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师魂

关灯
护眼
第六回 龙口夺食(1 / 2)
强烈推荐: 太监相公你行不行【完结】 第一美人 反叛的鲁路什 黑道情妇 唯你命是从 战力独尊 莎婷,我爱你 华丽的恶魔 我和娟的故事

杨世俊说:”

就这样。一场民办教师的“风波”结束了,就赶紧扶他们到炕上去休息。随后杨春成就去收拾架子车,张能线赶紧去做饭,饭做好以后,杨世俊和杨忠俊怎么也不想吃,到学校来闲转。杨世俊和杨,杨春成和张能线看到他们两个累,杨世俊心里的这块“石头”也就落地了。

第二天,生产队长杨天文来,杨世俊刚吃完早饭,看到杨世俊便说:“世俊,关键问题是缺少,咱队是一个穷队。现在你回来了,很好,咱队里又增加了一个强壮劳动力,你一定要认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为改变咱队一穷二白的面貌出力流汗啊!”

古历的二、五、八日,是冯原镇集会的日子,俗称“一月九会”。逢年过节不必说,就拿平时的集会来说,冯原镇更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黄龙、洛川县的人要把山上的土特产品带到山下来卖,回家时总要买些山下的工业品上山。这样一来,吸引了白水县的一些商贩也常到冯原镇来推销产品。当地群众有句土话叫做“冯原的商品不愁卖”,这话说得一点不假,凡在冯原经商的人都有深刻体会,多年来卖不出去的商品,只要拿到冯原市场降价处理,很快就可以推销出去。蔬菜市场最为明显,清早起来从韩城、大荔等地拉来的蔬菜还堆积如山,到下午时就一扫而光。正是这样好的销售市场给冯原镇的展带来了机遇,为冯原镇后来经济建设的飞展铺平了道路。

在编写本篇小说的过程中,笔者虽然费了很大的气力,翻阅了许多资料,但由于笔者本身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数学教师,平时对文学很少研究,难免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姬春胜说:“我种了一辈子地,也没用过这种施肥方法,一亩地照样能打一千斤玉米。”

正说着,杨天文和杨广志套着犁来到地里。

杨广志和杨天文犁地,杨世俊、姬春胜和张计林跟着撒化肥,就这样一直干到将近十点钟左右,队长杨天文对张计林说:“老张哥,你赶快套耱将犁过的地收耱一下,现在该回家吃早饭了。”

杨广志和杨天文卸下犁,让张计林去套耱,杨世俊、姬春胜把剩下的化肥和袋子一起装进架子车,再将两张犁放在上面,拉着架子车就回家去了。

谷雨节前后,小麦开始抽穗了,白杨树长出了翠绿色的新梢,红彤彤的太阳照耀着大地,小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一阵微风吹来,柳絮、杨绒纷纷扬扬地降落下来,飘落在道路的两旁,给绿色的草丛穿上了素装。这时正是人们点瓜种豆种棉花的大好时机,人们都忙得不亦乐乎。

在三月份,杨世俊的家庭主要靠野菜充肌,什么的荠荠菜,猫眼菜,油勺儿等等,都是他索取的对象。进入四月份后,小麦开始拔节了,这些野菜都不能吃了,怎么办呢?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杨世俊的家里是吃了早饭,午饭还不知道在哪里。

一九七五年四月二十八日早上,杨世俊放工回到家里,张能线从锅里面端出一箅子红薯饸饹,给杨世俊盛了一碗端过来说:“世俊,咱家现在没有吃的了,你说咋办呢!”

杨世俊能有什么办法,端起红薯饸饹便吃了起来。两碗红薯饸饹吃完以后,张能线从瓦盆里端出一碗糜子,向袱子里面一倒,说:“叩卓村有个豆腐房,你把这些糜子拿上去换点豆腐渣,我今天中午好给咱蒸豆腐渣麦饭。”

叩卓村距离杨家洼大约三里地,杨世俊提着糜子,直接走进叩卓村的豆腐房。做豆腐的主人正在一口大锅上过滤豆浆,看见杨世俊来了,急忙走到门口,非常热情地招呼道:“是不是换豆腐来了?我这里有刚开包的热豆腐,还没有见凉水,给你称上一点。”

杨世俊很难为情地说:“不是的,我想换点豆腐渣。”

那做豆腐的主人听杨世俊说要换豆腐渣,就说:“啥?豆腐渣,我们这里不卖,要是把豆腐渣卖给你了,还有那‘两口子’吃什么?”他说着顺便用手往西边指了一下,就回豆腐房去了。

杨世俊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那里有一个猪圈,里面两头黑色的大肥猪正在圈门口扬着头“噢噢”直叫。它好像在说:“别将豆腐渣卖掉,那是为我吃的呀!”

看着这两头乱喊乱叫的大肥猪,杨世俊的心里在想:天哪!我换豆腐渣是给人吃的,怎能和畜生相比啊!杨世俊的眼泪不由得“刷”地一下涌了出来。

那做豆腐的回头一看,见杨世俊流泪了,又问道:“怎么,我没说对吗?”

杨世俊说:“我家里没有吃的了,想换点豆腐渣蒸麦饭吃,想不到你们会这样对待我……”

那做豆腐的说:“对不起,我不知道你换豆腐渣是给人吃的。不过,不知者不为怪。来来来,我给你称。”说着,接过杨世俊手中的糜子用秤称了一下说,“连袱子共一斤二两指市斤。”

他把糜子倒到袋子里,挖了一块豆腐渣称了一下说:“十斤还之多,全给你,拿回去吃吧。”

在回家的路上,杨世俊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穷人过日子这么艰难,总是被人瞧不起,还要经常受人的气。突然吹来一阵轻风,不知道是柳絮还是杨绒被风吹到他的脸上,给他一种厌恶的感觉。杨世俊提着豆腐渣回到家里,满肚子的委屈对谁也没法说。他把豆腐渣递给母亲说:“人家做豆腐的开了恩,给咱称了十斤豆腐渣。”

张能线接过豆腐渣高兴地说:“我娃现在年龄大了,会办事了。”说完就赶紧去做豆腐渣麦饭,可她那里知道杨世俊心里受的窝囊气。

张能线给豆腐渣里面撒了一些玉米面,放了一点调料,然后打在箅子上蒸熟,这就成为全家人吃的午餐饭。

晚上,杨春成对杨世俊说:“咱们得想个办法,总不能一天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这日子是咋过呀!”杨世俊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加之本人又性格内向,到社会上是屎壳郎哭它妗子——两眼墨黑。能有什么办法?

停了一会儿,杨春成又说:“听说黄龙县有玉米,现在借人家一百斤玉米,麦收后得还人家一百二十斤小麦,要不然,咱们先借上一点再说吧。”

杨世俊想:目前最重要的是解决燃眉之急,利息再高也只能自认了,因此就说:“那就先少借一点吧。”

可杨春成又说:“人家黄龙县人借玉米害怕要帐难,如果把玉米借给私人,必须找一个担保人,这又找谁来担保呢?”

杨世俊说:“听说队长杨天文到黄龙县那边人熟,让他给咱担保吧。”

杨春成说:“那好,明天早上你就去找杨天文,看人家是咋说的?”

第二天早饭后,杨世俊来到队长杨天文的家里。杨天文正坐在家门口的椅子上吃早饭,看见杨世俊来了,赶紧站起来说:“来来来,快进来吃饭。”

杨世俊说:“我刚吃过饭,你赶快吃吧。”说完就顺便坐在炕边。

杨天文家的早饭也比较简单,一碟辣子,一碟盐,一碟咸菜,喝的小米稀饭,吃的是黑面馍当时农村生活艰苦,小麦紧缺,人们磨面时先用细罗子罗上一些白面,专门是为擀面条用的,当磨到麸皮时又换上粗罗子罗成黑面,这些面是用来蒸馍吃的,每百斤小麦只能剩四、五斤麸皮,这麦面馍虽然黑了一点儿,但必定还是小麦做的,和杨世俊的家里相比,杨天文家的生活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杨天文一边吃饭,一边对杨世俊说:“今天下午咱队上要种玉米了,你今天中午将玉米种子用农药拌一下,下午早点上工。”

杨世俊说:“能行,可我这几天没有吃的了,想从黄龙借点玉米,你得给我做担保人。”

杨天文听后“嘿嘿”一笑说,“这个问题我已经想到了,咱队上缺粮的人多。前天我和黄龙县三岔村的一个队长作了联系,说今天给咱送一车玉米,现在借人家一斤玉米,到了麦后得还人家一斤小麦,由生产队统一扣除。”

在中午十一时左右,从黄龙来了一辆手扶拖拉机,上面大约装有两千斤玉米。一会儿,周围来了很多群众,队长杨天文向群众介绍说:“广大社员同志们,为了解决大家的生活问题,我从黄龙县三岔村给大家联系了一车玉米。往年借一斤玉米到麦收时得给人家还一斤二两麦子,还要找担保人。今年由生产队统一借粮,借一斤玉米只给人家还一斤麦子,还不要担保人。如果哪位家里没有吃的了,可以先借上一点解个危。”

杨世俊先搬了一袋玉米,用秤称了一下,是九十二斤。他二话没说,扛着玉米就走。其他群众也你一袋,我一袋,不到一个小时,一手扶车玉米就被人们分光了。

羊盼清明牛盼夏,

人过小满说大话。

这是当时农村广为流传的一句口头俗语。小满节过后,小麦渐渐由青绿色变为金黄色,夏收工作即将开始,社员们个个喜出望外,盼望着今年的好收成。为了确保“三夏”夏收、夏种、夏管工作顺利进行,公社又派来党委副书记刘金合到杨家洼大队督促工作。刘金合是一个大高个,五十多岁年纪,白白的皮肤圆脸蛋儿,额棱上有几条深深的皱纹,光秃秃的头上戴着一顶蓝帽子,后脑勺下露出几丝银白色的头,他上身穿着白衬衫,下身穿着蓝西裤,看来穿戴还非常讲究。因张计林家的窑洞被李雪梅占着,刘金合就住在民兵连长姬文斌家院内的一个小窑里。

六月八日这天,人们刚吃过早饭,从村子东头的高音喇叭里面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

农村一派好风光,丰收庄稼上了场。

打的打来扬的扬呀,打净扬净把车装。

背上背呀肩上扛呀,社员劳动喜洋洋呀,

选出好粮送国家呀,为祖国建设添呀么添力量。

红缨鞭儿“啪啪”响,送粮大车出了庄。

走一辆呀又一辆呀,车车满载爱国粮。

社社队队争上游呀,要垮“黄河”过“长江”呀,

丰收粮食堆成山呀,为世界革命献呀么献力量。

这是大队在召开“三夏工作动员大会”之前,在高音喇叭里面放的一段音乐。会议是在村子里边的大槐树下召开的,他们在两棵树的中间放了两张桌子,两条凳子,这就是当时的“主席台”。扩音设备是用干电池带的一台“三用机”收音、扩音、拾音,高音喇叭就挂在那两棵大槐树上,社员们来到会场之后,就各人自找坐位。

不一会儿,两棵大槐树底下就坐满了人。队长杨天文走进会场时,穿着一条蓝色的长裤,飘飘荡荡地走进会场,特别引人注目。那条裤子看上去跟古代人穿的绸子裤子差不多,但经人们仔细一看,才现他穿的裤子是用尿素袋子做的,原来生产队回收的尿素袋子都被干部们分的做裤子穿了。这条裤子虽然经过了洗染,但黑色的“日本尿素”几个字还仍隐约可见。被太阳一照,人们可以清楚地看见他的屁股蛋儿。可杨天文穿着它却感到自己好像是羊头上捶了一镢——羊洋闷了。

坐在会场中间的贫协代表杨广志看见了,他说了一段群众中间流传的顺口溜:

大干部,小干部,

每人有条尿素裤。

有黑的,有蓝的,

就是没有社员的。

杨广志说的这段顺口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队长杨天文也弄不清楚大家在笑什么,于是也跟着笑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s
推荐阅读: 南城蛤地 口蜜腹剑出自 蚀骨倾君心txt下载 逍遥情帝 千年劫之归来 醉美冠群芳是真的吗 英雄联盟的灵魂守卫txt下载 红楼林氏荣华 死神之千年时光txt下载 十世穿越之美男军团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