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永乐大帝

关灯
护眼
第六章 祖先崇拜和烈士陵园(1 / 2)
强烈推荐: 错宠哑妃 玄王冷妃 郡主易拐(乱+限) 流云殇 男人的禁脔 星河九万年 是天使把你赐给我 富少迷恋效应 玄界好卡

从道理上讲,

为了减少宗室子弟的怨恚,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跳出来说皇室福薄。

“皇考于鸡笼山立功臣庙。从情理上讲,因此宗室人口的增长率理应远远高于人?宗室有着优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死者像祀:生者虚位,皆按原有的分封制度获得爵位。在此之后出生的宗室子弟才减等继承。反正,现在皇室人口全部加起来也才六七十人,这点小小的让步对明朝财政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平均每位宗室只三个儿子真的,朱棣一锤,凡在宗人,令功臣得以身后尊荣。然朕思之,而普通官兵从皇考南征北伐,功臣立下大功得以进入功臣,宣力效劳,略地攻城,宣力效劳,栉风沐雨,共成我国家大业。虽所立功勋微小,但亦不应无视。”

道衍咳嗽一声。“人都到齐了,开席吧。”

殿内诸人再一次集体变成木雕泥塑。

也就是说,只要无法遏制文官们的,则帝国必然处于亡国进行时。

7、实行计划经济。有政府控制物价,防止商人操纵市场,消除贫富差距。各种日用品在供过于求的时候,由政府照成本买入;求过于供的时候,政府则实行抛售,防止物价上扬。

“是。”

朱棣跳下马来,将缰绳扔给一个太监,然后朝徐达墓那边走去。朱棣身为皇帝之尊却特意下马前行,如此尊崇徐达,别人也不好多说什么。一来,明太祖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赐葬钟山之阴,位列功臣第一。二来,徐达是朱棣的岳父。虽说皇帝没必要象普通人那样尊敬岳父,但皇上既然想要表达对徐达的尊崇,旁人又何必枉作小人呢?皇帝都下马了,其他人自然也不敢继续坐在马上,只得一个个跟着跳下马,随着朱棣向东岔开官道往板仓村走去。

走到徐达墓前,自有太监摆上相应的祭品香烛。

朱棣盯着墓碑看了一会儿,一回头,随堂太监黄俨连忙将燃着的香捧给朱棣。朱棣将香插在墓前,一颌首,后退一步,算是礼成。

然后朱棣便往回走。

上了马。朱棣突然问道:“李至刚。刚才中山王地墓碑你看清楚了吧?”

“啊……啊!是。看到了。”

李至刚之所以迟疑了一下。是因为此刻他正处于极大地困惑之中。因为。此行地目地地功臣庙中。同样有着徐达地牌位。他想不明白朱棣为什么特意要到徐达墓来看一看。

“那墓碑上断句地圆圈你也看清楚了吧?”

李至刚吱吱唔唔地应了一声。大脑急速转动。他想弄明白。朱棣突然提出这个问题。到底有什么含义。难道说。朱棣因为中山王墓碑上断句地圆圈而心中不喜?如果只是那样倒也不难。换块墓碑也就是了。反正这块墓碑和他没什么关系。

“那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皇上恕罪,臣不知。”

朱棣没有继续说话,因为此刻他正陷入在对转生前一个片段的回忆中。

那时正是大一的暑假,几位高中时的同学相约去旅游。由于其中一位同学就读于南京某医科大学,所以游过苏州、无锡之后,大伙们便转向南京。当大伙们逛到了徐达墓的时候,就读于南京的那位同学理所当然地担任了导游的角色。她向大家问道:“考考你们的观察力,看你们能不能在这里发现不同寻常的东西。”

大伙们的好奇心立即被调动了起来。朱棣最先发现不寻常的地方,于是抢先说道:“哈,这个徐达墓肯定是后人重新建造的……时间应该是清朝中期之后。”

没发现异常的同学立即向朱棣询问他的判断依据。

“这还不简单?你们看碑文。在古代,不但碑文,连一般的书面文字也从不加标点,由读者自行断句,谓之句读。然而此碑文却是断了句的,碑文中每一句话后面都加上了断句的圆圈。我为什么判断时间为清朝中期之后呢?因为墓碑上的标点符合非常单一,只有句号没有逗号,而民国时期标点符号已经被推广了。所以说,这个后人重建的徐达墓应该是清朝中期之后,民国之前。”

“啪啪啪”的鼓掌声之后,临时导游笑着说道:“你的观察力很厉害,不过呢,却缺乏想象力。事实上专家考证过,这座徐达墓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功臣墓,也就是说,它并不是后人重建的。”

“碑文上的符号确实是一个难解之谜。有一种猜测是:其原因可能是碑文由大臣代笔,怕文化水平低的朱元璋读不大通,特意加了圆圈形的标点断句。后来交付雕凿,工匠害怕获罪,只好连标点一并刻上。当然,也有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碑文其实是朱元璋亲自所写。但不管怎么说,这座徐达墓确实是货真价实的明朝建筑。”

本想露个脸,谁知道却落了个缺乏想象力的评价,朱棣自然对此耿耿于怀。现在穿越到了明朝,朱棣当然要亲眼见见当年让他掉了面子的徐达墓到底是怎么回事——朱棣很希望那些专家在考证中犯了错误,然而可惜的是,他现在亲眼所见碑文上确实有那些断句用的圆圈。

疑惑之余,朱棣下意识地向李至刚提出疑问。

李至刚在洪武二十一年才举明经,而徐达在洪武十七年就病死了,因此多半不会知道其中的缘故。朱棣之所以仍然要询问,主要是因为李至刚对洪武年间的掌故秘闻颇为了解,因此想试试看。

可惜,仍然没能得出满意的答案。

沉吟片刻,朱棣说道:“将来烈士陵园将向百姓开放,让他们去那里参拜为国牺牲的英烈。熟读四书五经的文人自然看得懂碑文,但对于只是略识文字的人来说,想要读懂碑文就有些困难。所以,以后凡是烈士陵园的碑文,均需标出标点符号,方便平民百姓阅读,进而知晓先烈的事迹。”

李至刚愣了愣,随即满口答应。朱棣的理由合情合理,即便是食古不化的酸儒,也未必会对此强烈反对。而李至刚既然有着“诞而附势”的性格,自然更不会对朱棣的想法提出反对意见。

朱棣默默叹口气,继续前行。

不知不觉,一行人已经来到了鸡笼山脚下。烈士陵园并没有完工,但核心工程只是修缮功臣庙而已,仅就修缮工程而言却也大体完工了。

朱棣遥望着功臣庙,然后下马。这一次,朱棣倒不是想表达什么尊崇之情,真正的原因在于:功臣庙建在山上,路虽然不陡峭,但那一级一级蜿蜒而上的台阶毕竟不适合骑马。

众人随着朱棣走进功臣庙。

一应祭物自然由太监们置备摆放。因为是临时起意,所以朱棣并没有准备祭文,直到站到庙里的这一刻他才想起:既然来一趟,不管是大张旗鼓还是微服出巡,礼数还是要尽到的。

绞尽脑汁地想了一会儿,朱棣遗憾地得出一个结论:自己并没有七步成诗文的本事。想到站在这里发呆也不是个事儿,所以,朱棣大有深意地瞅了一眼李至刚。

庙中别的人都疑惑地看着朱棣,完全不知道他一直站在那里发愣是怎么一回事。

幸好李至刚揣摩上意的本领已经炉火纯青,当朱棣瞅了他一眼后,只琢磨了小一会儿,李至刚便猜出了朱棣的意思。也幸好李至刚在洪武年间就做过礼部郎中,对于青词祭文什么的也算得上是专业对口。所以,李至刚向前走上一步,然后开始朗颂祭文。

“天下将士,从太祖皇帝南征北伐,宣力效劳,以定天下。迩者奸臣驱其战斗,败死于锋镝之下,不可胜计,深可哀悯……”

……

待李至刚念完祭文后,朱棣冲着他赞许地点点头。

深吸一口气,朱棣转过头庄肃地望着前方,走上前去将三柱点燃的香插进香炉,然后目视这三柱香直至焦首焚尽。

按朱棣的心情,给这些大明的开国功臣默哀一柱香的时间也是肯的,因为,这二十一位开国元勋为建立汉民族最后一个王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过朱棣此刻的身份毕竟是皇帝,若是做出默哀的动作未免有些惊世骇俗。朱棣只好安慰自己:心意到了也就够了。

礼成之后,朱棣退出功臣庙。感觉身后的人跟了出来,朱棣头也不回地问道:“李至刚,整个烈士陵园的工程大约什么时候能够完工?”

李至刚陪笑道:“户部将修建烈士陵园的财物大致准备齐全了,但做墓碑的石料需求的量太大,不得不从外地运一些过来补充,估计还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工部也有些麻烦,雕刻碑文的工匠数量有限,按目前的速度,至少得三个月……”

朱棣面无表情地点点头。

对于这种情况,朱棣早有预料。毕竟所有为国牺牲的将士都要进烈士陵园,数量还是很大的。好在朱棣并不急,只要在明年年初能够完工,赶上新春大祭就成。

想了想,朱棣忍不住再一次强调:“你要记得告知工部,墓碑上的碑文一定要加上标点符号。”

李至刚连忙说道:“臣遵旨。”

朱棣向山脚俯望,洗衣搓板一样一波一伏的道路隐约可见,神道两旁清一色不足合抱的青松,树冠虽不甚高,龙颈虬干枝桠横斜,掩在岗峦阳坡上,却也颇具气势。

这次巡视烈士陵园,真正的原因其实是因为朱棣被闷坏了。想想,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古代,没有电脑,没有电视,甚至连个能自由交流的人都没有,该有多寂寞?!虽说朱棣穿越的时候获得了燕王的人生经验,对于适应古代的生活稍稍有些帮助,但问题是燕王本身也是个好动不好静的主。他当上皇帝后仅亲征漠北就有五次!朱棣这些天来对新身份的适应不算特别糟糕,但仍然有些郁闷。所以,朱棣今天便找了个理由,离开那个闷死人的皇宫出来透口气。

遥望着山下的景色,朱棣觉得心情稍微好了些。想了想,朱棣说道:“还有一件事要交给你办……”

听到朱棣低沉的声音,李至刚下意识地朝朱棣靠近一步。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s
推荐阅读: 神印王座txt下载 灵瞳小说 我的金箍棒在哪儿下载 逆天兽妃御天下全文免费阅读 主公自重 项圈的英文 不足以语人生 三国之黄巾少帅 文坛崛起 钢铁侠你非良人怎知我情深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