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亡清兴六十年

关灯
护眼
第 6 章(1 / 1)
强烈推荐: 长风 大蛇王 我的冷酷王子 本色警察 等我成了武林高手就嫁你 穷小子的暧昧 重生之金融财团 异世之珠宝加工师 [综漫+扭蛋]潜行吧,姐姐大人

二、财政枯竭

第五,皇帝。凡上奏章必有重要急迫的事。而是搁置一边,就是大臣不轻易上奏章,就是对大臣的奏章不做批示,不批,没有皇帝的批示,事情就不能办,总要有个结果。但是,万历皇帝却将大臣奏章“留中”不发,就是既不批示,也不发下,明朝有一个规。不论同意、不同,还是部分同意,整个中央机构,几乎停止运作。下到知县,上自尚书,缺员得不到补充,辞职也得不到批准,大学士、首辅叶向。使得衙门无法办公,章至百余上,结果,还是两个字:不报,就是没有回音。万历皇帝消极怠工的做法令许多大臣寒心,万历四十年(1612年),吏部尚书孙丕扬,“拜疏自去”(《明史?神宗本纪》)。四十一年(1613年),吏部尚书赵焕也“拜疏自去”(《明史?赵焕传》)。他们既然无力改变这种局面,最后只得选择了辞职回家。

在张居正辅佐万历皇帝初政时期,北京也出现了一片和平景象。明朝人史玄在其《旧京遗事》中写北京当时的情况:道路无警守,狗不夜吠,中秋月明之夜,长安街上歌声婉转曼妙。

在灿若星汉的人物中,我选取袁崇焕作为一面折射明亡清兴的历史镜子,是因为他所身历的大喜大悲:喜,惊天地;悲,泣鬼神。袁崇焕值得后人景仰的仁、智、勇、廉,及其浩然正气和爱国精神,既是其时志士仁人的典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30年来,我一直在研究袁崇焕,出版了《袁崇焕研究论集》、《袁崇焕资料集录》(合)、《袁崇焕传》和《袁崇焕》,多次倡议或主持袁崇焕国际学术研讨会,考察全国同袁崇焕相关的历史遗迹,及其在海外华人圈的影响。也出版了《努尔哈赤传》、《清朝通史?太祖朝》、《清朝通史?太宗朝》和《满学论集》。进而从明与清两个视角,加深了对明清之际60年历史的考察与思索。

榷税使者满天下,致小民怨声彻天,降灾召异。方且指殿工以为名,借停止以愚众。是天以回禄警陛下,陛下反以回禄剥万民也。众心离叛,而犹不知变,可痛哭者七。

郊庙不亲,则天地祖宗不相属;朝讲不御,则伏机隐祸不上闻。古今未有如此而天下无事者。且青宫辍讲,亦已经年,亲宦官宫妾,而疏正人端士,独奈何不为宗社计也?可痛哭者八。

帝皆不省。

第四讲

成梁守辽

关于李成梁守辽,下面分四个小题目分别介绍,就是北边防务、遏制蒙古、打击海西和局中之局,以利于大家了解和认识李成梁守辽的功绩和不足。

一、北边防务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年)在金陵(今南京)建立明朝。当时,朱元璋派大将徐达沿运河北上,攻打元朝的都城大都(今北京)。徐达临行之前,请示朱元璋说,元主如果北逃,是不是要穷追不舍,除恶务尽?对于这个重大的问题,朱元璋做了明确回答。《明太祖实录》记载说:“彼气运既去,理固当衰,其成其败,俱系于天。若纵其北归,天命厌绝,彼自澌尽,不必穷兵追之。”就是说,元主北逃,你不要追他,听其自然。所以徐达夺取大都后,对蒙古军队没有穷追务歼,这就使故元蒙古主要的军事力量没有被完全摧毁,“引弓之士,不下百万”。元主退回漠北地区,自称“大元”,史称北元。北元蒙古不甘心于失败,不时犯扰内地,企望再次入主中原,恢复元朝,从而给后来明朝北部边务带来长期困扰。终明一代,蒙古骚扰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明朝建立之后,为加强北部防务,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1)迁都北京,天子守边;就是都城由原来的金陵(今南京),迁到北平(今北京),由天子亲自守国门。(2)大修长城,构筑防线。(3)设立“九边”,驻军防守,等等。“九边”的这个“边”,不是国界,而是中原农耕文化和塞外草原文化中间的一条大概的界限,九边的防御和战守,完全是中央政府和地方势力之间的争战。“九边”就是沿着长城,由东往西,分别设立的九个军事镇守防区——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榆林镇、固原镇、宁夏镇、甘肃镇。辽东镇的设立是在洪武初年,其辖地,主要是今辽宁地区,不是辽河以东的狭义概念。在辽东,洪武初年设辽东都指挥使司,简称“辽东都司”,进行军事防御和军事屯田,建立起军事组织系统。辽东都司设都指挥三员:一是都指挥使,管全镇的军务;二是都指挥同知,管军事;三是都指挥佥事,管军屯。都司下设卫:有卫指挥使、卫同知、卫佥事;卫下设所(千户):正千户,管全所军务。一名副千户,专管军事。另一名副千户,专管屯田;千户所下设有堡(百户)、台(总旗)等。辽东镇是由朝廷派总兵官镇守,派巡抚、太监等在辽东监镇。辽东镇有严密的防御体系,这个防御体系从鸭绿江开始,往西大约有1000公里。

辽东镇的防御体系,以城堡为依托,以军队为防守。

辽东防御城堡,分为镇城、路城、卫城、所城和堡城五级,组成防御体系。

镇城:有两座,一座是辽阳城,为辽东都司城,是副总兵和巡按等的驻地;另一座是广宁城(今辽宁北宁市),为都指挥使分司城,是巡抚及总兵驻地。初期都指挥使司在辽阳,都指挥使司分司在广宁。巡抚和总兵驻广宁,因其更靠近蒙古,军事地位格外重要。后来满洲兴起,隆庆元年(1567年)辽东军政重心移到辽阳。

路城:辽东镇下设东、南、西、北、中五路屯兵城,就是路城。东路辽阳城(兼),南路前屯卫城,西路义州卫城,北路开原卫城,中路广宁城(和镇城合一)。

卫城:各路下分管二十五卫,有些卫单独建立了防御性的卫城,如宁远卫城、铁岭卫城、沈阳中卫城、金州卫城、复州卫城、海州卫城、盖州卫城等9座。后来袁崇焕镇守宁远卫城,这里发生过许多历史故事,以后将要专门讲到。

所城:卫下计有127所,所依托的城为所城,其规模较小。以下要讲到的抚顺,就是个所城。

堡城:也称台堡,有107座。

镇、路、卫、所、堡,众多城池,依托长城,构成一个强固的防御体系。辽东的军队,实行卫所制。设总兵官一员,协守或分守副总兵一员,其下有参将、游击、守备、备御等。卫所的建制,据《明史?兵志》记载,一个卫的驻军大体上5000人上下,一个所的驻军大体上1000人上下,下面还有百户(100人上下),再下面是总旗(50人左右),再下面是小旗(10人)左右。约相当于现在的军、师、团、营、连这么一个体系。后来实际兵员数有变化。这样,辽东镇组成了一道井然有序、层次分明、互相联系、依托长城的强固防线。辽东镇的总兵一任一任很多,跟本书关系密切的一个总兵就是李成梁。在明朝隆庆、万历年间,李成梁守辽前后30年,他经营的辽东战守格局,一直影响到明末。

李成梁,生于1526年,死于1618年,享年93岁。他的先祖在朝鲜,明初内附,就到了辽东,后来落籍到铁岭,因军功授世袭铁岭卫指挥佥事。李成梁出身将门,史载他“英毅骁健,有大将才”。但李成梁小时候因为家境不富裕,不能袭职,直到40岁还是诸生。后来得到一位巡按御史器重,资助他到北京,才得以袭职。后因军功,升为参将,又升为副将,直至升为总兵官。李成梁升任总兵官之时,恰恰是在张居正当国的时候,大体就是万历元年(1573年)到万历十年(1582年)这段时间。张居正对内整顿朝政,对外支持戚继光和李成梁。所以李成梁和戚继光都有所作为。直到现在,当年万历皇帝为李成梁敕建的牌坊,还矗立在今辽宁省北宁市。李成梁两任辽东总兵,第一次守辽22年,第二次守辽8年,前后30年。他主要做了两件事情:第一,遏制蒙古;第二,打击海西。

二、遏制蒙古

在明朝,蒙古主要分为三大部:一,厄鲁特蒙古,在西部,通常称为西蒙;二,喀尔喀蒙古,主要在北部,通常称外蒙;三,漠南蒙古,就是在大漠以南,通常称内蒙。其中重要的部族有鞑靼部、瓦剌部、兀良哈部、科尔沁部、察哈尔部等。各部分合,相互交错,彼消此长,极为复杂。

正如上文说的那样,此时蒙古的军队还有百万之众。这样一股强大的势力直接威胁着明朝首都北京: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的己巳之变,史称“土木之变”,蒙古瓦剌军队打到今河北怀来,俘虏明英宗,然后攻打北京;明世宗二十九年(1550年)的庚戌之变,蒙古俺答汗的军队又打到北京城下。为此,北京修了外城。2004年重建的永定门城楼,是北京外城南大门的门楼。后面我们要讲到的广渠门、左安门,都是北京外城的城门,是嘉靖年间修的。到万历的父亲隆庆时,俺答汗纳娶他的外孙女即三娘子,他们愿意同明朝和好,互通贸易,所以定了“隆庆和议”。俺答汗死后,三娘子又嫁给他的儿子,他的儿子死后,再嫁给他的孙子。史书记载,三娘子“历配三王”。明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封三娘子为忠顺夫人。这样,明朝和蒙古俺答部20多年没有战争,相对来说,西北部比较安宁。但是,这时候蒙古的另外一部,土蛮部的势力东移,主要移到辽东地区,这部分蒙古的势力很强大,他们的骑兵数以万计,集合起来以十万计,经常骚扰辽东地区。纷扰情况,非常严重。

蒙古土蛮汗等犯扰辽东:少者一两万骑,多者一二十万众,饮马辽河,屡犯锦州,旁及金州、复州、海州、盖州,震惊开原、铁岭、义州、广宁,声势浩大,烟尘蔽天,“杀掠数万,村堡荡然”。所过之处,焚掠几尽。到万历年间,张居正任用李成梁守辽,抵御蒙古犯扰,取得重大成绩。

从万历元年(1573年)到万历十二年(1584年),就是到张居正死后、袁崇焕出生的那年,李成梁一直在辽东抗击蒙古犯扰势力。此前十余年间,辽东三员大将战死,李成梁镇辽后,重要的战役,可列出五次:

第一次,万历三年(1575年),土蛮汗率领10万骑,号称20万骑,抢掠锦州、义州一带,李成梁率兵进行抵御,大败蒙古骑兵。朝廷加授成梁太子太保。

第二次,万历六年(1578年),土蛮等几个部大举犯辽阳、锦州等地。辽阳是明朝辽东的首府。李成梁率军迎击,斩获1745级,取得大捷。成梁因功受封宁远伯,赐大红蟒袍。

第三次,万历七年(1579年),土蛮等大举攻锦州、广宁。总兵李成梁先后斩1287级,夺马牛羊驼4261头匹。明廷以辽东大捷,告祭郊庙。

第四次,万历八年(1580年)八月,土蛮等聚4万余骑,“人牵牛二角、羊三头”,攻略辽东。也就是说,每一个骑兵牵牛一头,羊三只,这些牛羊就作行军的食粮,没有吃的就杀羊,再没吃的就杀牛。李成梁提兵出塞,杀到其大营,斩750级。因获大捷,明廷告祭郊庙,敕建“宁远伯李成梁石坊”。

第五次,万历九年(1581年),土蛮纠合九部,一共有10万联军,大掠辽东,还扬言要攻打北京。消息传到北京,朝野一片惊恐,人们争着从安定门出去逃难,因为拥挤,每天都有被踩死者。通州百姓想夺船从水上逃走的,不少人落水溺死。可见当时京师惊慌到何种地步。

以上史实说明,辽东地区蒙古势力连年攻掠,形势严重。但是,万历初年,张居正为相,“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明军辽东军事防御比较严密,有力地阻击了蒙古贵族势力骚扰;再加上后来土蛮汗去世,另外一个重要的蒙古族首领也死了,蒙古各部矛盾纷争,互相倾轧,逐渐走向衰落。相对来说,这个地区比过去安宁了一些。但是,按下葫芦瓢又起。原来蒙古势力到鸭绿江,控制着女真的势力,蒙古势力衰弱之后,女真的势力又抬头了。李成梁没有料到,他打击蒙古势力的同时,也为女真发展扫清了障碍;而女真势力,将是更强悍的对手。

三、打击海西

明代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四大部分。其中黑龙江女真和东海女真离明朝辽东腹地较远,又居住分散,对辽东构不成威胁。对辽东影响较大的是海西女真。海西女真主要分为四部——叶赫部、哈达部、乌拉部、辉发部。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叶赫部和哈达部。所以李成梁用兵的重点就指向了叶赫和哈达。为此,李成梁对叶赫和哈达进行了三次重大的军事打击。

第一次,设“市圈计”。万历十一年(1583年)十二月,明辽东巡抚李松、总兵李成梁,利用叶赫贝勒清佳努和杨佳努到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s
推荐阅读: 古武仙尊百度百科 只要你说爱我 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23号 功夫熊猫沈王爷头像 重生之超级女学生 重生:嫡女谋略+番外全 王医术 仙界第一卧底 双向道路逆行扣几分 火影之恶魔果实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