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江传

关灯
护眼
第二十九章(1 / 2)
强烈推荐: 盲流的逆袭 一品君侯 绝世传承 绝世传承 毒版公主 废材逆天,佣兵狂妃 军门诱宠 残天邪尊 婚非昏(高干宠文)

盐亭下决心治山造林,到1994年,和农民同吃同住同挖坑,大体恢复了生态平衡。县里的所有干部全部下乡蹲点包干,1989年又列为长江中上。始于1983,创造了可以生存。,森林覆盖率为5464,目光所及都是绿,山上山下空气湿润而清新。盐亭人以10多年的辛勤汗水,扎扎实实的劳动,从选种到挖坑均有技,全县绿化率达99617。,武汉航道局属下的两支爆破队,共用炸药80吨,两艘从曰本进;实施爆破1600次,共挖出100多万立方米的泥沙,才使荆江段没有断航。就连极少数专家提出的对山地,

在50年代开伐木的热潮中,采取择伐方式等意见,也被实际否定。原因是:开成本要低,收效要快,择伐需另辟林道,等不及了,太麻烦了,大片大片地砍,一起轰隆隆倒地。于是大量人口、机械进人林区,大面积、大规模、无约束地砍伐原始森林开始。

1926年6月下旬至7月初,洞庭湖水系出现连续降雨,间有倾盆大雨。长沙6月日雨量达1143毫米。湘江、资水、沅江中下游及汨罗江流域生本世纪以来最大洪水,湘江湘潭洪峰流量21900立方米7秒,资水桃江为21500立方米7秒。7月3日,洞庭湖开始动荡不安,城陵肌7月9日的最高水位为35米,起自6月20日的19天中,水位涨幅达13米!湘江流域的湘阴、长沙等市、县,成为泽国,周围几百里平地水深由几尺到几丈不等,堤垸全部溃决,人畜溺死者不可计数。资水沿河乡镇全被洪水扫荡,“人登屋顶,随屋漂流,络绎不绝者三昼夜”。常德城墙被洪水冲毁,急流穿城而过,浩浩乎无尽。

一条干流及其支流组成的河网系统,称为水系。如果湖泊与河流相通,湖泊也是水系的一部分。水系为地形及地质构造所制约。中国地形的复杂多样,决定了中国水系的多样性。各种各样的水系平面形态,会产生不同的水情,对洪水的影响尤其明显。

黄鹤楼地处九省通衢的武汉,俯瞰长江,临流耸峙,古到今文人毕至,传世诗文琳琅满目。除年代最早的唐阎伯瑾所作的《黄鹤楼记》外,而被推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的则是清代学者汪中所写的《黄鹤楼铭》。汪中,江苏江都人,乾隆年间著名学者,著有《述学》6卷。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汪中到武昌做湖广总督毕沅的幕僚,写《黄鹤楼铭》。序文写地理形势及楼名由来兴废:“江出峡,东至于巴丘,沅湘两水人焉;又东至于夏口,汉水人焉。于是西自岷山,西南自胖舸,南自桂岭,西北自蟠冢,五水所经半天下,皆汇以是以注于海。而江夏黄鹄山当其冲……”结末处有隽永之叹:“川逝无停,人往不作。”黄鹤楼到底没有《岳阳楼记》、《滕王阁序》这样的惊:世不朽之作,实在是一大遗憾!相比起来,影响更大的是诗词,以崔颢的《黄鹤楼》为影响最巨者:

别金陵,买舟而下,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是扬州。

竺可祯先生论及沈括雁荡之见时概而言之道:“在我国十一世纪时,而有此种见解,可称卓识。”地学思想中的沈括,其见地和想像力以及广泛的野外考察所得的实据,在当时之世堪称天下第一。欧洲经历中世纪的黑暗的摸索,表达同类见地并为科学地球史奠基,比沈括晚了至少400年!沈括的出现与成就都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与整个宋代社会科学思想的活跃,四大明在长江流域的完成密切相关。

南湖秋色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元末明初,鄱阳湖已经是一个真正浩瀚的大湖了。

庐山是可以畅想,容得狂放的。

用今天的话说,屈家岭彩陶很有现代艺术感,不过是从地底下掘出来的,时隔几千年。这是一种悖论,远古的是现代的,那么今曰之所谓现代呢?

20世纪50年代后期,洞庭湖区围垦展最快,同时也是外湖萎缩最甚的时期,是时也,湖区耕地以每年19万亩的度递增,先后围垦建设了建新、洋淘湖、钱粮湖、屈原、千山红、茶盘洲等农场,总面积达96万亩。这个前所未有的度之下,堤垸合并也在加进行中,继续以防洪大圈准备抗洪,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却极为微妙。如1955年至1957年,常德地区把300多个小垸合并成69个大垸,扩大耕地近20万亩,缩短堤岸线2000多公里!1961年,对于饥饿的中国人和萎缩的洞庭湖来说,都是难忘的。这一年湖区堤垸总数又减少到220个,而洞庭湖面积巳减至3141平方公里。

洞庭湖啊洞庭湖,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

春秋早期的楚国由弱到强称雄江汉之间时,后人不能不承认,楚国有明君。楚国清醒地认识到,与淮汉之间的国家和部族相比,资源与文化都还是落后的,励精图治不敢有丝毫松懈。综览长江中游的态势,其时聚居在鄂东南与赣西北的扬越,因为出产大量红铜而为资源最富有者。从文化的达而言要推生活在汉水支流顶水流域的曾国,曾国铜器如出现在黄河中游不足为奇,而在铜器生产明显落后的西周时期的长江中游出现,就弥足珍贵了。比起曾国铜器更难得的,是他们还有大夫季梁这样的思想家。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紧邻长江北岸的丰都,本来是一处叙述灵魂的小城。自古以来的传说称,长江沿岸的人死后,都要魂归丰都,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灵魂为了转生再世离不开水。

阆中之谜,何以为解?

望帝正在为河道堵塞愁,一听说鳖灵的传奇便心生出“天助吾也”的感觉,亲出宫殿迎接鳖灵。落座,侍者送上盖碗茶,鳖灵说他死了好几天,肚饿,需得有酒肉和米饭,肚子里灌了很多水,可以免茶。望帝当即传旨备饭置酒。宴毕,鳖灵对望帝说:“大王可有心事?鳖灵不才或能解忧。”望帝当即相告:有一大群龙蛇鬼怪不愿蜀人把蜀地建成美好家园,便在10天前相约一起大妖风,把川西坝子的石头都卷到了巫山一带的河道中,或者堆山成峰,或者打洞做穴,兴风作浪不说,还将万流归海之水挡住了。两岸田地房舍都已成为泽国,民不聊生,国将不国,何以为计?鳖灵说了八个字:“杀退龙蛇,凿石放水。”并表示,愿领军出征,为大王效犬马之劳。

都江堰没有取“拦河筑坝”、“集流引灌”之法,而是“无坝引水”。其主要工程是凿离堆,开出一个宽20米长40米的引水缺口,成为引岷江之水进人成都平原的咽喉,世人亦称“宝瓶口”。令人惊讶不解的是,2000多年间有文字可考的测量记录说明:不管岷江洪水多大,进人宝瓶口的流量从不过每秒800立方米。其二是“壅江作堋”,即建造一处分水大堤,也称“分水鱼嘴”,取分流法使岷江成为内江和外江,内江引水,外江分洪排沙,达到分洪以减灾、引水以灌溉的目的。然后是在“宝瓶口”下开凿并拓宽郫、检二江,再按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类推,分解出诸多渠道,使蜗江之水分流成安澜细水自流灌溉成都平原,人称“飞沙堰”。“分水鱼嘴”把不驯的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了,“飞沙堰”既飞沙又溢洪并且流进万家良田了,而“宝瓶口”总是自然而然地控制着水量,仿佛有一种神力在把握。都江堰是2000多年前的古人设计创造的一个系统工程,当分水、飞沙、瓶口成为一个系统之后,在互为依存、互相关联、互助协作之下,便产生了过各自自身的整体功能。都江堰告诉后人:

中国的山脉大多呈东西走向,而横断山脉则是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高大山岭组成,海拔在2000米乃至6000米以上,绵亘不绝。广及金沙江流经的川、藏、滇交界地区,这些山岭曾经使中国和外国的地理学家惊讶,其排列独特的众山齐骈、纵贯横切,不知何以名之。“横断”一词,源自我国早期地理教科书,其含义未见专门解释,可想而知是对东西走向的山脉而言——这是中国乃至亚洲山脉的一般特点——它无疑是横而断之了。

后来是一堆玛尼石。

长江进人江苏境内镇江、扬州附近时,其别称便是驰名中外的扬子江了。扬子江得名于隋朝,其时扬州城南15里处有长江北岸的一个重要渡口名扬子津,隋炀帝驾临江都时又建造了扬子宫,这一段长江便被称作扬子江了。隋炀帝时的秘书监柳警很可能是最早使用了扬子江这一称呼的,他曾写有《奉和晚日扬子江应制》、《奉和晚日扬子江应教》两诗而名噪一时。隋而唐,扬子江之称也在唐诗中大量出现,直至宋、元、明、清,皆被不时引用,如宋杨万里的《过扬子江二》、元吴莱《风雨渡扬子江》、明王鳌《过扬子江》、清毛奇龄《早渡扬子江》等。诗人笔下的扬子江一般指扬州城南瓜洲至镇江间的长江河段,也有以扬子江指代长江的,笔下灵感所至以偏概全,却不能算作错误的。

长江上源伸入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这里有大大小小十几条河流,较大的有三条,即楚玛尔河、沱沱河、当曲。这三条河的比较是:楚玛尔河水量不大冬季常常干涸,不可能是长江的正源。当曲的流域面积与水量虽然最大,但根据“河源惟远”这一原则,确定:水量比当曲小而长度比当曲远18公里的沱沱河为长江正源。再沿沱沱河上溯,至最上源,沱沱河有东西二支,东支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雪山的西南侧,海拔6621米;西支源出尕恰迪如岗雪山西侧,海拔6513米。东支较西支略长,故长江的最初源头应是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雪山。

长江全然不在乎这些,颂歌诗吟不在乎,悲苦哀哭不在乎,它的流动的大使命将会把这一切都带进汪洋大海,而在华夏大地的一大片疆土上,长江及其支流将要像网络一样使之湿润,并且稳固,使大地成为完整的集合。人只居其一,人早就纷至沓来了,人类文明中确有辉煌的篇章,但不是一本书的全部。

在原始人类的群落中,文明出现之初,便有了一般性和特殊性。大溪墓葬中有个老年妇人头枕一根象牙,足底各置扁平砾石一粒。另一位较年轻的女性,则以两个陶碟覆盖左右乳房。

猜想元谋人的迁徙,其动机与过程已经不得而知了,但这样的猜想因为涉及本源,总是使人心旌摇动。

这哗哗流水声在呼唤什么?因着这万里长江之水而葱郁的森林,又在期待什么?还有云贵高原的台地、长江下游的荒野,那是何等美妙的祥之地,那是何等辽阔的游牧舞台啊!这些简短的引自地理、地质学家的叙述,已经告诉我们:长江非瞬息之作。

自1843年上海开埠,它的五光十色以及海洋气息吸引了众多的仁人志士。1882年,康有为途经上海小住,从租界这一西方大国掠城夺地强抢在手的窗口,看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欣欣向荣,遂求购新书,订阅上海出版的《万国公报》,“自是大讲西学,始尽释故见”,开始其向西方探究中国封建落后根源、寻求救国救民之策的路程。1896年《时务报》创刊于上海,梁启出任该报主笔。青年梁启以其昂扬激情、滚烫热的文字揭露黑暗,呼唤变法,由此而创造时报新文体,影响了整整几代人。梁启在《时务报》写的《变法通议》风传全国,痛快淋漓: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

因为《时务报》,梁启在上海滩声名鹊起,本是康门弟子,左右奔走,忽而康梁并称,平分秋色。

鲁迅,浙江绍兴人,生于1881年,1936年在上海辞世。鲁迅先生奔波流离,最后定居上海,以自己的文字,在十里洋场垒起了中华儿女可以引为自豪的丰碑。在先生写于上海的著作中,有一篇短文正随着时代的演进,而越显示出夺目光彩。这就是1930年5月,鲁迅在大陆新村寓所写的《进化和退化小引》。《进化和退化》是周建人的译著集,其中涉及到人类破坏森林而导致沙漠南徙及当时国人普遍的营养不良问题。据此,鲁迅先生出惊人预见,于今读来依然字字金玉掷地有声,他说:“我们生息于自然中,而于此等自然大法的研究,大抵未尝加意。”世界和中国土地荒漠化并非始于今日,鲁迅先生以天才的目光看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沙漠之逐渐南徙,营养之巳难支持,都是中国人极重要,极切身的问题,倘不解决,所得的将是一个灭亡的结局。

极为省俭笔墨的鲁迅先生,这一次大约觉得意犹未尽,不吐不快,又写道:

林木伐尽,水泽湮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倘这事能为现在和将来的青年所记忆,那么,这书所得的酬报,也就非常之大了。

怎样解决沙漠扩大的问题,鲁迅说,在自然科学的范围,“那给与的解答,也只是治水和造林。这是一看好像极简单,容易的事,其实却并不如此的”《鲁迅全集》第4卷第250-251页同鲁迅先生引了史沫特莱在《中国乡村生活断片》中的两段话作证:因为军阀混战加上自然灾害,北京南苑农民“没有收成,没有粮食,没有工做”,“南苑在那时军阀混战时除了树木之外什么都没有了”,饥民去剥树皮,被警察捉进监牢。可见一个混乱的、腐败的、贪官污吏横行的不公正社会,林是造不起来的,水是治不好的,“结果是增加剥树皮,掘草根的人民,反而促进沙漠的出现”鲁迅语实际上鲁迅先生已经指出:所有的环境问题都是社会问题。

上海日趋繁华的过程中,环境压力也在日益加重中。

先是人口。近100年来上海人口的增长度一直列居中国乃至世界大城市的前列,除了自然增长因素外,主要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1855年上海的租界只有2万人口,至1885年租界人口增加到近15万人,这是上海作为移民城市的开端和第一次人口高峰期。此后,政局动荡,战火连天,灾害不断,以及上海经济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外来人口源源涌人。1927年,国民政府在上海设特别市,辖区包括现在的市区及近郊一带。北至吴淞,南接上海县,西连嘉定、青浦、松江三县,东至川沙和南汇,这就是1949年前的上海市范围,面积630平方公里。1948年的全市人口为520万,相当一部分市民住在闸北、南市、沪西及浦东的棚户陋舍中,污水横流,臭气四散,环境极为恶劣。

到1990年,开开放浦东,上海市人口已经达到1200万。几年时间上海便以蓬勃生机和历史性的巨变,吸引了中国和世界的目光。浦东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的中腹,为辽东、山东、闽东、广东之中,正确的可持续的战略将使浦东牵动长江流域纵深的展,改变中国西部经济相对落后的状况,形成沿海开放、沿江开、东西互动、沿边渗透的态势,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生存展打下基础。

但是,如同上海迄今为止获得的所有成就均有赖于长江的支持和依托一样,未来岁月关于经济开的全部蓝图,又怎么离得开长江自身的状态呢?

也就是说,假如长江中上游的沙化得不到控制,森林禁伐只是一纸空文;假如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挖沙船仍然横行霸道;假如每天仍有5000多万吨废水排进长江;假如洞庭湖继续萎缩,太湖黑臭期不断延长;假如中央用于加固长江堤防的专款,还在被挪用侵占……那么,关于长江未来的各种可能中,就决不能排除长江生态环境全面恶化的可能,人类的宏伟设想将——付之东流。

我们还将向长江索取多少?索取多久?

人啊,多少才算够?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一部《长江宣言》,向苍天大地布告中华民族呵护长江这条母亲河的精神和行动?

人口之外,水的话题是上海的生命话题。

世界十大级大城市中,中国占两席:上海位居第六,北京为第八。上海与北京都被联合国列为严重缺水的都市,上海还是“水质性缺水”。

上海全市内河保有一、二类水质的几乎为零,而五类水或比五类水更恶劣的河道占6790。上海岂只有一条又黑又臭的苏州河,30多公里长的虹口港是直通黄浦江的上海市区骨干河道,如今河底淤泥过1米,各种垃圾纷纷倒人其中,流经虹口区的河段已经成为黑臭河段。

上海市河道管理处的一份统计说,近5年来上海每年填埋河道上千处,城市水域面积占区域面积的比例从1170下降到8,偌大一个上海市区,除徐汇区外,各区河道水域均不足区域面积的2%。

上海郊区,那是有3000多条乡村河流沟通环绕的江南水乡,是浇水灌溉种稻养鱼之地,现在已经无一例外地被污染了。在三类水质以下,不可饮用,其中700条为严重污染。

在乡下,我的农民朋友无奈而自嘲地说:“阿拉此地,所有的河流都快成苏州河的支流了!”即便苏州河,原先也是清水粼粼、游鱼历历的啊!1883年6月29日,上海开埠后第40个年头,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杨树浦水厂落成,60岁的清廷总督李鸿章抒动阀门开闸放水,哗哗流水声中,近代中国城市供水史翻开新的一页。杨树浦水厂日供自来水3400吨,其取水口正好在今天号称亚洲第一桥的杨浦大桥下的黄浦江江段。如今,这一段江面的每年黑臭期已达318天!1910年,日供水量9000吨的闸北水厂落成,这是上海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以苏州河为水源的水厂,当时的苏州河水清可饮。闸北水厂的寿命是14年,14年后苏州河污染加剧水厂关闭。从此,苏州河作为一条生命的河流,实际上已被废弃,成为地球上所有大都市中,一条流经市区河段最黑最臭最脏的河。

至今,上海每天有300多万吨工业废水排人河道,其中大量是未经处理或虽经处理而仍未达到排放标准的;与此同时每天有300万吨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河道。上海河道每年淤积700万至800万立方米。1997年的一场暴雨后,市区92条马路被淹,6000户居民家中积水,郊区75000亩农田水渍成灾。

为了饮用水,上海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寻找新的取水口。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s
推荐阅读: 上流社会小说 到底谁欠谁小品完台词 太受欢迎怎么办动漫免费 位面扫荡者动漫 白玉道无绿版 被神遗弃的大陆老西 狂野牛仔舞 西游之齐天妖帝免费阅读 我有一个狐妖女友结局 武侠世界大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