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张爱玲全集作品

关灯
护眼
第五卷 终卷(1 / 39)
强烈推荐: 悠然渔场 苍山残阳之东山再起 重生之超级大脑 听闻,你始终一个人 肢体融合 老九门 拯救上神计划 都市最强逆袭 日常崩坏系统

论卡通画之前途

十八春

封锁

红玫瑰与白玫瑰

说胡萝卜

但影响他对素材的取舍和主题的构建,也及不上沈从文,张爱玲自然是远不及鲁迅的,“在这不可理喻的世。

倘就艺术创造的整体分量而言,制约着他的感觉和想象方式,它还一直深入到。谁知,什么是果,偏偏格外要成全她。这自然是她的幸运,但却未必是她那些摹仿者的幸运。在《倾城之恋》的结尾,有一段常被引用的话:他的叙述和文字风格,但是,我们置身;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倘我也以这样的。一个大都市倾覆了,那或许就可以说,这一段话也同样适用于张爱玲。却找上非张迷的台湾演员丁乃筝担,

这样一个香港背景的张迷导演。她初读张作时没什么感觉,而今经历人生历练後重新再读,才惊觉:张爱玲真是天才。然而两人看张的角度大不相同,身为同志的林奕华,对张爱玲笔下的怨妇心理,有著不同於一般异性恋男性的体会,对刻划性禁忌题材的〈心经〉、苍茫情感的《半生缘》,更是心有戚戚;潇洒自信、爱好喜剧的丁乃筝,却欣赏生命力坚韧的女性形象,及〈鸿鸾禧〉式的幽默嘲谑。因此当林奕华问丁乃筝,最喜欢张爱玲的哪篇小说时,她回答:〈桂花蒸阿小悲秋〉。把导演吓了一跳,怎么自己对这篇小说没什么印象?於是丁乃筝就说起阿小的故事,说著说著,林奕华导演灵机一动,便将这段表演写入剧本,再串连上其他小说片段,成为剧中的一幕。他们喜欢的部分不同,反而成为彼此引渡桥梁,产生了互补与加乘效应,增添舞台剧的丰富层次。

“坐在自行车后面的,十有八九是风姿楚楚的年轻女人,再不然就是儿童,可是前天我看见一个绿衣的邮差骑着车,载着一个小老太太,多半是他的母亲吧?此情此景,感人至深。”

她的英文比中文好,我姑姑有一回跟我说:“你姊姊真有本事,随便什么英文书,她能拿起来就看,即使是一本物理或化学。”她是看里面的英文写法,至于内容,她不去注意,这也是她英文进步的一个大原因。她的英文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即使我再写十年,也未必能赶上她一半。

就这样,张爱玲的世俗气是在那虚无的照耀之下,变得艺术了。她写苏青,写到想与苏青谈“身世之感”,便想象苏青的眼神是:“简直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大概是艺术吧?”苏青是不“艺术”的,她的世俗后面没有背景。在此,可见得,张爱玲的人生观是走在了两个极端之上,一头是现时现刻中的具体可感,另一头则是人生奈何的虚无。在此之间,其实还有着漫长的过程,就是现实的理想与争取。而张爱玲就如那骑车在菜场脏地上的小孩,“放松了扶手,摇摆着,轻倩地掠过。”这一“掠过”,自然是轻松的了。当她略一眺望到人生的虚无,便回缩到俗世之中,而终于放过了人生的更宽阔和深厚的蕴含。从俗世的细致描绘,直接跳入一个苍茫的结论,到底是简单了。于是,很容易地,又回落到了低俗无聊之中。所以,我更加尊敬现实主义的鲁迅,因他是从现实的步骤上,结结实实地走来,所以,他就有了走向虚无的立足点,也有了勇敢。就如那个“过客”,一直向前走,并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并不知道前边是什么。孩子说是鲜花,老人说是坟墓,可他依然要向前去看个明白,带着孩子给他裹伤的布片,人世的好意,走向不知名的前面。

贵族气氛本来是排他的,然而她慈悲,爱悦自己本来是执着的,然而她有一种忘我的境界。她写人生的恐怖与罪恶,残酷与委曲,赞她的作品的时候,有一种悲哀,同时是欢喜的,因为你和作者一同饶恕了他们,并且抚爱那受委曲的。饶恕,是因为恐布,罪恶与残酷者其实是悲惨的失败者,如金锁记的曹七巧,上帝的天使将为她而流泪,把她的故事编成一只歌,使世人知道爱。而花凋的女主角受了一生的委屈,委屈到死,则作者把她写成一个殉道者,而以永恒的爱,永恒的依依作为她的大理石的墓的题词。读它的时候,我记起了被系时作的诗中的两句:这是泪花晶莹的世界,然而是美丽的。作者悲悯人世的强者的软弱,而给予人世的弱者以康健与喜悦。人世的恐怖与柔和,罪恶与善良,残酷与委屈,一被作者提高到顶点,就结合为一。他们无论是强者,是弱者,一齐来到了末日审判,而耶和华说:我的孩子,你是给欺侮了,于是强者弱者同声一哭,彼此有了了解,都成为善良的,欢喜的了。

最初她用黄金锁住了爱情,结果却锁住了自己。爱情磨折了她一世和一家。她战败了,她是弱者。但因为是弱者,她就没有被同情的资格了么?弱者做了情欲的俘虏,代情欲做了刽子手,我们便有理由恨她么!作者不这么想。在上面所引的几段里,显然有作者深切的怜悯,唤引着读者的怜悯。还有“多少回了,为了要按捺她自己,她迸得全身的筋骨与牙根都酸楚了。”“十八九岁姑娘的时候……喜欢她的有……如果她挑中了他们之中的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七巧挪了挪头底下的荷叶边洋枕,凑上脸去揉擦一下,那一面的一滴眼泪,她也就懒怠去揩拭,由它挂在腮上,渐渐自己干了。”这些淡淡的朴素的句子,也许为粗忽的读者不曾注意的,有如一阵温暖的微风,抚弄着七巧墓上的野草。

、四年代国共纷争的血雨腥风中,中国的作家、学者,或情不自禁或跃跃欲试或身不由已地卷入改变中国命运的大革命。张爱玲则不入任何组织党派,在她的洋房里写着一个又一个的传奇。她说:把我与冰心、丁玲并列,我是不以为荣的。她宁愿与即不革命也不自以为高雅的苏青为伍。

正中天然几上,玻璃罩子里,搁着珐琅自鸣钟,机括早坏了,停了多年。两旁垂着朱红对联,闪着金色寿字团花,一朵花托住一个墨汁淋漓的大字。在微光里,一个个的字都像浮在半空中,离着纸老远。流苏觉得自己就是对联上的一个字,虚飘飘的,不落实地。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因为每一天都是一样的单调与无聊。流苏交叉着胳膊,抱住她自己的颈项。七八年一眨眼就过去了。你年轻么?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这里,青春是不希罕的。他们有的是青春——孩子一个个的被生出来,新的明亮的眼睛,新的红嫩的嘴,新的智慧。一年又一年的磨下来,眼睛钝了,人钝了,下一代又生出来了。这一代便被吸收到朱红洒金的辉煌的背景里去,一点一点的淡金便是从前的人的怯怯的眼睛。

一九五五年来美后,年年都有一份薪水或奖金,供爱玲写作、翻译、研究之用。一九七一年秋季搬居洛杉矶后,她再也不去请一笔奖金,找一份工作。身体一年一年转坏,不说上班工作,能对付日常生活之需求──买菜、付账、看医生、打电话──就把她累坏了。两年前,她能写出这一小本《对照记》,而且文字保持她特有的韵味,真要有极大的勇气和毅力。一九七六年七月廿八日给我的信上她写道:我自己是写三封信就是一天的工作,怎么会怪人写信不勤,而且实在能想象你忙的情形。重读此段好为感动,我自己有了心脏病,比较要慎重措辞的英文信,有时打一封就是一天的工作。不像当年,中英文信写个不停,而且不会觉得累。

李香蘭的傳奇大概沒有人不知道吧!在四○年代初她主演過《白蘭之歌》、《支那之夜》,飾演角色都是崇拜日本軍人的中國姑娘,直到一九四二年的《萬世流芳》,那首愛國愛民族的〈賣糖歌〉隨著唱片穿越淪陷區,散布到各地,才讓她在中國真正大紅大紫。

走!走到楼上去!

有女同车

论写作

童言无忌

造人

打人

说胡萝卜

私语

中国人的宗教

诗与胡说

写什么

《传奇》再版序

炎樱语录

散戏

忘不了的画

谈跳舞

谈音乐

自己的文章

夜营的喇叭

借银灯

银宫就学记

存稿

雨伞下

谈画

气短情长及其他

“卷首玉照”及其他

双声

吉利

我看苏青

姑姑语录

中国的日夜

华丽缘

有几句话同读者说

《太太万岁》题记

《张爱玲短篇小说集》自序

《爱默森文选》译者序

谈看书

谈看书后记

《红楼梦魇》自序

《张看》自序

《惘然记》序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s
推荐阅读: 我在日本的幸福生活独破顺风耳 一吻定江山 影帝想吃回头草小说 丝袜保姆阿姨 我的男友一千岁免费 一剑独尊战军 千金填房苏妙手 王妃七岁了番外 火影悲剧不是你想悲普江 有情人终成兄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