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南京1937

关灯
护眼
第7节(1 / 1)
强烈推荐: 恋上撒旦 桃花扇 不结婚男友 让我们将悲伤流放 爱吃鸡巴的女同事 快穿红颜祸水 朱颜泪 [综]系统,放过那些骚年

8月11日蒋介石命令海军阻塞长江航道防止日舰溯江而上;此间有外国使节向南京政府建议将上海开辟为自由港以避免战火。在此之前已有一批大约2000人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员。这时候日本军部里虽有。与此同时日本内阁决定组建上海派遣军首先动员的两个师团是藤田进的第3师团和山室宗武的第11师团。8月12日晚王敬久和孙元良部开进上海江湾兵陈吴淞。同时命令在无锡、吴县、常熟一线集结的中国军队向上海急行军。因为“不扩大派”只是主张蚕食中国而非鲸吞。这只是谋略上的不同于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事变爆发的消息迅速传到日本东京。日本评论家田原穗一郎后来在自己的著述中记叙了当时日本军界的反应“这时候陆军省正在举行例行课长会议这里的出席者也几乎都对事态表示了欢迎应给中国以决然地打击的意见占了绝大多数。特别强烈地主张强硬政策的是军务局军事课长田中新一大佐。和田中在士官学校同期的武藤章大佐高兴地对河边虎四郎大佐说“可以确信发生了让人愉快的事情。”他们认为这是全面侵华的绝佳时机。是日长江航道完成阻塞。但中国民族已经至危亡之时战争已经无法避免。

在事变爆发的前4天日本关东军参谋长。

多少年后的今天再去纠缠此事似无必要。我感慨的仅仅是当时日本关东军和其他武装加在一起兵力不过一万余人而驻扎在东北的中国军队有20余万他们在此之前断不会知道中国军队不作抵抗但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依旧毫不犹豫地干了起来可见当时这一岛国民族对中国人的轻视。考虑到日本军队由来已久的“下克上”传统这一说法应该是可信的。此外关于“九一八事变”还有一点需要提到根据事后的资料显示关。而且1930年代的日本军人与文人政府之间的沟通很少很多时候日本的海外驻军已经采取了惊天行动但日本的外务省还蒙在鼓里以致有的日本外相说自己像瞎子一样。这样说并没有为东京开脱什么的意思因为他们侵占中国东北的方针是既定的所不同的仅仅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通过什么借口动手。对于大正天皇时代的政治他们忧心忡忡。

在那个秋风乍起的黄昏永田、冈。大正天皇的父亲明治天皇是一代野心勃勃的君主带领日本步入世界强国的位置。但是大正天皇似乎没什么想法而且有可能是个精神病患者喜欢傻笑曾经在接见外国时节时以纸卷成望远镜形状瞄视对方成为国际笑谈。整个大正时代日本的国力虽然进一步增强但对外扩张的步伐却相对于明治时代放慢了这尤其让军方感到无法理解甚至“愤慨”。让永田等人不满的是大正时代的日本军界依旧留存着明治时代的传统论资排辈之风强烈讲究出身长州藩和萨摩藩因帮助明治天皇推翻幕府统治有功多少年来分别占据着陆军和海军的领导位置。不过这年春天作为皇太子的裕仁游历欧洲给他们注入一针兴奋剂。一大批日本驻欧洲的年轻武官晋见了被他们认为雄姿神宇的皇太子双方相谈甚欢年轻时代研究海洋生物学的裕仁对这批军官青睐有加。他觉得这批帝国的新鲜的血液将是他登基以后所要倚重的。在宴会上一批驻欧的年轻日本武官也互相结识了后来他们基本上都出现在了永田铁山拟订的名单上。

日本人的这种大陆情结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原因。日本外相柳原前光曾在说过这样的话“皇国乃沧海之一大孤岛此后纵令拥有相应之兵备而保周围环海之地于万世始终与各国并立皇张国威乃最大难事。”副岛种臣在《大陆经略论》中表达的更为直接“日本四面环海……永远难免国防之危机故在大陆获得领土实属必要。”

在我还不算漫长的30年的人生历程中第一次了解日军南京大屠杀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我刚上初中在课本上看到一张照片。照片上一群日本士兵站在一个挖好的坑前他们有的背对着坑有的面对着坑表情如此平常。那么坑里有什么呢?坑里是一群正在被活埋的中国人。这张照片想必很多人都看到过它给我幼小的心灵埋下了难以忘怀的种子。那是我第一次了解到“日本人”这个概念。再后来我知道了这个世界上居然还存在着“杀人比赛”这种事情于是记下了两个日本军官的名字野田岩和向井敏明更多地了解到那段惨痛的历史。

蒋介石和他的政府已无退路。

8月18日藤田进的第3师团的士兵率先离开日本乘舰船向中国上海进发。紧接着山室宗武的第11师团也离开了日本。22日日军第3师团的舰船出现在上海外海;为8月23曰在军舰炮火的掩护下率先在吴淞、川沙口、狮子林一线登陆。随后日本第11师团也成功登陆加入到战斗序列。日军2个师团的兵力投入战斗后上海战事更为激烈。当时日军每个师团的兵力配备为25万人中国军队的每个师的兵力配备为13万人。相对于中国军队来说一下子多出四五个装备先进、训练有素的日军师团进入9月后战况艰难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一边继续往上海投入军队的同时也进行了作战部署上的大的调整即亲自兼任第3战区司令官以顾祝同为副司令。到9月21日中国军队在上海的战斗序列最终确定为朱绍良(取代张治中)任中央军司令(兼第9集团军司令);张发奎任右翼军司令辖第8集团军司令(自兼司令)和刘建绪的第10集团军;陈诚任左翼军司令辖罗卓英的第15集团军和薛岳的第19集团军。薛岳1896年生中国国民政府抗日第一名将在八年战争中指挥武汉会战、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等名役为歼灭日军最多之中国将领。

上海的战斗激烈异常。中国军队虽然在士兵人数上占优但由于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火力尤猛而且有庞大的海空军协同作战所以损失相当惨重。当时除了战斗力甚强的步兵外日本还有大量的重炮、30余艘军舰以及超过500架的作战飞机很多日军士兵的战地日记也提到过“在飞机和炮火的支持下将敌军歼灭”。后来参加过凇沪会战的老兵回忆“当时中国军队一个师一个师地阵亡。”以吴淞河战斗为例当时弹雨如飞中国守军奉命堵截日军几分钟就丧失一个连的官兵像这样的事情在1937年的秋天是常有的事情。在战斗中日军在火力上完全占了优势。

除了在装备上处于劣势外中国军队最重要的失败原因之一是由于后勤运输的落后无法在短时间内集中优势兵力对日军形成围歼作战。当时的情况是每一个师到达上海后没时间等待后续师的到来就立即投入战斗虽然在三个月的战斗中累计的总兵力超过日军3倍但在每一个具体的阵地战中兵力却不占优势。不过尽管如此装备低劣的中国军队依旧战斗顽强让70年后的人激动澎湃崇敬有加。同样令日军胆寒。日兵荻岛静夫在自己的战地日记中记述了当时渡吴淞河的残酷情景“天好不容易亮了敌方的射击达到了极致。从各个地堡和散兵战壕里面射出的弹丸有如雨下迫击炮爆炸的巨大声响震撼长空。我军炮兵也开始炮击还发射烟幕弹飞机也赶来轰炸真的是撼天动地。第六中队终于渡河不得进退维谷。在敌军猛烈射击之下队长下了决心命令本部继续前进从金家宅渡河。工兵脱光衣服、光着膀子拚命拨舟猛进。此时是上午十时。河岸上友军死者的尸体叠了几层重伤员得不到治疗只有呻吟苦撑。”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s
推荐阅读: 极品艳医 好像哪里不对劲上 重生之纠缠菠萝笔记 静园天津 狂妃,本王要定你了小说 呼吸过度 王爷请爬墙 韩娱 暗黑 漫威世界里的赛亚人下载 不灭战神秦飞扬全文免费阅读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