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性婚姻东方与西方

关灯
护眼
第十四章(1 / 1)
强烈推荐: 瞳艳 神赌狂后 旧爱总裁别乱来 被召唤者的圣战 霸道殿下乖一点 吃货当道 房事 美人温雅 大唐文王

有的女性经年累月地性交疼痛,天一黑恐惧感就。结果我有一段时间。你还没结婚哪。越弄不好就越要弄,“结婚有两年时间,一直就那么忍着。我说结了,她说你的处女膜。他说,我一看你这样就不想做了,好像我欺负你似的。有次我去看别的妇科病,医生说,其实处女膜一?一想到要。觉得像受刑似的,上面有些痕迹,可还没破。”

有的男性在做。那时我们结婚都两年了:“他一开始就进去,也不抚摸。有半年时间一直。我就像受刑一样。每当做这件事时,我就想着上饶集中营妇女遭强奸的感觉。我劝他先抚摸我再做,可他不喜欢乳房。我让他摸摸乳房,他总是完成任务似地碰一下,说,行了吗?行了吗?他从不主动抚摸我的乳房。”

三、感觉不好:

“我的第一次是在大学三年级,这次初恋使我知道了真正的恋爱是什么样的,恋爱时人的心理状态。他比我小几岁,我家里就坚决不同意。我爸说男小女大的婚姻不会幸福。那时我们俩爱得如火如荼的,在学校里很有名。我在学校很有名,那人也有才气,风花雪月惯了,写得一手好文章。我们的恋爱闹得轰轰烈烈的。我能够从一个人的眼神判断出他的感情。一个人爱的时候,眼神专注,充满柔情和爱意;不爱的时候,眼光就散了。这个男孩的前女友失恋了,又翻回头来找他。我表面说你应该去安慰她,其实心里特别不高兴。春节联欢会上,我喝醉了,躺在了操场上,是他把我背回来的。人喝醉了样子很难看,他没说什么,但我后来看出来了。当我现他的眼光散了的时候,我就断然和他分手了。我认为,缘分尽了就不要死缠烂打。我工作以后,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认错人,以为是他,心咚咚地跳,面红耳赤。后来有一段时间,我老盼着能在汽车上碰到他。那男孩后来给我写过信,说很回味我们那段恋情。后来我又跟他通过电话,但是我现,我对他已经没有感觉了。”

四、对禁欲主义环境的理想批判:

海特菲尔德等:《爱与性,跨文化观念》,艾伦与贝肯出版社,1996年。

即使在避孕失败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人工流产来终止妊娠。在有些国家,平均每百次怀孕的人工流产比例竟能高达55%,如下表所示:

节制的思想深植于中国人的“养生经”中。苏轼《东坡志林》中写道:“养生者,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节慎在未病之前,而服药于已病之后。”龙一吟,第198页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之所以迷恋于性活动,不再是因为它可以繁衍保种,而越来越多地是为了这种活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对于越来越多的人来说,性的目的就是它自身,它是人类各项活动中惟一幸存的带有原始意味的活动,而人类生活的其他方面大都被锁在墙壁、栅栏和锁链之中,被锁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大门之中。性和生殖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以致人们提起基督教关于生殖应当是性的惟一理由的观点,会觉得它是那么的古老和过时。

按照宗教教义,每周的星期四应当戒欲,以纪念基督被捕的日子;星期五纪念基督受难;星期六纪念圣母玛丽亚;星期日纪念基督复活;星期一纪念基督升天。只有星期二和星期三可以性交,但是如果遇上斋戒日和宗教节日——复活节前的40天,圣诞节等等,也应禁欲。虽然关于斋戒期、节日、妻子不洁期经期、孕期、哺乳期禁止性交的规定有所修正——过去强调妻子的不洁,但在12、13世纪之后转变为强调对妻子和孩子健康的伤害——但是禁欲的基调没有改变。

性的第六个意义是为了建立或保持某种人际关系。有学者提出,性并不是仅仅为了肉体快乐的活动,而是人的交流活动。它在某种情况下甚至可以起到缓解群体内冲突、维持群体团结的作用。

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作家出版社,1988年。

避孕与人工流产

在被调查的女性中,绝大多数有过避孕与人工流产的经历,在她们的经历中有许多男权的伤害,有很多女人的牺牲,有许多肉体的痛苦和精神的磨难。

一、避孕实践:

在避孕问题上,男权主义表现得最突出:许多男人不愿为减轻女人巨大的痛苦而稍稍损害自己的快感;不愿为减低女性怀孕的危险而令自己有一点轻微的不便。一位离婚母亲说:“我做过五次人流,因为他欲望很高,不愿避孕。最后一次流产后我上了环。”

“我一共流过三次产。他不愿用避孕套,愿寻求最大的快乐。所以我们极少用避孕套,就靠安全期避孕,三次都是因为这个怀的孕。”

二、婚前人工流产:

婚前人工流产与婚后人工流产的感觉大相径庭,尤其在风气开化和医院对流产处置方法改变之前,婚前人工流产的精神压力要大得多。

一位在文化革命期间婚前怀孕的女性回忆了她的惊险经历:“23岁时我怀孕了,从怀孕到做手术引产是四个半月。当时我想过避孕,但因为没结婚没法去问人,怕万一别人问我一句答不上来。我不懂也不敢去医院,怕人不给做手术还问三问四,也怕传出来不好做人。我一开始就自己又揉又捶地瞎折腾,弄得出了血,可孩子还是不掉,后来我又从书上看到一种中药能打胎,就买这种药喝,喝了还是没见效。这时我又听说有一种叫凤仙花籽的药能打胎,又吃了好多,孩子还是不出来。后来我折腾得心慌,反应不对劲,只好去看妇产科。人家把保卫科的叫来,把事情弄清楚才给我做了引产。”

一位知识女性这样回忆了自己的人工流产史:“第一次做人流我几乎没有肉体的疼痛感觉,只觉得天塌下来了一样。到医院时我戴个大口罩,把自己打扮得特别老,编了假名字和假单位,做的时候一心想着快点完事,所以根本没觉得疼。做半截医生才现我还戴着口罩,生气他说,你戴口罩,万一窒息算谁的责任?吓得我赶快摘了口罩。好不容易做完了,医生让我在外面躺二十分钟再走,我一分钟也没敢多呆,一跳下床就往楼下跑。我一共做过四次人流,从第二次开始就觉得疼了,而且一次比一次疼,因为精神压力越来越轻,就越来越觉出疼来了。以前要问单位、结婚没有,现在也不问了。”

三、婚后人工流产:

婚后人工流产比婚前人工流产给女性的精神压力要小得多,但由于夫妻感情不同,也会有相当不同的感觉——感情好的觉得可以承受,甚至没什么反感;感情不好的就会觉得特别痛苦、委屈。

一位对丈夫仍有感情的离婚女性说:“我流过四次产,第一次是因为有风疹,怕影响孩子,必须做,就做了;第二次是因为孩子在肚里死了;第三次是避孕失败;生过孩子这次是因为安全期没算好。我每次流产,他都陪我去。我还记得有一次下着大雪,他给我做的排骨,那么大老远骑着车冒着雪给我送去,给我印象挺深的。”

一位离婚女性说:“结婚半年以后就不对头了,我没想过要孩子,所以特别怨恨他,我不相信这事会生在我身上,当时感觉就像天打五雷轰一样。我一把抓过化验单,转身就跑。回家把化验单往床上一扔,意思是说,瞧你干的好事。他都吓傻了,根本就没敢说要这个孩子。他妈在这事上很通情达理,没有干涉。我去做人流时都快三个月了。据说是双胞胎。我不觉得可惜,主要是跟他感情不好。”

从调查结果来看,男女关系中的男权模式与避孕方法有直接的联系——那些没有男女平等观念的人会认为,避孕只是女方的责任,有的男人为了自己的快感不惜让女人付出身心痛苦的代价,这一点在避孕套的使用上最为明显。此外,调查还表明,夫妻感情不好和女性对流产的厌恶是互为因果的——由于夫妻感情不好和男人的自私、不照顾女方身心痛苦,使女性对怀孕流产产生强烈的厌恶心理;女性对怀孕流产的厌恶又反转过来恶化了夫妻感情。这是一个毫无希望的恶性循环,成为导致婚姻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生育

生育是夫妻关系中的大事,也是女人一生中的大事。然而,在女性的心目中,生育的意义有很大的不同。有的人把生育列为自己人生目的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有的只是把它当成难以回避的责任;还有人不愿生育。由于生育给女人带来巨大的肉体痛苦,女人生育时特别需要男人的体贴和关爱,如果男人自私冷淡,经历生育痛苦的女人会比平时感觉强烈得多,甚至会造成对婚姻关系、夫妻感情的致命伤害。

一、生育的原因:

一位女性这样讲到自己生育的原因:“人要越死亡。西方人在宗教里寻求永生,中国人从生孩子寻求永生。我们夫妻俩的才华都糟蹋了,我们生命的价值就体现在孩子身上了。”

有的女人是为了弥补与丈夫感情的不足才决定要孩子的:“我知道自己不爱他,听说孩子可以弥补感情的不足,就生了孩子。带孩子真是累极了。每天我哄孩子睡,他就等在旁边过性生活,真是地狱一般的生活。”

二、不想生育的原因:

一位做过多次人流的中年离婚女性说:“我过去没有要孩子,以后也不想要孩子,主要是怕生孩子疼,不想承受这个痛苦;另外也没有精力抚养孩子。”

三、生育时的感觉:

女性往往特别看重丈夫在自己生育时的表现,因为这个时候是她们最需要丈夫的关心体贴的时候,有好几位调查对象都是在生孩子时现丈夫不关心自己而初萌离异之心的。一位女性回忆道:“我结婚四个月后就有了小孩。我生孩子三天之后他才来看我,而且也没有羞愧的感觉。”

“生完孩子以后有一段时间感受很深刻。有人说有些女人生孩子之后会得神经官能症。就像波伏瓦所说的那样,不是每个女人都有母性的,是社会强加给她母亲这一角色。生孩子以前,丈夫对我还可以,他对我最不好的是刚生完孩子之后。那时候特别希望丈夫说几句安慰的话。可是他来了之后就问了一句:男孩还是女孩?我说:男孩。他听完一句话没说就走了。我当时特别想哭。我本不想生孩子,为了给他家传宗接代只好生了。女人生孩子的感受就像死过一回一样,在这种起死回生的时候,孤独感显得最难忍受。他只是在最后才带着他妈来看孙子。我当时看到这个孩子以后就想:这个小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当时就暗暗下了决心:我非跟这个男人离婚不可。”

在一个竞争的社会中,生育是为女性同男性竞争造成最明显不利的事情。先,在实际层面上,在劳动市场中,女性的生育使她们有一段时间不得不中断工作,随后有几年时间又不能不抽精力照顾孩子,因而使雇主觉得不如雇男性劳动力划算;在观念层面上,一些人因女性的生育、哺乳功能而推论,女人最适当的角色是抚育、理家和做服务性工作,因此认为她们天生应当留在家里,缺少在公众领域从事各种事业的能力和兴趣。正因为如此,有些女权主义理论把生育当作男女不平等的基础。在我国,由于计划生育和一胎化的普及,生育已经变成在很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事情,它对女性的影响已经不像传统社会中那样强大。但是在男女不平等的观念中,生育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近期有关“女人回家”的观点就带有这种观念的影响。中国的女性要争取男女平等,还有待理清有关生育及其对女性的影响的许多观念。

家庭暴力与虐恋游戏

先必须搞清,家庭暴力与性虐待游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但是为了在比较中展示二者的区别并有利于分析区别的原因,在这里把它们放在一起加以讨论。

一、家庭暴力:

调查中现不少家庭暴力现象,其中不仅有丈夫打妻子,还有针对子女的家庭暴力,以及自诉的婚内强奸。有的女性认为自己的性生活应当属于婚内强奸的范围。一位女性这样说:“结婚一年之后,我生了个孩子,因为带小孩的事我们经常争吵,感情越来越坏。性生活也不行了。他每次都像强迫似的。我认为是婚内强奸。有几年,他经常打我。他要干,我不干,他就打我,把我鼻子都打流血了。我不知道用什么能制住他,就不跟他同房。就为这个他打我,不是打着玩的,是真打,打完就强奸式的做那事。我感到很屈辱。这种情况持续了六年。”

二、虐恋游戏:

调查中少数女性经历过或听到熟人朋友有过性虐待游戏的经历。“我喜欢轻度的受虐,也想有一点施虐,像演戏一样地做。我喜欢在做爱时被捆起来,我也喜欢捆别人,这样做的时候会兴奋。我还幻想过用布包裹,就像包裹婴儿那样。但不喜欢打,我怕疼,如果有了痛感就不好了。我爱想像行为的过程。想像事情生在地板上,在卫生间里,是一种美的感觉。”

三、强奸受虐想像和对性虐待狂的看法:

谈到婚姻暴力问题,不能不提到中国一句俗话: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是不是有些中国女性把男人的打骂当作他男子气的表现?有些女人的内心深处是不是有受虐心理?

有不少调查对象承认自己有过强奸想像和被强奸想像。有一位是这样讲的:“有的幻想中我是被强奸的,有时那个被强奸的我又变成了一个小姑娘,我是男的,想强奸她,这种强奸想像在婚前都是没有成功的,因为我并不知道怎么做,在婚后就都是成功的了。后来就跟快感联在一起了。”

“我从15岁的时候起就有这种感觉,只要看有虐待内容的电影和书,就有反应,比如那时候演的一个写西藏农奴的电影,叫《农奴》,里面有奴隶主用鞭子打农奴的情节。看的时候,我两腿夹得特别紧,脚使劲踩着,全身扭动,出一身汗,阴道有抽动的感觉。我现在觉得,那是少女期的性萌动。我只要看到别人受虐待就会有这种感觉。”

一位女性对性虐待狂倾向做过一些理性的思考和概括:“我看过《爱你九周半》一部描写虐恋的著名美国影片,是借录像带看的。我能理解这种事,不认为是不好的。说它不好没有任何意义。至于女人本性里是不是就有这种性质,我没研究过;但我觉得有相当一部分女人有虐待别人和受男人虐待的欲望。要对一个男人产生受虐的心情,必须很爱这个男人。女人有双重性,施虐和受虐的欲望都有。当然这种关系应该是有游戏性质的。女权主义肯定认为受虐心理是邪恶的。而这种心理就像山、像河,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那些挨过丈夫打的女性大多不是从游戏的角度来理解性关系中的虐待狂的,一位女性这样说:“我听说过性虐待狂,觉得他们是牲畜,不是人。对这种人,要不就该给他们治病,要不就该枪毙他们。我觉得流氓都有点虐待狂,只有强迫别人,他们才觉得带劲。”

调查中现有这样一个规律,那些生活在有家庭暴力经历的环境中的人——无论是见过父亲打母亲,还是自己挨过父母配偶的打骂——很少能理解或喜爱虐恋游戏;而只有那些成长环境中完全没有暴力行为的人才会喜爱这种游戏。当然,暴力环境的有无并不构成喜爱性虐待游戏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换言之,那些生长在无暴力环境中的人们并不一定会喜欢这类游戏,但是能够喜欢这类游戏的人们必定是在无暴力的环境中长大的。我想,原因大致在于,那些从小见到或遭受暴力侵害的人,绝不会再对虐待抱有好奇和神秘的幻想,他只会把这种行为视为赤裸裸的丑恶;而只有那些从未经受过真正的暴力侵害的人,才能够和愿意去体会肉体上受折磨和精神上受羞辱时的微妙快感;只有那些从未经历过真正的压迫和摧残的人,才能够和愿意去体会假想的权力关系中统治与服从游戏所营造的氛围的有趣之处。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s
推荐阅读: 射雕之狂风快剑 猫眼镜 重生之未来少年 众卿平身 战斗天才在斗破苍穹下载 随身空间之绝代风华 我本该死却赖于苟活 非主流清穿txt 重生之太子妃谋夺天下 都市全能圣医 春雨作文 血见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