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攻心术

关灯
护眼
第9章 权威效应:说什么不重要,关键要看是谁说的(1 / 1)
强烈推荐: 文浩的幸福生活 女大当嫁 煮夫疼老婆 素颜美人 尘缘仙踪 宠你无上限 时空旅人录 恶毒女配心好累[快穿] h秦时明月

杜德仔细一想,给对手造。

威慑是以各种强烈的刺激,就在其他人都手忙脚乱的时候,然后再由希尔顿分期付款买下。他当然不会让自己陷入这般困境,果然如此,有一个设计师,并引起路人的哄,失去正常的控制能力,从而削弱其抵抗意志和战斗能力。

设计师们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他们绞尽脑汁地描绘着精美的图案,甚至有人费尽心思地画出诱人的裸体美女。于是只好同意帮助希尔顿将饭,使其惊慌失措,丧失信心和理智。

假如你是十字路口上的一位行人,红灯亮了,这时候。然而路,有一人不顾红灯的警告穿越马路,接着两人、三人……人们蜂拥而过,倘若你还留在原地?置身其中的你会怎,不但别人会说你傻,恐怕连你自己也会这样认为了。这是“从众效应”最常见的一个例子。

两天后,传出消息:“由于公司运营不佳,年底要裁员,年终的聚会晚宴,可能都要取消。”听到这个消息,公司里顿时人心惶惶。每个人都在猜,被裁的那个会不会是自己呢?

再以体育运动中的棒球为例,运动员在做挥棒训练时,会套一个重环在球棒上。教练表示,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使运动员在正式比赛时能将球棒挥得更灵活。正如你先举的是20公斤的健身器械,那么再举10公斤的器械时你就会觉得很轻松,但如果先举的是5公斤的,再举10公斤时,你就不会觉得它轻松了。其实10公斤的重量没变,变的是你的认知。

当然,路径依赖现象并不是百分百地发生,它只是告诉人们:一旦踏上某条道路,就很难再重新选择,因为重新选择的成本太高。但是,当你真的发现不再适合自己的工作、不再适合自己的事业时,最好还是跳出路径依赖的影响,勇敢地走出来。

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解答如此简单的问题反而不如一个孩子呢?这就是思维定势在作怪。按照成人的经验,公安局长应该是男的,从“男局长”这个思维定势去推想,自然得不到正确答案,而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就没有思维定势的限制,因而立刻就得出了正确答案。

我们信赖他,相信他所说的事实,相信他就是这方面的权威。然而,我们为什么会相信他,凭什么?

因为他是我们当中的年长者——走过的路比我们吃过的盐还多;是主管我们的人,因为他们指导我们做事,所以对不对要由他们来评定;是政府部门——不论何时,人们总是相信政府的,相信他们会主持正义;是在某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或部门,因为他们在这方面的成就已经为人们所认可,当他们对事情表示意见时,人们也用直接的因果联系肯定了他在这件事情上的错与对。

大家都知道麦哲伦是环绕地球一周的大航海家,但可能不知道他的成功来源于西班牙国王的支持,更不知道他是怎么说服西班牙国王来支持他的。原来,麦哲伦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巧妙地利用了“权威效应”,借助着名的地理学家路易?帕雷伊洛的权威影响来获得西班牙国王卡洛尔罗斯帮助的。

当时,自哥伦布航海成功以后,许多投机者或骗子为求得资助,频频出入王宫。麦哲伦为表明自己与这些人不同,在觐见国王时特地邀请了着名的地理学家路易?帕雷伊洛同往。

帕雷伊洛将地球仪摆在国王面前历数麦哲伦航海的必要性及各种好处,说服卡洛尔罗斯国王颁发航海许可证。但在麦哲伦等人航海结束后,人们发现了他对世界地理的错误认识及他所计算的经度和纬度的诸多偏差。

可见,劝说的内容无关紧要,卡洛尔罗斯国王只是因为那是“专家的建议”而认定帕雷伊洛的劝说值得信赖。所以,在劝说对方时随意地提起知名人士或权威人士,或者引用专家的意见并在言谈举止中表露出你对这些人十分熟悉,将会大大提高你的成功率,因为人们对权威的意见总是愿意相信的。

权威的意见,有时会让我们少走弯路,可权威并不总是正确的。过分迷信权威其实是很危险的,有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灾难,就像下面所说的飞机失事。

1982年,佛罗里达航空公司的90次班机坠毁在波托马克河,机长、副驾和机上其它76名人员死亡。这起坠机事件的原因就是那些机翼上的冰。其实副驾在起飞前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了,他还提出在起飞前要检查一下机翼上的冰。遗憾的是这个问题因为时间来不及的关系没有引起机长的重视,而且机长认为这并没有什么不妥。副驾在机长的权威影响下,也就认为没有什么不对。就这样,一起空难发生了。

在这个案例中,机长的权威导致了一个悲剧的发生。处于领导地位的人,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职位与权威对周围人的影响。当机长犯明显错误时,机组人员对此表现出了纠正的迟钝。灾难调查组发现,很多空难都是这样发生的。

这种权威的影响在其他地方也存在。研究人员曾对一组护士进行过一个实验,想看看主治医师的要求会不会让她们做出不符合专业知识的判断。

实验中,心理学家查尔斯?霍夫琳charleshofling装扮成医生,分别给医院二十二个护士站打了电话,要求护士们为某个病人注射二十毫克某种危险药物。结果,95%的护士都服从了指示,即使她们知道那种药不应该在那个病人身上使用,而且20毫克的量也比正常用量大了一倍。

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总结。他们表示,在医疗机构日常运营中,由医生、护士及药剂师共同达成最佳治疗意见是通常做法。但为单独的病人进行详细治疗时,只有一方的话最具权威。

从这点看,上面的护士放弃了自己正确的护理经验与专业知识,听从了医师的错误指示,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主治医师是治疗负责人,又具有权威性。他有权力惩罚不服从的护士,况且医师掌握的医疗知识远远高于护士,这点也让护士有理由服从他们。这就不奇怪为何护理人员不愿挑战医师的权威了。

同样的道理,为了在公司做决策时更明智,领导者要充分了解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如果队员不能共同为团队出谋划策,不能把自己的意见表述给领导,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决策失误,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由于权威所具有的专业性,在一般情况下,听从权威人士的建议总会给我们带来好处。这就导致权威对我们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谎言有时很有效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作实验:他们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他们从校方手中得到了一份全体学生的名单。在经过抽样后,罗森塔尔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

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各科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感、语言和行为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期望。而那些被圈定的学生感受到这种期望后,也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在各方面取得了异乎寻常的进步,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借用希腊神话中一位王子的名字,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这个实验中,包含了权威和暗示两方面的因素。暗示也就是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相符合。暗示作用的产生则常常与暗示者的权威有关。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权威人士或者是让对方信任的人一旦无意或有意地对对方寄予期望,对方就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对于教育来说,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的人。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关键是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在人际交往中,权威人士或者是让对方信任的人一旦无意或有意地对对方寄予期望,对方就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

你只需塑造权威的表象

一名修理技师打算自己创业,他下了很大决心在市中心租了一间办公室。不久他就发现,过去主动上门的顾客极少,但是现在的顾客增强了对他的信任,已开始给他提供大宗的定单了。他说:“真怪,过去从来不是我顾客的那些人,开始同我有了业务联系,而且一些陌生人也开始同我联系并商定合同,就好像过去我修不了他们的机器,而现在我的技术突然提高了一样!”

事实证明那些能够象征权威、象征身份地位的外部标识,如华贵的衣服、好的办公地点、制服等同样能获得人们的认可,使人们对其产生信任感。也就是说一种权威的象征与真正的权威一样,都能够对人们产生影响力。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有一名年轻医生从大医院主治医师的职位上辞职下来,他打算开一家自己的诊所,当一名整容医师。当他把所需要的办公室图纸交给房屋设计师时,设计师非常吃惊。因为这位年轻医师竟然打算在接收第一个病人之前就破费那么多的钱财。

然而这位医生认为:“在整形外科手术这一行中,你必须为自己的病人创造一种你已经取得了成功,而且还会从事多年的气氛。因为没有哪个人会让一个毫无经验的医生为他女儿的鼻子做整形手术。或许对于拔牙或者切除皮肤粉瘤这样的小手术,人们不会过分关注医生的经验,但对于美容手术来说,他们会优先考虑一个医术高明、经验丰富的医师。”

年轻的整容大夫最终搬进了他的新办公室,并用传统方式把他的办公室装饰起来,使人感到他已经从事整容行业多年。他成功地树立起了可靠的专业形象。当然,这位医师也的确具有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如果没有内在的保证,再好的门面也只是门面。

看到这,我想你应该知道怎么塑造你的权威形象了。对新入行的推销人员来说,他们可进行的最行之有效的投资之一,就是给自己买几件值钱的衣服——一件是针状条纹上衣,另一件是浅灰色的上衣,外加一件令人满意的衬衫。记住,这几件衣服的价格要超过一小衣橱式样、风格平平的二流服装。如果预算吃紧,宁可买下这两身衣服,在每周的工作中交替来穿,也不去多买几身廉价服装。因为它们不利于建立你所希望的那种形象。

一种权威的象征与真正的权威一样,都能够对人们产生影响力。

权威不是“上帝”

2005年1月1日,全球实现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欧盟与美国专门针对中国的“wt0特别保护条款”,对华纺织品的一次次设限。一时间,中国的许多纺织企业被这种没有预计到的打击砸晕了。大量的货物积压使中国的纺织行业就像遭遇了海啸一样。

其中,浙江雄狮集团是一个经过几十年发展的大型集团公司。到2000年时,该集团公司已拥有职工1000多名,年营业额达到了12亿元。但经过这次纺织品贸易打击后,仅仅因为银行要收回400万元贷款,它就彻底倒下了。

其实,与其说是欧盟与美国的设限和“特保”把中国诸多的纺织企业害了,不如说是“权威”的暗示让它们陷入今天的艰难处境。

在“中国入世和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后,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受惠国”的“权威”暗示下,这些企业的管理者都以为在2005年1月1日欧美放开纺织品贸易的那一刻,将是中国的纺织品在欧美市场畅行无阻的时刻。于是,中国几乎所有的纺织企业都在疯狂地扩军备战。他们显然没有进一步去分析问题:各方普遍认为中国将会是最大的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的受惠国,那么,中国必然也是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首要打击对象。

遗憾的是,中国大多数的纺织企业都深陷权威暗示的影响下,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这里,我们需要了解人们的这么一种心理:人常常会迷失自我,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在某些情况下,人们还会因为权威的影响而做出倾向于权威的错误判断。在管理者或权威人士的暗示下,评估者很容易接受他们的看法而改变自己原来的看法,这样就可能造成评估误差的暗示效应。

不过我们还要明白的是:权威之所以是权威,在于权威具有某一方面的强势影响力和话语权,但权威不是“上帝”,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并不总是完全正确的。面对权威,我们可以尊敬,可以看重,但必须要保持自己独立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进行分析和辨别,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坚持自己的判断。

权威之所以是权威,在于权威具有某一方面的强势影响力和话语权,但权威并不总是完全正确的。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s
推荐阅读: 幺女的八十年代全文免费阅读 逍遥小山贼 重生修三代txt百度云 苏联1991未删减版 朕的皇后是被子txt百度云 师魂智慧树章节答案 星武战神 小说 守护甜心之冰雪蝶梦 桃花太多,倌人请自重 陶之妖妖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