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亡清兴六十年

关灯
护眼
第 7 章(1 / 1)
强烈推荐: 若爱咫尺 西藏古镜 千金归来 我的妹妹是天尊 反恐突击队 [综漫主网王]总司穿成周助之今生为谁 九炎神脉 (HP同人)暗夜淡然 女尊一品女官

帝皆不省。‘东林’,海内士大。各持己见:“吏部郎顾宪成讲学东林书院,党争激烈,

第三。互相攻击?搅得朝?魏忠贤传》)后来,楚党、浙党(大学士沈一贯始)、齐党等相继而起,后又出现阉党。到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后,朋党已成,先是出现,”(《明,宦官二,乌云翻滚。后面将要讲到的辽东大员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的任免、升降、荣辱、死生等,

第一。都同党争,沉湎酒色。万历帝嗜酒,结果上行下效。经常喝得酩酊,朝野上下,宴舞酣歌,常常通宵达旦。他还宠幸郑贵妃,每天过着昏天黑地、腐朽糜烂的生活。

首辅张居正张居正,湖北江陵人,少年聪颖,是嘉靖朝进士。史书说他眉清目秀,胡须很长,长到腹部,人又很干练,隆庆帝临终委任他为顾命大臣。张居正和万历皇帝不仅是宰相和君主的关系,还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万历帝称张居正“元辅张少师先生”,待以师礼,张居正也尽心尽力辅佐教导小皇帝。《明史?张居正传》记载说,张居正教导万历帝:“戒游宴以重起居,专精神以广圣嗣,节赏赉(lai)以省浮费,却珍玩以端好尚,亲万几以明庶政,勤讲学以资治理。”这六条,把读书、行政、做人、品德、健康、生活都提到了。张居正还把历朝治乱的经验和教训编成图文并茂的《帝鉴图说》,编纂文字,请人配图,以之来教导万历小皇帝。还编写经典进讲,又设立起居注官。

明亡清兴的60年,是中国历史上天崩地解、山谷陵替、格局剧变、悲欢离合的时代。在明亡清兴的历史舞台上:格局,雄伟壮阔;人物,群星灿烂;事件,繁复跌宕;故事,生动有趣。人们都在表现,也都在表演:真与假、善与伪、美与丑,智与愚、勇与怯、廉与贪。明亡清兴的60年,又是近世社会的缩影。凡是近世社会的重要元素——贫与富、夷与夏、官与民、中与西,都在这里展示;求民生、求自由、求平等、求民权,也都在这里交汇、碰撞、融合。明亡清兴的60年,亦如《尚书?大禹谟》云:“人心惟微,道心惟微。”就是说人心不安、道心不明。正义者不安其死,不义者鸡犬升天。而治国平天下,应当明道安民,道明则民安,民安则国泰。

第三次,打击叶赫。叶赫贝勒清佳努和杨佳努被明军计杀后,清佳努子布寨、杨佳努子纳林布禄,分别袭为叶赫贝勒,元气日渐恢复,军力日益强盛。万历十六年(1588年)三月,李成梁率兵攻打叶赫布寨和纳林布禄,遭到叶赫东城与西城的贝勒和部民坚决抵抗。李成梁下令发炮摧毁他们外城的城墙,放火烧了他们的粮窖。经过这次打击,共“斩首五百五十四颗,得获马、器以七八百计”。叶赫罹受重难,死伤惨重,城中老少,昼夜号泣。

由上可以看出,李成梁守辽期间,一个拳头遏制蒙古,另一个拳头打击海西,都取得了重大胜利。经过以上三次重大军事打击,海西女真遭到重创。

李成梁第一次镇辽22年,大仗打了十次,每一次,当辽东告捷之时,朝廷内上自阁部,下到督抚,升官荫子,增俸受赏,盛宴歌舞,弹冠相庆。《明史?李成梁传》记载:“帝辄祭告郊庙,受廷臣贺,蟒衣、金缯,岁赐稠叠。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

第二次,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年已76岁的李成梁,重任辽东总兵。他又守辽8年。李成梁以宽甸六堡孤悬难守为由,建议放弃,把居民全部迁徙到内地。老百姓恋家不肯走,李成梁就派大军驱迫,死者狼藉;还有一部分辽民逃入建州。

李成梁93岁卒。他的弟弟李成材,做过辽东的参将。他的五个儿子如松、如柏、如桢、如樟、如梅,都是在辽东或西北战场成长为总兵官,其中李如柏、李如桢后来都做过辽东总兵。另外四个儿子如梓、如梧、如桂、如楠,也都做到参将。《辽左闻见录》记载:李成梁的家院“附郭十余里,编户鳞次,树色障天,不见城郭。妓者至二千人,以香囊数十缀于系袜带,而贯以珠宝,一带之费,至三四十金,数十步外,即香气袭人,穷奢极丽”。

这里要说明的是,李成梁和努尔哈赤家族可能有某种特殊的关系。相传努尔哈赤青年时曾到李成梁麾下,后跟随李成梁到京师,因而出现“义犬救主”、“乌鸦护驾”和“大青马”的故事。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娶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女为妾,还生了儿子。所以当时流传“奴酋女婿作镇守,未知辽东落谁手”的民谣。以上传说缺乏史料确证,但是可以肯定李成梁同努尔哈赤家族彼此熟悉和了解。

李成梁遏制蒙古、打击海西,并纵容建州、放弃六堡的结果,却出现了新的历史变局,就是局中之局。

四、局中之局

李成梁镇辽前后长达30年,立有大功,封伯建坊。他的战功、他的过失、他的骄纵以及他同努尔哈赤家族的关系,恰恰为建州女真发展铺平了道路,从而出现一个新的变局,就是局中之局。这既是李成梁所万万没有想到的,也是万历帝所万万没有想到的。

李成梁守辽的策略,用一只拳头打蒙古,一只拳头打海西——给满洲的兴起提供了空间。

所以,人们应该用第三只眼睛看历史,就是从对立两面的夹缝中,去观看、去分析已经隐藏并可能出现的问题。满洲努尔哈赤就是从历史的夹缝中走上政治舞台的。

第五讲

满洲崛兴

上文讲到李成梁在辽东战蒙古各部、打击海西女真,多战克捷,立下大功。但从另一面来看,这恰恰为满洲的崛起提供了条件。

一、满洲源流

满洲原称女真,满洲这个词出现得很晚,明崇祯十年即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11月22日),清太宗皇太极发布诏谕:

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

上述的“诸申”即“女真”,都是jusen的汉文音译。从此,满洲的名称正式出现在历史的典册上。

那么“满洲”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满洲”一词是满语“nju”的音译,它在满语中的含义学者们有几种说法:(1)人名(满洲历史上的英雄满住);(2)地名(曼遮);(3)部名(满洲部);(4)佛名(曼殊师利)等。因为当时皇太极对“满洲”的含义没有做出解释(也可能当时人人都知道,无需解释),因而成了一个清史之谜、满学之谜,至今学界没有达成共识。

至于“满族”,清朝的时候还没有这一称谓,通常称“旗人”、“在旗”、“满洲”等,不在旗就是“民”,所谓“只分旗民,不分满汉”。到民国初年,八旗制度废除,对这些人怎样称呼?当时报刊上,称呼很杂,如:旗人、旗民、满旗、满人、在旗等等,后来逐渐统称“满族”。满族就是“满洲族”的简称。改革开放以后,一些满族人看到好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而满族没有,就把满洲的命名日,也就是阴历的十月十三日,定为颁金节。颁金是满语的汉语音译,意思是新生活的开始。这是颁金节的来历。

说到满洲的源流,有一个神话。《满洲实录》记载:

初天降三仙女,长名恩古伦、次名正古伦、三名佛库伦,在长白山布勒瑚里湖沐浴。她们浴毕上岸,有神鹊衔一枚朱果,落在佛库伦的衣上。色甚鲜妍,佛库伦爱之,不忍释手,遂衔口中。甫著衣,其果入腹中,即感而成孕。告二姊曰:“吾觉腹重,不能同升,奈何?”二姊曰:“吾等曾服丹药,谅无死理,此乃天意,俟尔身轻上升未晚。”遂别去。佛库伦后生一男,姓爱新觉罗,名布库哩雍顺。

爱新觉罗?布库哩雍顺就是满洲的始祖。汉族也有殷始祖契(xie)母简狄吞鸟卵而生契的神话:“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史记?殷本纪》)当然,这些都是神话,其真实性我们不必深究,但从中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满族和汉族一样,都经过了一个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时期。

真正有文献依据的满洲的前身是女真。女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曾经建立了政权,最早约是唐代的渤海国大氐,最强大的就是金,与南宋对峙,占据半壁山河。金朝的中都就建在今北京。贞祐三年(1215年)五月,元太祖成吉思汗率蒙古骑兵攻占金中都,后纵火焚烧宫殿:“可怜一片繁华地,空见春风长绿蒿。”金之后,就是元朝。元亡明兴,女真族就成了明朝的臣民(一部分则到了朝鲜)。

女真在明代分为四大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黑龙江女真和东海女真离明朝辽东腹地较远,又居住分散。对辽东影响较大的是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

海西女真主要分为四部——叶赫部、哈达部、乌拉部、辉发部。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叶赫部和哈达部。在《成梁守辽》一节,我讲过,海西女真遭到明辽东总兵李成梁的致命打击,而建州女真反而利用这个机会发展壮大。

建州女真明初主要生活在牡丹江与松花江汇流处地域。永乐二年(1404年),明朝设立建州卫,封女真胡里改(火儿阿)城万户阿哈出为建州卫指挥使。这是建州女真名称的由来。永乐十年(1412年),建州的另一个首领猛哥帖木儿因跟随成祖朱棣攻打蒙古有功,获封建州左卫指挥使。建州卫一分为二。后来,猛哥帖木儿在动乱当中被杀,他的儿子董山被俘虏。猛哥帖木儿的弟弟凡察报告朝廷说建州左卫的印丢了,明朝皇帝就命人新刻了一个印,让他执掌。不久董山被赎出,说原来那个印又找到了。围绕新旧两印,叔侄纷争不休,官司一直打到了明英宗那儿。皇帝决定把建州左卫再一分为二,增设建州右卫,叔侄俩各掌一卫。于是,原来的建州卫就变成三个卫了,即: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史称“建州三卫”。

建州三卫经过艰难曲折,多次迁移,先到了今辽宁怀仁浑江,就是五女山那个地方,又辗转迁徙到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苏子河(苏克苏浒河)畔,就是赫图阿拉这个地方。

以上就是满洲在明代的大概的源流。

赫图阿拉北临苏子河,四周环山,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宜于农耕、牧猎、采集、捕鱼。赫图阿拉地近辽阳、抚顺,又为群山阻隔。这里东隔鸭绿江、图们江通朝鲜,西接辽河平原,受东西两面农耕文化影响,农业发展较快。又与蒙古、朝鲜、明朝贸易,购进铁器、耕牛、布帛、器皿,卖出人参、马匹、皮张、蘑菇、木耳,互通有无,扬长补短。赫图阿拉成为满洲、建州的发祥基地。

建州三卫相邻而居,部族兴盛,势力渐大,逐渐形成为两大部——建州部和长白山部。建州部又分为苏克苏浒河部、浑河部、完颜部、董鄂部和哲陈部;长白山部则分为讷殷部、朱舍里部和鸭绿江部。

当时女真各部的形势,如《满洲实录》所载:“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战杀。甚且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

万历初年,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利用蒙古与女真、海西女真与建州女真以及建州女真内部的各种矛盾,纵横捭阖,分化瓦解,拉此打彼,利诱威胁,以实现明廷对辽东地区各少数民族的统治。但李成梁没有想到,他在分化打击女真势力的同时,却播下复仇的星火,这点星火,后来逐渐成为燎原之势。

二、燎原星火

满洲兴起,以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作为。努尔哈赤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生于建州女真苏克苏浒河部的赫图阿拉。他的外祖父王杲(gao)为建州右卫指挥使,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s
推荐阅读: 末日歌姬jk哪家的 洪荒封神仙道生莲全文免费阅读 邪武帝尊 濒危修仙门派考察报告 克苏鲁 最佳男主角阿发外父 薛仁贵征东是哪个国家 女大学生变身夜总会交际花:娱乐城 西安我在你的生命里来来往往 狞宠记180章 天才儿子腹黑妈咪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