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权欲

关灯
护眼
第六章(1 / 1)
强烈推荐: 丑皇后 雨打飘萍 悍夫 女主江山 温州人在巴黎 无限恐惧我为魔 空间之职业种田 能把握的幸福 奸妃:妲己不分梨

李疆已经走到近前,“臣妾教,”桓皇后,迈步走:“你有什么罪?更是不悦:听到这话,林甫见皇帝动怒,急忙搀扶着?”李疆嘿然笑道:“这样说来,朕岂不是也有罪过?哼!”也不再说话,皱眉道。致使太子犯下大,岂敢言无罪,低声道:“哎哟,陛下陪百官散。娘娘快起来吧,便立刻来看娘娘,娘娘就不要再寻陛下的不高兴了。”李吉一边思索。”

“难怪,一边道:“太子既然被软禁,哪监国之位岂不是老三代替?”

李昌点了点头,指着秦舒和赵乾道:“你们两个随我去御营,其余的人都回去吧。”然后再命人前来坐骑,翻身上马,对着萧刚道:“萧将军,请。”

秦舒虽然还没有经历过战争,但还是可以想像到那份惨烈,便又问道:“我听说后来是齐王殿下带兵救了你们,击退了鲜卑大军。”

傅羽早翻身下马,对着秦舒道:“兄长就在此等候,小弟先去将马拴住。听说这庙里来往的都是达官显贵,马匹车辆太多,寺庙一概不负责安置。”

“哦,是吗?”桓帆淡淡地说道:“素闻将军与太子交好,不知此事可否当真?”

走到静室外,就听见里面响起的木鱼声,桓帆知是母亲又在念佛经,乃走至门前,恭恭敬敬地道:“孩儿拜见母亲。”便听一个苍老的声音道:“你进来吧。”桓帆才推门而入,就见母亲孟老夫人正跪在佛前,一手轻敲木鱼,一手持着念珠,十分虔诚地念着摆放在身前的佛经。桓帆心中微微苦笑,没有想到当年跟着父亲叱咤疆场的铁娘子,晚年居然会对所谓的“佛主”痴迷到这种程度?难道多念几句经文,就能将当年在战场上所造的杀孽一笔勾销么?当然桓帆并不敢说出口,只是恭声问道:“不知母亲召见孩儿,有何事吩咐?”

孟夫人见他不再说话,便悄然退下辰台。提起桓晨,孟夫人便想去后院看他,但没走多远,就见桓晨迎面而来,而且走的十分匆忙,不由问道:“晨儿,有什么急事吗?”桓晨见是母亲,忙上前行礼,道:“娘,爹爹在露台上吗?”孟夫人点了点头,桓晨便又道:“孩儿有事要找爹爹,先告辞了。”孟夫人见他额头上都渗出汗水,便拿出丝帕为他擦拭,道:“去吧。慢点,瞧你急的。”

“白壮士过谦了。”李昌拿起酒杯,笑道:“今日能同时见到川中第一才子与第一高手,实乃本王之大幸。来,来,本王敬二位一杯。”6云与白浩互望一眼,均不知李昌来意如何,但见李昌外面只带有三五名侍卫,看起来似乎并无恶意,便都称谢饮下。

她这几句话,便将李昌受伤与李磐不曾进宫之事解释清楚,而且为马氏父子开脱干净。马杲、马则固然松了口气,李建也十分感激地看了她一眼,毕竟现在这个时候揭穿马杲父子的阴谋,只能是陷皇后于险地,并没有任何的好处。

“殿下。”马飞燕在后面喊了一声,最后也只能是小声地叮嘱一句:“小心。”李建回头淡淡一笑,便又跟着马则离开。夫妻二人心中都是万分的悲苦,只是尚不明事的李磐还在继续说道:“舅舅,不要忘了带磐儿出去玩哦。”

再说李坤自以为很隐秘的赶到楚王府求救,但却还是没有瞒过太子府的暗探。当这消息传入太子府中,马则顿时摩拳擦掌,道:“秦王殿下果然也不肯安分,末将这便带人去秦王府,也将他擒来。”

李昌闻言,把脸色一沉,喝道:“老十,即便五弟说话欠妥,但总是你的兄长。父皇时常提醒我等不可忘记长幼之序,你怎可如此无礼?”说着瞟了旁边李茂一眼,继续道:“再说五弟所言不假,你脾气急躁,行事难免冲动。父皇临出征之事,以太子殿下监国,委以重任。京中大小事务,皆由太子决断。汝等只需在府中纳福便可,不必大惊小怪,胡乱猜测太子殿下所行之事。”

马则带人追来,又加上陈飞部下骑兵,共有两三百人,将这小小的街道围的水泄不通。秦舒若想一个人脱身,倒也不困难,关键是傅羽怎么办?若是他死了,自己岂不是前功尽弃?秦舒正在思量如何能让两人都逃脱,便听见马则“嘿嘿”冷笑道:“小子,今天便是你二人的死期。”又转对陈飞道:“将军快下令放箭,这小子功夫了得,千万不能让他跑了。”

当然,可以拿鸳鸯壶里的毒酒作为证据。可是只要秦舒一现身,马则和丞相府中的侍卫肯定不会给他向傅羽证实的机会。所以秦舒现在只能用唯一的一个方法让傅羽相信自己,那就是让傅羽先饮下毒酒,然后再行施救。更何况傅羽中毒后,秦舒便可以借解毒之机,再次救下他的性命。两次救命之恩,必然会让傅羽这个血性男儿死心塌地地为他所用。想到这里,秦舒的嘴角不禁浮现出一丝笑意。

“从长计议”四个字虽然说的极为含蓄,但李建却明白其中的涵义,岳父是在劝自己见死不救。如果父皇在北边真的有什么三长两短,那自己这个二十年的太子,也就可以稳稳当当地登上皇帝宝座了。

秦舒便又继续道:“当日傅少将军被鲜卑天狼营追杀,是草民救了他一命。他为了感激草民的救命之恩,所以将此剑相赠。”

傅羽仰头大笑,厉声道:“我傅氏一门忠烈,岂是叛国投敌之人?废话少说,让小爷送你们一程。”

桓延乃是大充开国四姓国公桓易第三子。桓易有子三人,长曰冲,次曰帆,又次曰延。桓冲早年病逝,于是次子桓帆承袭蜀国公之爵位。由于桓氏功高,李疆又以三千户封桓延为平陵侯,入朝供职,又将女嫁与齐王李吉,可谓隆宠至极。

桓延官居太尉高职,自然在今日李疆召见之列。齐王与太子争夺嫡位,桓延肯定是支持自己的女婿,所以平素就与太子岳父马杲不合,现在看到老对手落得这般下场,心中正暗自窃喜。齐王李吉的眼色使过来,桓延顿时明白其意,急忙上踏一步道:“陛下,臣有话讲。”

李疆似乎能猜到他将要说的话,眉头先微微皱了起来,也不说话,只是点头示意。桓延遂道:“陛下,臣以为马杲之言不可全信。陛下北征,以太子监国,京城大小事务皆由太子掌管。若说马杲谋逆,太子毫不知情,只怕让人难以信服。更何况马杲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能让太子早日登基,若是太子当真无意于此,马杲又何必甘冒大险,犯下如此重罪?现在事情败露,马杲却声言与太子无关,其意明显是为了保全太子。他与太子乃是翁婿,其证词怎能取信?”

桓延说的确实有道理,本来马杲与李建就是翁婿关系,事到如今,马杲为了保全太子,将罪责一人独揽,也在情理之中。只可惜桓延与李吉都还有件事没有想透彻,那就是李疆只想废除李建的太子之位,而并不打算要李建的性命。常言道:“虎毒不食子”,太子究竟李疆的亲生骨肉,李疆只需要“太子懦弱,致使马杲谋反”这样的借口就足够了,而不需要李建亲自同谋造反。所以等桓延说话之后,李疆不置可否,只是淡淡地问道:“诸位爱卿,可还有高见?”

在场的大臣能混到现在的地位,少说也在官场沉浮几十年,最少不了的应该就是见风使舵的本事。雍国公郭援与太尉桓延说了两种不同的意思,也各自代表了皇后与齐王的心意。虽然理论上来说,齐王不能与皇后相提并论,但太子被废之后,齐王可就是夺嫡的最大热门,现在得罪了他,难保日后没有小鞋穿?所以这些大臣大多数都选择了保持沉默,包括楚国公关彝,也是端坐在旁边,一言不,浑然不觉得眼前生的事情与自己有多大的关系。

桓皇后在听到他兄长的一席话之后,脸色就沉了下来,多年来最担心的兄弟相残,还是最终生了。桓延这几句话,无疑是想至太子于死地,而其背后主使之人,也肯定就是齐王李吉。看到众大臣都像锯了嘴的葫芦一样不吭声,桓皇后终于开口道:“齐王,你觉得呢?”

李吉被皇后点名询问,心中也是一惊。父皇与母后的心思,他还是能隐约猜测到几分,可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兄长李建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在朝廷中的影响,远不是其他的几位皇子所能比。一个活着的废太子,怎么也比死掉的前太子,对李吉的威胁更大。李吉应了一声,走出行列,心中却不住地盘算,应该这样措词,才能既置兄长于死地,又不让父皇母后怪罪自己?

“吉儿,你说吧。”桓皇后冷眼看着李吉,道:“依你看,你兄长可会参与谋逆之事?”尤其将“兄长”二字咬得极重,便是希望李吉还能顾及到几分兄弟情谊。虽然皇后知道李疆也有意保全太子的性命,但如果大臣之中,反对的人太多,再加上太子本身与马杲也是含混不清,众口铄金,皇帝也不能一意孤行,执意护短。

李吉心中腹稿为定,但被皇后逼问,只好勉强开口道:“儿臣随父皇……”他接下来本是打算说,自己随皇帝北征,对京城之事毫不知情。但李吉只说了这几个字,就听后面有人道:“陛下,娘娘,罪臣有下情禀报。”

众人转头看去,却是马杲之子马则。马则随太子与其父进入殿内,一直跪在后面,低着脑袋,默不作声,几乎没有人去注意他。反正不论太子主谋,还是马杲主谋,他都是从犯,也都是难逃一死。可是现在他却开口说话,倒让李疆吃了一惊,乃道:“讲。”

马则在众人的注视之下,膝行上前两步,跪到父亲马杲与太子之间,然后再拜道:“陛下,臣冤枉。”

在大充后期的青年将领之中,李疆最其中的就是马则、萧刚两人,对这两人都寄予了厚望。这次北征鲜卑,李疆能把京城禁军交付与马则,自然是对他十分的宠信。可是却生这样的事情,李疆的心中自然是深恨不已,冷然问道:“你冤枉什么?”

马则乃道:“谋逆之事,臣与父亲都是奉太子之命行事,太子实是主谋。”这话一出,不仅满座皆惊,便是跪在旁边的李建、马杲也大觉得意外。李建更是指着马则,道:“你,你……”却由于过分激动,竟再也“你”不下去。

马杲不愧沉浮多年,当下处乱不惊,轻喝道:“则儿,休得胡言。”马则却对着他道:“父亲,你这又是何苦?太子殿下威逼你我父子谋逆,事情败露却又要舍车保帅,以我父子二人顶罪。父亲,孩儿知道你素来对太子忠心耿耿,但此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哪里还值得父亲以举族相保?”说着便又对着李疆叩头,道:“陛下,微臣所言句句属实。我父子随从叛逆,罪该万死,微臣也不求活命。但臣深受陛下知遇大恩,不忍见陛下受奸人蒙蔽,太子意图弑父夺位,实在罪大恶极。父亲虽然有心保全,但臣却心有不甘,若太子不能获罪,臣死不瞑目。”

“你胡说。”李建虽然平日性格温和,但被人当面诬陷,哪里还能忍耐得住?当即扑了过去,抓住马则胸前绳索,喝骂道:“马则,孤待你父子不薄,为何如此害孤?”马则却冷笑道:“陛下待太子何薄?太子却为何要置陛下于死地?”李建怒急攻心,伸手便在马则脸上打了一掌。听到身后李疆喝道:“放肆。”知道自己又在圣驾之前失礼,急忙放开马则,转身拜道:“父皇,马则满口胡言,冤枉儿臣,还请父皇明鉴。”

李疆面寒如冰,目光在李建、马则脸上扫过,良久才道:“马氏父子二人各执一词,众卿以为谁的言语可信?”话音落地,桓延便立刻道:“陛下,马则已是必死之人,断无陷害太子的必要。反而马杲素来与太子相善,极有可能为了保全太子,而欺瞒陛下。臣斗胆以为,马则可信。”

桓皇后没有想到马则会有这样一番言语,不由地向李吉看去。李吉见到母后目光过来,急忙将脸转开,心中明白,皇后必然把他当成马则的幕后指使者。可李吉虽然一心想致兄长于死地,但刚回京城,哪里有时间去天牢与马则串通?所以心里也十分惊讶于马则的证词,却又不能明白地站出来说,马则与自己无关,只好将脸转开,假装没有看到皇后的眼光。

却不知越是如此,桓皇后心中越是怀疑李吉,但苦于没有证据,以自己的身份又不好明着帮太子说话,只好再向雍国公郭援使眼色求助。雍国公郭援这次入京,除了因为皇帝被困之外,还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而这件事情也需要皇后的大力支持,所以他在得到桓皇后暗示之后,便在皇帝面前极力保全太子。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马则会突然指出太子才是主谋,情形急转直下。郭援又不好立刻改口,只得奏道:“陛下,此等谋逆大事,料想主谋之人,不会太过张扬,知道内情的,必然只有少数几人。现在马杲父子说法不一,不如暂时将此事放下,等再多搜集人证,再作处置不迟。”

“郭爱卿说的极是……”李疆也被马则突如其来地几句话说得难辨真假,正要打算按照郭援的意思,暂时将这事放下。却见一直不曾开口的楚国公关彝突然站了起来,道:“陛下,谋逆之罪,乃十恶不赦之列,而且又是当朝太子与百官之的丞相被牵连在内。这些天,京城上下早已经风言风语,臣以为此案还是应该早日定下结论,免得百官私下猜疑,有损朝廷威严。”

关彝虽然刚过而立之年,论年纪恐怕是在场诸位大臣中最年轻的,但他祖上乃是三国时蜀汉五虎上将之的关羽关云长。其父关统又是太祖皇帝李兰一手带大,情同父子,在李疆代汉之后,受爵楚国公,封地乃是除了南阳以外的整个荆州。虽然名次上排在傅俭、桓易之后,但论封地之辽阔,却是四姓国公之。而且荆州乃是太祖皇帝龙兴之地,李疆能将此处封与关统,也足见对关氏一门的隆宠。所以关彝开口之后,李疆也点了点头,然后问道:“只是现在马杲父子证词不一,莫非爱卿有良策,能分辨二人真伪?”

关彝微微摇头,道:“微臣也是入京之后,方由皇后娘娘口中知晓此事,也不能分辨这父子二人谁所言属实。但臣以为,不论太子是否此案之主谋,都犯有大罪,于法于理都不应再保有太子尊号,居于东宫。臣斗胆请陛下废去太子尊号,交付有司按律询问,或者更能有助于案情展。”

关彝到了勤政殿一直没有说话,没有想到刚一开口,居然就是请皇帝废黜太子。虽然众人心中都明白,这是迟早的事,但被他第一个说出来,难免还有有些震惊。至于李吉、桓延等齐王一党,更是喜出望外,没有想到平百多了这样的一个强援。桓延立刻出列,道:“楚国公所言极是,臣附议。”

以关彝的身份地位,一旦表明立场,对那些还在观望的太臣,必然有着影响。更有甚者,竟以为或者是关彝在私下与齐王达成了某种协定,眼下的情况是太子的位置反正不能保全,何必为他得罪齐王?于是又有好几人站出来附议。

不等李疆开口决断,反是李建有自知之明,以头触地道:“父皇,儿臣忝居东宫多年,上不能孝顺父皇母后,告慰宗庙;下不能安抚百姓,以安社稷,反而犯下如此重罪,实在无颜再居东宫,还请父皇能准众臣所奏,废去儿臣。”说得已是泪如泉涌,不能自己。

李疆虽然早就有心将他废掉,但毕竟是二十几年的太子,事到临头,竟有一丝不忍。看着李建的悔恨表情,李疆也觉得鼻子有些酸,可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回头路可以走,只得道:“朕准关爱卿之奏。”目光在群臣中扫视一遍,最后落在太傅贾模的身上,道:“诏书就由贾爱卿草拟吧。”草拟诏书本是中书令之职,但当初册立太子的诏书乃是贾模所拟,而且贾模又曾是李建的授业恩师,李疆让他去拟,也是希望措词能温和一些。

贾模已经年过花甲,多次向皇帝告老,但都留中不,也算是难得的恩典。但他没有想到原本该是在家享清福的时候,得意门生居然会弄出这样一档子事。在太子被软件期间,楚王李昌多次登门拜访,虽然口中没有说什么。但贾模心里明白,身为太子恩师,又官居当朝一品,只有有人别有居心,自然能借此将他整垮。贾模已经老了,没有当年的棱角,而且膝下子孙满堂,也不可能为了太子,招来灭门之祸,只好关门谢客,对此事不闻不问。但今天皇帝亲自召见,他却不得不来,只不过来了之后,不敢多一言。至于太子本人,不论是保、还是废,贾模都没有任何的意见。现在皇帝将草拟诏书的差事交待下来,贾模也是淡淡地道:“老臣遵旨。”神色之间,没有丝毫的变化。

李疆又看了太子一眼,最后道:“李建被废,朕特准他仍居东宫,等案件查实之后,再行迁出。只是此案关系重大,还需选一人主持,诸卿可有合适人选?”桓延向李吉看了一眼,便打算上前请旨。桓皇后却抢先一步,道:“陛下,此事牵涉太子,臣妾以为应选一皇子主持。”顿了一下,又道:“楚王李昌品行端良,处事公正稳重,臣妾举荐他担当此任。”李昌监国期间,在京城之中颇得人心,而且在皇后面前,竭力保全太子,所以桓皇后第一个就想到让他来审理此案。

李吉顿时眉头紧皱,再次想起当日在河内的时候,秦王李坤所说的话,如今看来果然不假。李昌通过这次平叛监国,已经深得皇后的赏识,再想起李昌曾在自己面前请求一同保全太子,若让他担任此案的主审,难保不会为了讨好皇后,而从宽落太子。李吉遂上前道:“儿臣也愿为父皇分忧。”

桓皇后不由狠狠瞪了李吉一眼,对自己的这个孩子,她太了解了。只要看中的东西,总会不择手段弄到手。看来这次不将太子打到万劫不复,永不翻身的地步,李吉是不会甘休的。

李疆在两人脸上看来看去,终于开口道:“既然如此,就让齐王与楚王共理此事。”等李吉、李昌谢恩之后,便让众人告退。

等列位大臣散尽之后,桓皇后才对着李疆道:“你明知吉儿与建儿不合,怎么还让他主审此案?若是,若是……”李疆却哼了一声,道:“若是他敢借此陷害建儿,朕难道会饶过他么?”随即面色缓和,道:“但若他能秉公处理,岂不是太子的最好人选?”桓皇后这才明白皇帝的用意,但心中却不禁担心,李吉会秉公处理吗?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s
推荐阅读: 山女日记电视剧 春风又绿江南岸 宅女生活日常 明星大侦探白探长 离婚后前夫总是想追我完整版 明神宗是昏君吗 重生校园狂少李瀚 我帮大圣养孩子txt 何必太多情小说 欲望燃烧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