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永乐大帝

关灯
护眼
第二章 黄观的迷惑(下)(1 / 1)
强烈推荐: 妖精的魔匣 一代城草 火影忍者之求道 豪门盛宠,总裁的拒婚新娘 金嫡 重生之大英雄 女王大人别傲娇! 我在阳光底下爱着你 凡女求仙记

有了这么一番过节,黄观又被人救了起来,谁知道被淹了个半死后,恢复公、侯、伯,赶紧投江自尽了事。黄观自思若被活捉多半,听闻朱棣攻占南京、。每种爵位分一等、二等、三等,注意听好:非军功不得封侯,而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我本来正要说的,被你打断了嘛。《爵位继承法》还规定,为免受皮肉之苦,得知救自己的人是朱棣专门派。没被淹死的黄观又差点被!你品味品味……”景秀微微一笑,加重了语音。”

文科取士还好!“……非军功不得封侯,不管怎么说,既然下诏开恩科取士,武科却有点麻烦。那些举子们兴高。文科已有会试资格的举子多得是,然而今年才公布《武举法》,还没举行乡试,哪来的武举人?所以,永乐皇帝宣布这一次武科取士的规则:参加武科考试者先赴本省首府参加乡试,及格者立即上京参加会试。此外,父亲爵位在伯爵以上者,有两名三品以上高官推荐亦可直接参加本届恩科武试。毕竟,古代所谓的武将世家子弟,其中确实有一些军事能力还不错的。

有些被调查的对象看清了形势,因此供认不讳,有些人却试图抵赖。可那位山阴县知县举报时将所有的证据都交了上去,试图抵赖的人一个个都对山阴县知县恨得要死——无论是行贿、同谋或是受贿,这其中山阴县知县都起着主要的作用,如今他自己脱了罪倒也罢了,竟然还将详细的证据交上去,结果导致这些人的罪名全都证据确凿,赖无所赖了。

“官府说了,移民途中的一切花费、口粮和工具供应,以及在定居地点发放的安家费等一切开支,均由官府负担,不需偿还。太原县已经报名的移民共有一百多户。这一次,官府征用了大路通车马行帮助我们移民。我们都是些苦哈哈,也没什么行李负担,倒是老弱妇幼们能够轻松一些。”

见小猴子问自己是不是秀才,而王钝又想着从他们口里问出一些消息,因此勉强点头,然后问道:“你叫小猴子,官名呢?”

既然财力所能支撑的监察系统与锦衣卫注1相比简直就象是蚂蚁和大象的区别,那么,除非只有朝廷任命的官员才贪污受贿,而监察部推荐的每个知县都是一文不贪、一介不取的清官,否则,监察部推举的知县又怎么可能占据大明帝国本土1171个县当中的586个?要知道,监察部固然可以监察皇帝一系官员的贪污受贿行为,但朝廷方面同样也可以监察一字并肩王一系官员的贪污受贿行为!

在驿道上偶尔可以看到因军务过往的军士。王钝发现,在永乐皇帝亲祭烈士陵园并封神之后,越来越多的官兵脸上显现出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东西。王钝说不出这种不同到底是什么,但他知道,以前军户是不可能指望配享太庙或配享孔庙的,而功臣庙的门槛又太高。然而现在却有了烈士陵园,哪个军人不想享受千年之令名?如果军人皆以为国战死为荣,那么大明军队变为百胜雄师之日也就不远了。

退而求其次,朱棣准备在没有更好的方法前先劝导富户们采取二圃式轮种法。所谓二圃式轮种法就是以二分之一的土地播种农作物,另外二分之一则为休闲地。采用二圃式轮种法的好处显而易见,那就可以在休闲地放养牛羊猪等牲畜,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获得更多的肥料,使得这片土地在下一年度作为农田生产时能够达到更高的产量,另一方面,富户们还可以获得放牧的收益。在土地足够多而人力较贵实施新的人头税政策之后,相信一段时间之后劳动力缺乏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的前提下,显然二圃式轮种法比单纯地种植农作物更加有利。既然人性是趋利避害的,那么朱棣自然也就不需要用行政手段粗暴干涉农民改变现有的种植方式,只需要一丁点提示也就够了。

多次与思想僵化的朝臣辩论之后,朱棣倒是理解了欧洲为什么会打着文艺复兴的幌子发展资本主义思想。封建思想确实很顽固很强大,新思想要取胜只能取巧——若欧洲人不打文艺复兴的幌子,而是直接说思想创新,教会不使用暴力手段制止才怪!

朱棣歇了口气。继续说道:“这项激励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否则可能导致拥有缉捕审判之权地官员为了发财而丧心病狂地制造冤案。平民出身地清官应该不会遭此噩运。但富绅家庭出身地官员以及功勋之后、宗室都可能成为无辜受害者。若是抄一人之家。可使众人均富。那么都察院和给事中监督、大理寺复核也未必愿意惹出众怒。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嘛。”

“大明立国时日尚短,太祖皇帝对贪污受贿抓得也很严,因此这种现象目前还不严重。其实以往历朝历代大都建朝之初官场风气都还尚可,但是到了中后期,吏治却无不。若是建立完善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一旦官员财产发生不正常的变化,则可按图索骥进行追查。当然,贪污受贿的官员也知道自家财产异常变化容易暴露其罪行,因此会想方设法进行掩饰。所以,第二步便是加强完善监督制度。”

如果每个官员在被任命或者说是被任命新职前都必须得到皇帝地接见。其客观效果必然会加强皇权。若低品官员也有机会觐见皇帝。那么权臣或是太监欺上瞒下蒙蔽皇帝地事也会少得多。虽说接见外任地低级官员时肯定是一批批地接见。因此这种接见或许终归会流于形式。但谁能保证其中没有一个胆大刚烈地官员不怕得罪权臣权宦。在皇帝接见时豁出性命吼上那么一嗓子?

朱棣默然。

“是我爷爷!是我地爷爷……”朱文圭抬起头满眼期盼地望着朱棣。小声问道:“皇爷爷。你是我爷爷。对吧?”

这句话说出来之后。周围一下子静得得呼吸声都听不见。朱文圭自然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他只知道大家都用异样地眼光看着自己。误以为他们不信。

朱文圭自然是随便选了一只蟋蟀。朱瞻基看了眼青头大元帅。犹豫片刻。大约是担心青头大元帅已经连战三场已经很累了。于是换了只蟋蟀。

可惜。“如果”只是“如果”。事实却是朱高炽本人虽不讨永乐皇帝地欢心。可他地儿子朱瞻基却是永乐皇帝地心头肉。而朱高炽地身体虽然不算健康。却一直撑到了坐上皇位地那一天。

……挺有趣地一个人。

从道理上说。张辅顶多只需要担心被应天府衙役或是锦衣卫什么地看到。至于说遇到熟人却是不必担心地。因为。熟人来这种地方同样也是为了那个目地。若是意外遇上了。双方谁也不会发神经去告发对方。然而张辅虽说在战场上勇悍无比。但是在这种场合却只是个不折不扣地雏儿。如果不是熟人正背对着自己坐在一个小摊上吃凉拌粉皮黄瓜。张辅早就心虚得拔脚就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了。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地方官员而中央官员还能保持廉洁。那么这种现象还能够得到有效地遏制。因为豪强和地方官员在当地再怎么一手遮天。只要当地缴纳地田赋少就能证明当地地价相对便宜。自然能够吸引外地人前去购买。但是如果权枢中心某位权臣在地方上购买良田。凭借这位权臣地权势。普通人怎敢觊觎他地田产?更有甚者。如果整个官场地风气。豪强、地方官员、中央权臣沆瀣一气。那么‘让田主自行申报应缴地浮动田赋数额’就会成为一个笑话。令朕成为后世臣民地笑柄。”

黄俨走到朱棣身旁轻声说道:“皇上。御膳太油腻。夏侍郎怕未必克化得了。奴婢吩咐御膳房准备了一杯羊奶。另外还备了一些点心。”

在杨士奇入选文渊阁之前,夏元吉与杨士奇两人一来官阶相差太大,二来前者是正儿八经的举人,而后者只是布衣出身,所以两人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交往。

“那墓碑上断句地圆圈你也看清楚了吧?”

这三个问题提出来之后,持反对意见的人立即乌眉梢眼地闭上嘴了——即便是脑袋被驴踢过的人,也知道这种时候绝对不能出言反对。因为,他们既不能说皇室福薄或是大明必然短命,又不能硬着头皮说支付多达一亿石的宗室岁禄能够办到。

朱棣耐着性子安慰了一会儿齐王。可恼地是。齐王简直不可救药。他一点都没看出朱棣已经不耐烦。仍旧嘻皮笑脸地央求皇上为他增加岁禄。朱棣把这个活宝真是没办法。作为有理想有抱负地皇帝。朱棣还有很多要办地事需要处理。不能再陪着这个弟弟浪费时间。所以。朱棣托词有事然后溜之大吉。

看到朱权嘴角微翘,朱棣笑了笑,对他说道:“以你在靖难之役所立下的功劳,足以配享太庙。”

如果不是刚刚听说了朱棣强令方孝孺拟即位诏书时所发生的异常天象,这里多数人看到朱棣都会破口大骂。然而,这个时代的人总喜欢将天命和天象联系起来,而闻名天下、性格刚烈的大儒此刻神不守舍的表情又给他们造成了强烈的心理暗示,所以,他们现在也有点拿不准朱棣究竟是不是天命所归了。

说完,朱棣回到那又宽又高的龙座上,命人把纸笔交给方孝孺,说道:“拟即位诏书这件事,非先生不可!”

最明显的反例是美国!

达芬奇的研究和发明还涉及到军事和机械方面,他发明了飞行机械、直升飞机、降落伞、机关枪、手榴弹、坦克车、潜水艇、双层船壳战舰、起重机等等。

一般而言,聪明人的性格中总会缺乏坚韧这个优点。因为,在人的一生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聪明人往往都能够通过其聪明才智轻松化解,因此很难形成百折不挠的性格。黄观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因此在得知建文皇帝、朱棣登基的消息后,立即判断出未来的形势,然后果断选择跳江自杀——做出那样的选择并非黄观无惧死亡,而是因为他没有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强信念,进而觉得死亡才是最好的出路。

朱棣派遣专人将黄观救活,却没有对黄观施加酷刑,而是将之流放。逃过一劫的黄观,如今心思已经开始活络起来。

无论如何,别说海外之地在黄观等人眼中只是荒芜野蛮之地,即便海外再好,“回归故土、叶落归根”的想法对黄观这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来说,仍旧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

朱棣对他们这些“文职奸臣”的判罚轻重不一,有些人只是全家受牵连,有些人是三族受牵连,而黄观、景清等人则是九族均受牵连。对黄观本人而言,这个判罚反倒有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味道。黄观的家族本身就是个大家族,而九族加起来更是多达五百余人,远远超过那些只是全家受牵连以及三族受牵连的。

这便意味着,抵达吕宋后将每一口男丁都单列成一户,然后尽量平均分配到十处营地中,那么黄观便可以升为有邑骑都尉了。接下来,再想办法弄建起新的基本采邑领,待获得三等有邑男爵的爵位后,他便可以光明正大地回国了!

想要成为三等有邑男爵,理论上只需要拥有三十座庄园。吕宋岛上有不少尚未开化的土著,因此倒也不必傻傻地等待人口自然增殖——掳夺的人口充实庄园显然比等待人口自然增殖要快得多。

虽说三等有邑男爵需要获得帝国本土的认证,然而黄观将《移民纪要》里面这些话掰开来、合起来,揉碎了、再捏起来掂量,虽然有些地方仍旧没能理解透彻,却怎么也无法从中看出朱棣有什么恶意。因此,返回大明本土之日倒也并非遥遥无期。

黄观半喜半忧地叹了口气,思路不由自主地转移到朱棣所公布的《爵位继承法》上。

“……世袭贵族之爵位可被继承,终身贵族之爵位不可继承。”

“……爵位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与被继承人拥有五服以内的血缘关系者自动拥有爵位继承资格,少数民族地区,其子弟、族属、妻女、女婿及甥之袭替,胥从其俗。”

“……继承分值高者继承爵位,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继承人继承分值相同,爵位继承者由大明帝国皇帝指定。”

“……获得被继承人推荐的继承人加五分,被继承人最多只能推荐一名继承人。”

“……血缘关系为二服者拥有四分;为三服者拥有三分;为四服者拥有两分;为五服者拥有一分。”

“……继承人的生母拥有大明皇室血统者加三分;生母为大明帝国本土出生的汉人加两分,生母为汉人但并非大明帝国本土出生则加一分。”

“……继承人的配偶拥有大明皇室血统者加三分;配偶为大明帝国本土出生的汉人加两分,配偶为汉人但并非大明帝国本土出生则加一分。”

“……继承人在大明本土出生加一分。”

“……继承人十八岁之前在中国生活时间累计达到五年以上者加一分。”

“……继承人于国子监就读三年以上者加四分;于蕃学就读三年以上者加三分;在府州县学就读三年以上者加两分;在大明帝国本土市镇乡村民间社学就读三年以上者加一分。”

“……继承所得爵位降一等。”

“……未于藩学或国子监就读者,无继承子爵以上含子爵爵位的资格。”

细细揣摩之后,黄观得出结论:朱棣绝非将他们赶到海外便不理不睬了。

从《爵位继承法》的字里行间分析,朱棣很在乎移民地区对明朝本土的向心力。这样看来,朱棣确实只是希望他们在海外建立一片隶属于大明朝的王道乐土。

想到这里,黄观无声地透了口气:难道朱棣真是天命所归的一代雄主?

注1:宗人府为管理皇族事务的机构。

注2:通常由状元担任。

注3:海边煮盐的住户,其劳役负担是为朝廷提供盐。

注4:所谓邑号,就是采邑名。假设某位有邑伯爵的采邑名为马尼拉,则该伯爵就应该被称为马尼拉伯爵。所谓美号,就是听起来好听的称号,比如说忠诚伯、定南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s
推荐阅读: 虫族帝国百度百科 百战天骄txt下载 汉武晨曦免费阅读 浮云遮望眼 别来无恙,小冤家 百度网盘 末日倾城爱小说 我在地府当阎王免费漫画 日不落爱情 电影 男女搭错线电视剧 空间之农女皇后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