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关灯
护眼
第三十四章 读书识字(1 / 1)
强烈推荐: 小辣妹意外穿越定情缘:心弦倾动 末世的曜日都 时光不负他情深(H) 如何说爱你 两个灵魂--清宫里的另一半灵魂 不可言说的亲密(H限) 危险情人 这城市【高H简】 拽拽女VS冷酷校草

可现实往往会无情的打碎憧憬、期望和希望,就是刘氏愿意、鱼儿也,只有大户人家的小娘子敢想,顿时让气愤变得有些压抑,然后再给她请一位师傅来教导‐‐‐这些事儿,鱼儿若是想借抚琴来陶冶情,以杨家现在的状况来看。杨大柱有些笨拙的开口安抚道,“年师傅,而学会各种手艺后做不做就随小娘子的便了。但要是嫁人后、有什么不长眼的妾室等敢拿这个来挑事儿,那当家主母就一定要露上一手压住她们,让娘家和夫家脸上都有光。

年师傅突然说出这掏心掏肺的话儿,那么刘氏就必须先给她买,

也就是说‐‐‐:识不识倒,您何苦说这样的话呢?您&h11p;&h11p;”

杨六郎这番话让年师傅大为满意,“你这话说的很对:并顺着他的话点出,我让你一劈完柴木就来分豆子,便是想考一考你的耐力,你若是连坐都坐不住,要知道编个大一些的,也大可不必跟着我学这门手艺了。”

这杨六郎看起来自信满满、对学艺之路充满期待,鱼儿见状也不忍心扫他的兴,于是便故意使劲的拍手欢叫道:“好耶、好耶!鱼儿要很多、很多好玩的小玩意儿!六哥你一定要好好的学,学好了立马给鱼儿做小玩意,鱼儿还想要一个小竹马来骑&h11p;&h11p;”

年师傅见杨六郎虽从书上得来一些和竹夫人有关的资料、且连制作方法他也都知道了,心里对他又刮目相看了几分。这杨六郎知道的物事不少,但他却没有因此就变得狂妄自大,反倒主动谦虚的表明自己只懂纸上谈兵、不懂竹夫人具体做出来的法子,更不敢打包票说那书上的法子一定能做出竹夫人来,毕竟杨六郎不是经验丰富的竹匠师傅,没实力根据寥寥几句话就做出判断来。

年师傅这两个问题一点都没难倒杨六郎,只见他胸有成竹的说道:“恕小侄儿大胆的猜一才年师傅您这把竹拂的做法‐‐‐年师傅您应该是直接取了大约两节长的竹子,留下小半节足以让手握住的地方后,再用刀刃在余下一节半的竹子上深深的刻上几道刀痕,刻完后取石头将那刀刻的部分捶破,这一节半的竹子一破、竹拂也就成了。”

这一次杨大柱带着儿女前来拜访,事先也没同年师傅打过招呼,所以一路上杨大柱其实很担心年师傅会不欢迎他们,更担心年师傅因他们的贸然造访感到不悦、继而不愿意收杨六郎为徒,让杨六郎跟随年师傅学本事一事告吹&h11p;&h11p;

这杨六郎本就是个机灵的孩子,杨大柱一路上说的话他也都听明白了,所以一见杨大柱特意叮嘱、他马上拍着胸脯保证道:“阿爹放心,孩儿已知晓那年师傅是个面恶心善的好人,也知道他说什么话儿其实都是刀子嘴豆腐心,孩儿一定不会当真。”

杨大柱的描述让杨六郎的心里顿时觉得有些失望,他可不愿意自己将来跟的师傅性情如此古怪,且他也认为这般不好相处的师傅、一定不愿意把他的手艺倾囊相授,一想到这儿杨六郎心里顿时就有些动摇,于是便试探性的问了杨大柱一句:“阿爹这样一说,孩儿也觉得这年师傅的性子着实有些古怪,想来不是个好相处的人,也不知他心地如何。”

方氏也不是真心想要拉杨大郎到船里坐,所以杨大郎一推辞她就顺势不再拉他,而是急忙忙的问出心里最关心的问题:“既然大郎你急着回去歇息,那就赶紧把你阿爹让你捎的话儿说了吧!”

鱼儿无缘无故的刁蛮小公主脾气,目的其实就是想引船里的众人取那只草编的雀儿来哄她,眼下她见杨六郎如了自个儿的愿、自然要收住哭声表现出欣喜的模样,只见鱼儿故意边伸出小手表现出想抓杨六郎手中雀儿的模样,边咧了小嘴儿“咯咯咯”直笑&h11p;&h11p;

杨六郎这话让在场的所有人再一次感动不已,杨大柱更是一脸欣慰的摸了摸杨六郎的头,本想开口再说些什么,可他最终只略微动了动嘴唇、什么话儿也说不出来,只能按着杨六郎的想法给他列出了几门手艺让他自己选择&h11p;&h11p;

待孩子们一走,杨大柱率先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边绷着脸重新把烟杆子点上,边对着刘氏说道:“六郎说不想上学堂读书了,你这个做娘的有什么想法?是依还是不依?”

最终的答案自然是没有,杨大柱和刘氏的为人都不是那种爱占便宜的人,相反杨大柱还总是处处让着二房一家,可这个答案却依旧解决不了孩子们上学一事,只让杨大柱的眉头皱得更深。

杨大柱夫妇这边听了方氏的话后一言不、只皱眉思虑,而方氏见这话儿既然已经起了头了,索性自个儿一人把话给全都挑明了:“大哥、大嫂,我们夫妇虽知道有些话儿说了不中听,但为了我们二房的两个儿子,我这个做弟妹的却不得不做恶人、把那些不中听的话儿说出来&h11p;&h11p;”

所以方氏当下就揪着杨二柱的耳朵骂道:“你这话的意思,是想让我的两个儿子读不了书了?我的儿子们怎会有你这么一个没出息、又不疼他们的爹呢?!”

总的来说就是这三年来大家伙儿的日子都过得挺好的,几个小萝卜头也都平平安安的长大,鱼儿也慢慢的融入到古代渔家小户的生活里,并努力的随着大环境尽可能的改变自己。

刘氏也为此事着急得很,在没有别的法子的情况下只能病急乱投医、赞同了杨大柱的提议,道:“我醒得了,我明儿就去道观请个道婆来船上做法。”

一旁正努力的同杨六郎“搏斗”的杨沫沫一听这名字,立时“扑哧”一声把口水喷满杨七郎的脸,同时心里更是恨恨的嘀咕道:我才不要叫什么“肉肉”,这简直就是“兽兽”的同义词嘛!打死都不能叫这个名字!

杨沫沫这边正不解刘氏怎么突然去摘了一大把花儿回来,刘氏那边却已招呼上方氏,让她帮着提刚刚祭祖的那些祭品,自个儿则一手抱着杨沫沫、一手拿着鸡冠花和千日红,一路往上山的寺庙走去。

最能让杨家人重展笑颜的,乃是这三个月来、杨七娘每个月都能回杨家小住上几日,说说她在王家的情形,以及和王家人的相处情况。

说完刘氏便急急忙忙的下了船,一到茅屋盖的小厨房里就忙着生火淘米,这是杨七娘临去王家前吃的最后一顿饭,刘氏狠心的多抓了几把糙米下去,又放了几把一家人一直舍不得的吃青菜叶子,最后还在米汤里放了两个鸡蛋进去,放完鸡蛋后刘氏似乎还是觉得不够,最后心一横又多烧了个醋溜白菘。

刘氏点了点头肯定了柳氏的猜测,柳氏见状勾嘴一笑,道:“我想要的是一个称心如意的媳妇儿,而不是一个可以任我打骂的奴婢,若是要这样的奴婢,我直接找人牙子买个回来,有卖身契攥在手上那奴婢不还听话些?”

柳氏一见杨沫沫冲自个儿笑,马上乐呵呵的伸手从刘氏手里接过了杨沫沫,边把她抱在怀里逗弄,边一脸羡慕的对刘氏说道:“大柱媳妇你真是好福气,膝下又有儿子又有女儿,可把我给羡慕死了!”

“后来?后来我就拿着大扫帚直接把丁牙侩赶下了船,没把她推到海里就算是给她留了点脸面了!我看她下回还敢不敢打我们家闺女的主意!”

一想到这个可能,杨沫沫不由下意识的抓紧了杨七娘的衣角,生怕一不留神那丁牙侩就会把杨七娘抱走,心里更是害怕刘氏会为了家里的生计、真的把杨七娘给卖了,毕竟古代许多食不果腹的穷苦人家、最终都是靠卖儿卖女来度过难关&h11p;&h11p;

“乡里乡亲的,借个磨算什么大事儿啊?!大柱媳妇你尽管拿米来磨,若是米多了我再把我家的驴白借给你使!咱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了,你甭同我客气!”

杨沫沫有几日没下船了,今儿一下船才觉这天还是同前几天一样‐‐‐天空一片阴霾,滚滚黑云直压地面,夹杂着浓浓腥味的海风把晾在竹竿上的渔网吹得“扑扑扑”直响,海水也被天空映得一片灰暗。

杨四郎也才七岁大,可说出来的话儿却也算是老成,一旁比他大了二岁的杨三郎,就只会孩子气的说道:“我不要小妹生病,我希望小妹快些好起来,快些长得和我一样高大。”

杨沫沫因天生缺乏安全感,所以一穿越到这个平凡的渔民人家,就想方设法的捕捉和记下杨家人说过的每一句话,最后终于慢慢的拼凑出了自己眼下所在的环境‐‐‐她大约是穿越到了北宋南边,具体在北宋哪一年她还没打探清楚。

毕竟,穿越到哪里不是杨沫沫可以自主选择的,所以没有穿去有家财万贯、但却有着不待见女儿的恶父毒母人家里,杨沫沫就已十分知足、谢天谢地了。

刘氏经杨大柱提醒,才想起孩子一哭、只要把奶*头往他们嘴里一塞,他们立刻就会含着奶*头乐呵呵的笑,于是刘氏连忙撩开帘子往舱内走去,边把衣服撩起来边哄着怀里的小娃娃:“阿妹乖,阿母喂你吃奶好不好?吃了奶奶咱就不哭了&h11p;&h11p;”

于是鱼儿也就安安心心的跟着杨大郎,不必害怕因自己太出风头、而生类似当年差一点被王道婆识破身份的危险事儿。

日落月升、时光飞逝,转眼便过了三个月。

鱼儿跟着杨大郎学了三个月后,已不再在沙滩上用树枝儿练字了,而是轮流借几位哥哥的毛笔,沾了清水写在家里最大的那张矮桌子上,以这样的方法来感受用毛笔写字的感觉,这样也比再沙滩上练字更能练手腕的力道和平稳。

鱼儿前世学画国画前,先学过一阵子毛笔字打基础,所以在沙滩上练习了一阵、找回当年的感觉后,真正握了笔在桌上写、倒也能写几个像模像样的毛笔字来了,而坚持握笔沾清水在桌上练习了一段时间后,鱼儿的字可就越写越漂亮了。

鱼儿在矮桌上练了大半年的字后,终于忍不住在纸上写了一回,看着自己写得足以和古人媲美的毛笔字,鱼儿忍不住暗暗的得意了一把,同时也让她写上了瘾、就此喜欢上在纸上写大字。

只是鱼儿一业余练着玩的兴趣,让她实在不好意思开口同刘氏要笔墨纸,所以鱼儿只能暗暗的压住自己的瘾,一心想着找点什么事儿来赚赚外快,好自己能有私房钱买些纸笔来练字。

有了这个想法后,当那些走街串巷的货郎再到小岞村叫卖时,鱼儿便会多留个心眼儿、仔细的瞧一瞧他们带了哪些物事来叫卖,只是一连来了几个货郎、鱼儿都没从他们挑的物事上找到可以赚钱的点子,于是鱼儿便只能暂且耐住性子再等下去。

这一日,鱼儿正在自家搭在岸边的厨房里给刘氏打下手,便听见村口那边忽远忽近的传来了一阵小鼓声,那鼓声让鱼儿立马竖起耳朵、默默的听着这鼓声的节奏,待听清楚这鼓声乃是“咚咚,咚咚,咚咚咚&h11p;&h11p;”后,鱼儿便知道村里又来了新的货郎了。

这鱼儿一觉有货郎到村里来叫卖,眼神就忍不住往村口那儿飘去、心儿更是随着那鼓声飞到了货郎身边。这些走街串巷的货郎总是会挑着许多稀奇古怪、新鲜有趣的物事四处叫卖,这些物事除了村里人常用的外,还有许多乃是专门讨小孩子欢喜的玩具、吃食等&h11p;&h11p;

所以村里的孩童每每见货郎前来叫卖,都会一路围着他,又是好奇又是艳羡的看他挑着的各种小玩意儿,这孩子们见过的世面少、见到货郎带的物事就感到十分好奇,这点大人们也都能理解。

所以刘氏一见鱼儿的心已经飞得远远的,便知道鱼儿也想去村里瞧热闹了,于是便冲着鱼儿挥了挥手,道:“阿妹若是想去村口瞧热闹,就只管去吧,阿母这儿一个人能忙得过来,少了你打下手也不碍事。”7788小说网7788xiaoshuo

刘氏眼下还未开始做饭,只在厨房里做一些淘米洗菜的杂事儿,鱼儿呆在那儿倒也帮不上什么忙,只是鱼儿虽然知道自己很闲、却也不好意思主动开口说要去瞧热闹,眼下见刘氏看穿了自个儿的心思、主动放自己去玩,鱼儿马上欢呼雀跃的亲了刘氏一口,随即便蹦蹦跳跳的往外跑去。

刘氏见状无奈的伸手一把将鱼儿拽住、捞回身边,嗔道:“哎哟,我的好闺女!你也不必急得跟猴子似的吧?阿母话都还没说完呢!”

鱼儿闻言有些不好意思的收住脚步,乖乖的转身面向刘氏,问道:“阿母可是要阿妹向货郎买些什么物事回来?”

刘氏摇头不语,只从裤腰带上的夹层里掏了几个铜板儿塞到鱼儿手里,一脸溺爱的说道:“这几个铜板儿阿妹拿去买几个糖吃吧!那些货郎卖的麦芽糖都挺好吃的,阿母怎么也得让我们阿妹解解馋不是?”

要是换做往常鱼儿一定会懂事的把钱还给刘氏,但眼下鱼儿心里正藏着一个小九九,于是她甜甜的同刘氏道了声谢后、就把那几个铜板子袖了,高高兴兴的奔向村口。

鱼儿才跑了几步,远远的便再听到了一阵欢快的鼓声,这一次的鼓声和先前那一次不一样,听在鱼儿耳里是“嘿得隆咚、嘿得隆咚”的响,比鱼儿先前在厨房里远远听到的要欢快多了!

鱼儿听到这鼓声心里越的兴奋、小腿儿也迈得更快,一心想要去瞧一瞧今儿来的货郎究竟带了什么好物事,竟引了那么多人去瞧看!这鱼儿之所以越跑越兴奋、还猜测今儿去围货郎的人一定很多,其实是从那变换了的鼓声中觉察出来的&h11p;&h11p;

鱼儿原先也不知道这货郎摇的鼓声有什么特别之处,是跟着隔壁船的李二妞去瞧了几回热闹后,经李二妞八卦的小嘴儿、鱼儿才得知了这鼓声的特别之处‐‐‐原来在北宋,货郎肩挑货担走乡串户必要摇鼓叫卖、借鼓声来吸引主顾。

而这货郎摇鼓其实还另有名堂、十分讲究,比如货郎刚刚挑着担子进村时,摇的鼓点是“咚咚,咚咚,咚咚咚&h11p;&h11p;”,这个鼓点货郎们将它翻译成“出动,出动,出出动”,以这样的节奏和谐音来唤人们出来购货。

而人们被鼓点吸引出来、并纷纷围住货郎挑选物事时,算是货郎生意最兴隆的时候,于是这时候货郎就会边麻利的做着买卖,边高兴的改把鼓声摇成“咚咚,咚咚,咚咚咚&h11p;&h11p;”,以此来表示货郎因生意兴隆而心情十分愉悦。

也正是如此,鱼儿才会一听到那代表货郎心情愉悦的鼓声,就加快脚步的往村里赶,这货郎的生意越兴隆、就代表喜欢他卖的物事的人多,也就是说这个货郎这一次挑来的物事、定是比别的货郎多了些特别之处,才能吸引那么多人前去掏钱买下&h11p;&h11p;

既然如此,鱼儿自然要赶紧赶过去了,否则待她赶到时好物事都被人给挑光了,她还能瞧到什么新鲜物事?瞧不到新鲜物事,那鱼儿心里的小九九也就全盘落空了!

一想到这儿,鱼儿下意识的加快了脚步,不一会儿就钻到了村子里,一进村鱼儿远远的就看到一群人围成一个圈,正吵吵嚷嚷的挤在一起挑物事,鱼儿一眼便瞧到隔壁船的李二妞也挤在人群里瞧热闹,于是连忙过去同她打招呼。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s
推荐阅读: 航天礼赞歌 猎灵师大斌有声小说 萧九剑指天下哈恒 附身女神 桃华月惮的内容是什么 神赌狂后人物介绍 都市之纨绔天才有几个女主角 便利商店双花主角是聂北的小说 千夏妖画游戏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