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朝那些事儿

关灯
护眼
0181-0190(1 / 2)
强烈推荐: 冷面煞星 史上最强催眠师 神牧师 星辰至尊 我的大咪咪男友 上部 (肉,慎) 婚情 玛法入侵:是兄弟就来砍我 爆炸 混入直男宿舍后(NPH)

简单的占有是小聪明,刚刚打败了纳哈出的二。而他们的敌人——驻守辽东的明?朱元璋是一个成熟的,这支部队一共只有近四万人。

那么这支远征军有多少人呢,暂时的放弃才是大智慧,他明白张弛治国的,选择仁慈的朱标为,高丽的远征军有什么办法和这支久经沙场的明军对抗呢?

事实上,朱元璋后来已经认识到其为政过严的问题,他教导太子"以仁治国",并对早年政策多有修正。据《李朝太祖实录》,在北元已经被击溃,退守沙漠的情况下。

那么继续前进吗?可是敌人在哪里呢,部队坚持不了几天,粮食和水也不多了,十几万人可能就饿死、渴死在这里。到那个时候,又有何脸面去见皇帝啊,自己也只能骑着马踏过。

朱元璋自然知道李善长没有必要去谋反,但他却有必要杀掉李善长。

自明朝开国以来,贪污不断,朱元璋杀不尽杀,据统计,因贪污受贿被杀死的官员有几万人,到洪武十九年1386,全国十三个省从府到县的官员很少能够做到满任,大部分都被杀掉了。在当时当官未必是件好事,能平平安安的活到退休就已经很不错了,完全可以自豪的说一声阿弥陀坲。

这些人无孔不入,捕风捉影,制造了很多冤案,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帮助,朱元璋在胡惟庸案件的办理上越来越得心应手,杀人越来越多。

至此之后,刘基不再得到朱元璋的信任,他虽明白自己地位远不如前,但仍然坚持在朝中为官,为浙东集团撑台。但朱元璋不是那么好打发的。

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会划分档次,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这是为我们大家熟知的,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

他攻城效率之高,令人惊叹,攻下应昌只用了一天,蒙古骑兵素来以速度快,机动性强闻名,但面对李文忠这样的进攻速度,他们也只有瞠目结舌了。

徐达和常遇春用自己的军事行动给他上了一堂军事理论课,他在济南还没回过味来,就发现自己驻守的山东已经遍插吴军的旗帜。

至元二十五年,朱元璋在经过周密准备后,发兵进攻东吴。

事实证明,现在我走的这条路是最为艰难的,从郭子兴到韩林儿,从滁州到应天,这是怎样的一条路啊,在阴谋和背叛,流血和杀戮中生存下来,就是我的宿命吗?

这是一个让朱元璋哭笑不得的结果,不但没有守住门户,反而多了个累赘。

太平被攻破了,应天就像一个赤裸的孩子,暴露在陈友谅的利剑下,陈友谅已经杀了徐寿辉,成为了皇帝,现在他的目标只有朱元璋,仅有一万水军,看似不堪一击的朱元璋。

朱元璋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对他而言,元朝虽然是他苦大仇深的报复对象,但还不到时候,他先要料理他的两个邻居。对他而言,这两个邻居才是真正可怕的对手。

朱重八给他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于是他没有将朱重八编入汤和的部队,而是将他放在自己身边,当自己的亲兵警卫员。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从经济学上来说,造反的成本太高,而且很容易亏本,根据以往数据显示,亏本者的结局一般都是死。相信朱棣在造反前还是仔细读过历史书的,古往今来,把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这些小朝代也算在内,王爷能够造反成功的,扳指头就可以数得出来,估计还不用脚趾。

如果把范围再缩小一点,只统计类似明朝这样的大一统时代,朱棣就会惊喜地发现,目前的记录还是零。而朱棣对打破这个记录似乎也不太有信心。如果有人告诉朱棣,出一笔钱,就可以让他造一把反,造反失败赔钱就行,估计朱棣就算是找银行贷款也会把钱凑足的。

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这样的机会,也没有这样的担保者。对于朱棣而言,造反的成本实在太大了,当年的朱重八,烂命一条、父母双亡、身无长物,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无正当工作,也没有银行存款,简直就是天生的造反苗子。可就是这样,他在造反前还左思右想,犹豫不定。

朱棣就不同了,他出生皇族,有自己的房子和老婆孩子,手下有十几万人,随时听从他的指挥。王府休闲娱乐一应俱全,如果想找点刺激,出门左转不远就能碰到邻居——蒙古人,顺便过过打仗的瘾。可万一造反失败,房子女人孩子部下都没了,自己的小命也必然不保。

做这样的一笔生意实在是要经过仔细考虑的。

因为走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

此时有一个人打破了朱棣的犹豫,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朱棣还在犹豫之中,建文帝的两位重臣黄子澄和齐泰却已经准备动手了,说来也是滑稽,虽然这两个人都是书生,却是有样学样,指点诸王,说今天灭这个,明天解决那个,很快就发生了争论。偏偏两人都很自负,一个号称满腹韬略,一个自认谋略过人,谁也不服谁。

其实他们大可不必争论,因为当时的天下第一谋士另有其人,而更不幸的是,这个人正是他们的敌人,也就是改变朱棣命运的那个人。

183

另一个和尚

洪武十八年1385,朱元璋从民间选拔十名僧人,准备分给诸位藩王讲经荐福,对于这些本心并不清静的僧人而言,选择跟随那位王爷就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在藩王们到来前,僧人们纷纷议论,哪个更有钱,哪个更有权,哪里地方好水土佳。

只有一个叫道衍的和尚岿然不动,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但实际上,他的内心比谁都激动,因为他等待这个时机,等待那个人已经很久了。

不一会藩王们进来了,原先吵杂的僧人们立刻安静下来,他们知道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刻到来了。

道衍用眼睛的余光看见了自己等待的人,他终于来了!

朱棣带着招牌似的微笑一路走来,他并没有注意道衍,就在他行将经过的时候,这个沉默的和尚突然开口了:"燕王殿下,贫僧愿意跟随您。"

朱棣愣住了,他回头看了一眼这个自荐的和尚,微微一笑,问出了一句似乎很有必要的话:"为何?"

"贫僧有大礼相送。"

这下朱棣真的感兴趣了,自己贵为藩王,要什么有什么,这个穷和尚还能送什么礼给自己?

"喔,何礼?"

到关键时刻了,不能再犹豫了,这个礼物一定能够打动他!

"大王若能用我,贫僧愿意送一白帽子给大王!"

朱棣闻听此言,勃然变色,他虽然读书有限,但王上加白是什么字他还是清楚的,他快步走到道衍面前,用低严的声音怒斥道:"你到底是什么人,不要命了么?!"

此时的道衍却是笑而不言,似乎没有听到这句话,闭目打起坐来。

这个诱惑太大了,他一定会来找我的。

果然,过了一会,一个低沉的声音在他的耳边响起:"跟我来吧。"

一丝笑容爬上了他的嘴角,属于我的时代到来了,把这个世界搅得天翻地覆!

184

为了编号一致,本节为空。

明朝那些事儿朱允炆篇第四十七章

章节字数:2679更新时间:07-02-2216:03

185

乱世之臣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从事着不同的职业,种地的农民,做生意的商人,修修补补的手艺人,他们都是这世上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而在他们中间,有一些人却不安于从事这些职业,他们选择了另一条路——读书。

从圣人之言到经世之道,他们无书不读,而从这些书中,他们掌握了一些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使得他们能够更为理性和客观的看待这个世界。同时,科举制度也使得读书成为了踏入仕途的一条重要渠道。于是许多读书人沿着这条道路成为了封建皇帝的臣子,协助皇帝统治天下。

在这些大臣中,有一些更为优秀的人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了精英中的精英,他们判断问题比别人准确,懂得如何抓住时机,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我们称这些人为能臣。

所谓能臣并不单指正臣、忠臣,也包括所谓的奸臣,它只用来形容人的能力,而不是立场。

这些人都是真正的精英,但他们还可以按照人数多少和不同用途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种叫治世之臣,这种人几乎每个朝代都有,他们所掌握的是圣人之言,君子之道,其共同特点是能够较好的处理公务,理清国家大事,皇帝有了这样的臣子,就能够开创太平盛世,代表人物有很多,如唐代的姚崇宋璟等。这种人并不少见,他们属于建设者。

第二种叫乱世之臣,他们并不是所谓的奸臣,而是乱臣,他们掌握的是阴谋诡计,权谋手段,精通厚黑学,与第一种人不同,他们往往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经历过许多风波,对人生的黑暗面有着清楚地认识。这些人的能量极大,往往能够将一个大好的朝代断送掉,代表人物是安禄山,这种人并不多见,他们属于破坏者。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s
推荐阅读: 我要成名分别在几分 末世争霸系统 氪金魔主txt 谢谢你又来煎熬我 pgone的歌圣诞夜 极品精英图片环境 采阴补阳熬战法 征战末日三千年txt下载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免费观看中文版 你的江湖我做主百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