松了许多……或许,之前的种种权衡和对比,不过是众人在为自己寻找接纳元颢的理由吧!

(这一章写得真心累啊!上本书曾被批评像史书不像小说,因此在这里颇为纠结了一阵。不过,就算是要写故事,历史背景也不可忽略。)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s
推荐阅读: 死神vs火影七原罪版 歌词忘不了当兵的日子 大唐道君太平公主 太古至尊神免费阅读 梵高鸢尾花 戒仙一神丐王 圣剑飞霜 风云叱咤风云的拼音 红楼之林家黛玉 小村春色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