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亡清兴六十年

关灯
护眼
第 20 章(1 / 1)
强烈推荐: 与你相约在前世 霸王花 正经夫妻恋爱指南 韩风 短篇青春小说合集 女人阶梯 腹黑总裁的娇宠妻 鸾凤鸣 好想跟你在一起

大政殿内宝座汉儒努尔哈赤对明朝生员屠杀过多,这是后金科举考试的开端,各家主人不得阻挠,从中录取举人。皇太极下令对这些为奴生员进行考试,其中“隐匿得免者。对所谓通明者“尽行处死,加以重用。这项举措,尽被“拔出”,获得自由,得到奖赏。后又举行汉人生员考试,取中228人,都沦为八旗包,结果得中。他们从原,反响强烈,“仁声远播”。士心得,“士为,则民心得矣”(《清史稿?范文程传》),并发挥其才能,谁占有更多的,谁就能战胜对手。大明人才济济,却不能用;大顺没有鸿儒俊彦,牛金星不过是个举人;而决定大清能否在这场龙虎斗中取胜的关键,则在于能否大量地占有人才——皇太极重视人才是其取胜的一个法宝。

rgin-bott:20px;

前面讲过,辽东巡抚袁崇焕取得宁锦大捷后,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反遭阉党讦告,他愤闷难纾,于是以身体不好为由辞职。得到批准后,遂于天启七年即天聪元年(1627年)七月初二日,袁崇焕像

其三,“明宫三案”成为党争题目。明朝后期,有东林党、浙党、楚党、宣党、齐党等等,这些党与我们今天意义上的党不同,他们没有纲领,没有组织,是一些学人、官员组成的一个松散的群体。“明宫三案”就成为党争的题目,比如说李可灼进红丸这件事情,方从哲他们说李可灼没有罪,他给皇帝治病应当赏银;东林党人则说,泰昌帝的死主要就因为吃红丸,李可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后面要讲到的熊廷弼,他的三上三下、传首九边,都同朝廷党争有着直接的关系。

太子朱常洛既没有统兵征战沙场的考炼,也没有协助皇父治理朝政的阅历,更没有苦读经书的学养,甚至几乎未出过皇城,又长期受到皇父的冷落,心情压抑,寂寞寡欢,无所事事。于是借酒色填补精神空虚,长期“惑于女宠”。朱常洛的妃子很多,太子妃郭氏,才人王氏(天启帝朱由校的母亲)、贤妃刘氏(崇祯帝朱由检的母亲)等。还有两位姓李的选侍,一称东李选侍(简称东李),另一称西李选侍(简称西李)。选侍就是侍候皇帝起居而未有封号的宫女。他最宠爱的西李后来还引发了一起“移宫案”。我们还是回过头来,说说“梃击案”。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就是明朝失败的第四个原因:内藏奸细,暗通后金。努尔哈赤攻城拔寨,非常重视里应外合,在开原也是这样。后来,曾任明兵部尚书、辽东经略的王在晋在《三朝辽事实录》中说:“开原未破而奸细先潜伏于城中,无亡矢遗镞之费,而成摧城陷阵之功。奴盖斗智而非徒斗力也。”这对天命汗以智谋取胜,是一例很好的说明。

第一,万历不理朝政。大学士、首辅方从哲以萨尔浒兵败、形势危急给皇帝上应急奏章,并召集举朝大小臣工,于文华门一起叩吁万历帝“大奋乾断,立赐批行”。疏上,不报。他又疏请皇上为辽事、为京师、也为社稷,“重临轩之遣,下罪己之诏,发内帑之积”。就是请万历皇帝慎重拣择负责辽东防御的将领,下罪己诏主动承担责任,发内帑以充实前方的粮饷,言辞恳切,忧虑深重。疏再上,又不报。方从哲先后五疏,一概不报。

建州兵假杜将军旗帜奄至,綎不之备,遂阑入阵,阵乱。綎中流矢,伤左臂。又战,复伤右臂。綎犹鏖战不已。自巳至酉,内外断绝。綎面中一刀,截去半颊,犹左右冲突,手歼数十人而死。

二十二日,后金大军围清河城。守城副将邹储贤等率兵一万,婴城固守。守城明军,千名炮手,从城上施放火器,八旗兵死伤千余。努尔哈赤命军士头遮厚板、粗木,冒炮火,顶矢石,从城墙下,奋勇挖墙。城东北角,被挖开大洞。后金军涌入,城陷。邹储贤被甲登城,率亲丁,守城南。李永芳从城外招降,邹储贤答道:“你既投彼,则无朋友之义,可速去,不然,且放箭!”李永芳无功而还,邹储贤力战而死,兵民万人,全部陷没。明失清河,全辽震动。

努尔哈赤从万历十一年(1583年)起兵,到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攻明,中间整整36年,在这36年的时间里,努尔哈赤做了很多的事情,特别重要的有三件事情。

四、局中之局

一、北边防务

马堂,天津税监,纠集地痞无赖抢掠中产之家财物。民众非常气愤,远近罢市,有万余名州民放火烧了他的衙署,打死他的同伙37人(《明史?宦官二?马堂传》)。

第五,大兴土木。万历的时候,乾清宫和坤宁宫着火,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就是后来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着火,这就免不了要大兴土木,兴修宫殿。钱从哪儿来?当然还是从老百姓身上出。

第二把戒尺是太监冯保。冯保在万历初年做到司礼监掌印太监,权力很大。因为他和太后、和张居正关系都比较好,所以在约束万历皇帝方面也格外严格。有一次小皇帝被几个太监引导,穿着窄袖的衣服,在宫里头乱跑乱闹,冯保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太后。太后让万历跪下,训斥他。有时候万历皇帝功课不好,冯保也报告太后,当然小皇帝又少不了吃一些苦头。所以,清算完张居正之后,万历皇帝就着手处置冯保。先将冯保发往南京安置,几天后又抄了冯保的家。这样,掌印太监冯保也失势了,万历摆脱了他头上的第二把戒尺。

——求励,历史会提供修齐励志的经验;

此事,《明史?袁崇焕传》中作了记载。特别是《崇祯长编》中载录了袁崇焕关于宁远兵变的奏疏。今天主要靠这两种史料了解当时宁远兵变的情况。

《明史?袁崇焕传》记载文字如下:

是月,川、湖兵戍宁远者,以缺饷四月大噪,余十三营起应之,缚系巡抚毕自肃、总兵官朱梅、通判张世荣、推官苏涵淳于谯楼上。自肃伤重,兵备副使郭广初至,躬翼自肃,括抚赏及朋桩二万金以散,不厌,贷商民足五万,乃解。自肃疏引罪,走中左所,自经死。

袁崇焕一到山海关,立即着手平息哗变,进行善后处理。三、迅速平息

蓟辽督师袁崇焕是怎样处理宁远兵变,使得处理结果既能让崇祯皇帝满意,又能获得哗变官兵同意呢?此事,《崇祯长编?袁崇焕奏疏》的记载较详,很有意思,全录如下:

督师袁崇焕于到任次日,单骑出关,至宁远,未入署,即驰入营。宣上德意,各兵始还营伍。为首者虽川、湖兵,而是时十三营俱动,诸魁散处众兵中,犹日夜为备。崇焕与道臣郭广秘图,召首恶杨正朝、张思顺至膝前,谕以同党能缚戎首,即宥前罪之旨。令报诸逆者名擒之赎死,二凶唯唯。然是时已逃去伍应元等六人。十八日,而首恶田汝栋、舒朝兰、徐子明、罗胜、贾朝吹、刘朝、奇大邹、滕朝化、王显用、彭世隆、宋守志、王明等十二名,与先一日行道所拿之宋仲义及李友仁、张文元俱至。崇焕令郭广当堂认识,俱当日向前首恶,即令枭示。随出手示,谕抚各营云:朝廷止诛渠魁,今首恶正法,此外不杀一人,诸营肃如。诸兵将变,集广武营,会盟歃血。参将彭簪古、中军吴国琦,知而实纵之,于是斩国琦而责治簪古以待处分。至车左营加衔都司王家楫、车右营加衔都司左良玉、管局游击杨朝文、总镇标营都司佥书李国辅,皆分别轻重治革,宥杨正朝、张思顺之死,发前锋立功,以其虽倡乱而有擒叛之功也。时抚院敕书、符验、旗牌、历来文卷,碎无复存,及总兵符验亦失去,惟印无恙。抚臣关防,已贮前屯库,总兵旗牌止失三杆,咸不问。推官苏涵淳、通判张世荣,一酷一贪,致激此变,降责有差。宁城十三营俱乱,惟都司祖大乐一营不动,命奖之。(《崇祯长编》崇祯元年八月乙未)

整个过程如下:

第一,单骑出关。袁崇焕于“到任次日,单骑出关”。就是说,袁崇焕八月初六日到达山海关,次日(初七日)就马不停蹄,单骑出关,不带随从,驰往宁远。这表现出袁督师的果断、干练、勇敢与侠气。请注意,这时的袁崇焕,已经不是过去七品的知县袁崇焕,也不是六品兵部职方司主事的袁崇焕,而是堂堂二品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的袁崇焕。袁崇焕单骑出关,难能可贵。

第二,迅驰入营。袁崇焕到宁远后,没有到巡抚衙门,没有会见同僚,没有会见朋友,也没有了解兵变情况,而是“至宁远未入署,即驰入营”。就是驱骑急进,直入兵营,要取得迅雷不及掩耳的效果。

第三,攻心为上。做政治思想工作——“宣上德意,各兵始还营伍”。袁崇焕迅速赶到兵营后,利用原来的威望与情感,安抚士兵,宣抚慰劳,使得骚动官兵各回营伍。

第四,密定计划。制定秘密计划——“崇焕与道臣郭广秘图”,就是袁崇焕与掌握实际情况的郭广等秘密商量,制定计谋,采取措施。

第五,宽宥事首。一般做法是先找出“首恶”,加以惩处;但此时可能引发更大的骚动。袁崇焕高明之处在于:“召首恶杨正朝、张思顺至膝前,谕以同党能缚戎首即宥前罪之旨,令报诸逆者名,擒之赎死。二凶唯唯。”宽宥事首张正朝、张思顺,先瓦解哗变官兵上层内部。

第六,剪除“次恶”。将“次恶”田汝栋等十五人捉获,“崇焕令郭广当堂认识,俱当日向前首恶,即令枭示”,将他们戮于市,进行震慑。

第七,擒叛立功。杨正朝、张思顺两位哗变的首领,因为“擒叛有功”,经奏报朝廷,将他们“发前锋立功”。

第八,分别处理。中军吴国琦斩首;参将彭簪古受斥责;都司左良玉等四人被黜免;通判张世荣、推官苏涵淳因贪虐引起哗变,受到降职斥责;总兵官朱梅解职。

第九,奖励祖营。都司祖大乐所率一营官兵,没有参加哗变,受到奖励。在这里说明一点:《明史?袁崇焕传》作“程大乐”,《崇祯实录?袁崇焕奏疏》作“祖大乐”,应以“祖”为是。

第十,奏报朝廷。袁崇焕向朝廷详奏宁远兵变经过、原因、处理及善后事宜,并得到崇祯皇帝的批准。

袁崇焕干净利索、迅速漂亮地平息了这场宁远兵变,稳定了辽东明军局势。

以上十条,有些是一般性处理的,有些是特殊性处理的。其中,有三条是违背常规而不容易做到的:

第一,到任次日,单骑出关;

第二,未入衙署,即驰入营;

第三,宽大首恶,正法次恶。

当时,形势危急:“是时十三营俱动”;局势复杂:“诸魁散处众兵中”;瞬息万变:“犹日夜为备”;危在旦夕:处理不当,便会身陷其中。利用“首恶”,严惩“次恶”,区别处理,稳定局面。

以上三条,表现出蓟辽督师袁崇焕过人的胆略、超人的智慧、出奇的谋略和坚强的信心。

然而,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十月初一日,锦州守兵也发生哗变。但是很快得到解决。

袁崇焕平息兵变后,回到山海关,见到部下诸将官兵,相忆旧事,重申兵法,检阅军容,激励向前,不禁感慨万分,他赋《关上与诸将话旧》诗云:

隔别又经年,今来再执鞭。

相看人未老,忆旧事堪怜。

兵法三申罢,军容万甲前。

诸公同努力,指日静烽烟。

宁远、锦州接连的哗变,主要原因是长期拖欠粮饷,兵不聊生,反映出辽东的明军军心涣散,官兵矛盾尖锐。这样的军队怎能抵御后金铁骑的战斗力呢!这就需要整顿。因此,袁崇焕在平息兵变之后,立即着手整顿关宁锦防线。

第二十九讲

督师蓟辽

袁崇焕做蓟辽督师的实际时间并不长,从崇祯元年即天聪二年(1628年)七月,到崇祯二年即天聪三年(1629年)十一月,只有一年多时间。这个期间,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点,就是为实现“五年复辽”的目标进行各项准备。一、全面部署

蓟辽督师袁崇焕在辽东战守全局中,主要走了前、后、东、西、中五步棋:(1)前线——整顿关宁锦防线;(2)中间——节制东江毛文龙;(3)后方——防守蓟镇;(4)左翼——争取蒙古;(5)右翼——联络朝鲜。

明《全辽志》之“广宁左中屯卫(锦州)境图”

第一步棋:整顿关宁锦防线,这是袁崇焕整个战略的核心。孙承宗与袁崇焕曾于天启二年即天命七年(1622年)正月,初建关(山海关)宁(宁远)锦(锦州)防线,后袁崇焕凭借坚城大炮取得宁远大捷;天启六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年)四月,袁崇焕重建关宁锦防线,又在与皇太极的对垒中取得宁锦大捷。可见这条防线在明朝抵御后金铁骑进攻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袁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书尾页 书架s
推荐阅读: 冥夫来袭 小说免费阅读 洪荒大盗 小说 武道真神境小说 天下第一美人是谁 魂归何处仰天长问三两声 美人窟什么意思 水掬黛心醉红楼上 清穿之猗兰小筑txt下载 机械龙战士乐高 当哈利变成哈莉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