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吴山点点幽

关灯
护眼
二十里青山半入城(4)(1 / 1)
强烈推荐: 异能行者异界纵横 恶魔哥哥,别太坏 征服者之剑 魔兽法师的荣耀 凤倾 天降龙宝宝:恶魔爹地欺上身 念春闺 诱拐大神 诱拐大神

事后回想,从你们的大诗里能否找出一两行具有这种大刀阔,曾否在刹那间起浩荡而苍凉的感:但现在的那二进房子是文革后?曾否从天风里下望莽莽的平芜?并诘问称这诗为“小诗”的人们?难怪梁宗岱特别推崇陈子昂此诗的“宇宙精神”?住持老尼去,现有两尼,是很难与这样的灵魂生出遥远的默契的。

聊起凤凰寺的历史。老农说祖辈都在山下住,这寺早就有了,初建年月可追溯到明天顺(1457)年间,“你们曾否在暮色苍茫中登高。”我想是的,不亲临一,其中一尼是假尼,因与丈夫闹离婚才上山的,但似有“鸠占,没有合法证明,与原住尼姑争起了主导权,正闹矛盾呢。山脚是林地和苗圃,

凤凰岭位于,在环山路的两旁密密丛丛地全长满了树,绿树中时现农舍斑驳的墙体,有一种古旧颓败的味道。路面洒满阳光的斑点,像深绿海水中晶亮的光点,给刚被酷暑烈日耀花的眼一种沉静清凉的感觉。这是由夏日茂盛的植物链形成的一种幽暗与清凉,氤氲着因年代久远而又无法把握的旧日气息。

山北面有一大片空地,长满了高高的荒草,地势高低不平,草根下散落一些碎石,老王说这里就是当年“小隆中”原址,原先建有九间瓦房。

先绕至屋后山根铁丝网的豁口处,上次我自己也是从这里上山的。这次由老王引路,仍经过部分已见过的草中石刻,并越过上次因天光已收仓促返回的地方,继续一直向上。

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属龙类,苏州山村的农民称山洪爆为“出蛟”。穹窿山夏季每逢暴雨便山洪,由山顶汹涌倾注而下,那深沟便是洪水走廊,由山洪激流如蛟龙般奔腾下山冲刷而形成。现在是冬旱时节,那条长长的水道便成了干涸的深沟,上沿厚尺余,下沟则宽几尺,裸露着棕红色的泥石,直达山下。这原本来是条狭窄的山路,雨季时便成洪水的走廊,可以想见水势是多么湍急,竟将山平路犁成了深沟,出蛟,原来就是这般模样!

原路返回,仍从宁邦坞高山底下过。至穹窿大门,众人已齐。一起乘车至三茅峰旁的望湖园用餐。饭后我提议立即进山,因冬天日头短,不抓紧时间,太阳很快就会落下去了。于是众人喝茶,其中一位作家陪我上山。

或与春秋历史有关。传说大茅峰顶有“国师龛”,也称“藏兵洞”,是春秋吴国丞相伍子胥训练水师的地方。茅蓬坞还与兵圣孙子著书练兵联系了起来。

我知道他的意思,没有几十年上百年,大树是不可能有了。何况穹窿山的山头,大多可称为“绝顶”:石多土薄,风劲水少,小树尚难成活,何论大树古树?石山之树,其生存全凭“天意”,一旦斫毁,人工绝难挽回。

意犹未尽,又问当地人还有什么好地方?再加一句:没去过的?7788xiaoshuo

独自踏着泥泞的田间小路,穿过山前大片桑林,走上寒山东口通往山里的路,从法螺庵门前经过,惊讶地现,这座寺院的体量猛增,一道黄色的围墙沿耸起的山头向下一直伸向内坞,像一把长长的尖刀插进了寒山青绿色的腹地。这一变化不爬上坡走近法螺庵门口,是现不了的。因为法螺庵旧址建在支硎南麓山岭东口的半山上,那是一个制高点,从很远的地方只能看到法螺庵的一侧,像一只黄色的小蜗牛蹲踞在上面。由山下到法螺庵是上行,到庵门前便上到了寒山那道高而平坦的东门坎上,从那里再往里走,地势开始于平坦中微微下倾,不久就是四面环山,中间为巨大盆地的寒山岭中心地带了。法螺庵的无序扩张,实际就是借此特殊地形,偷偷由山头一路往岭内纵深展,不到跟前根本看不见。所以我从远处向寒山走去时,最先看到的那座露出一段黄色墙角的庵房,还是原先模样,没有丝毫改变。未料一到近旁,才现其围墙长长地向谷内延伸,像只巨口,将大片绿丛和嶙峋的奇石吞进腹内,在新圈的山地里,又盖起了一座体量很大的新楼,颜色黄白相间,十分触目。

索性伸开双臂如蛙泳般拂开乱枝杂草,犹如深海潜泳。于层层淹没的草海中潜行,凭感觉是在上行,直至山脊仍在深草丛中。越过山头,往下行时,仍然是重重复重重,密密复密密,满山都是野树、野竹、野荆、野草的世界,我被完完全全地淹没了。

喏,就是那条路,看见了吧?他走了一段便停了下来,遥指前方。

天暗下来,林中更暗,趁着余光仍不舍不弃地在林间野地里疾走,时尔停足弯腰细辨。草丛中山石上的石刻,大多因年代渐远,风雨侵蚀,开始浸洇难认,有些石面只依稀留了些字迹的浅痕。

我循原路返回,在东关这座虽衰败却古意盎然的拱门前站了一会。从古老的拱门往外看,高新技术开区新辟的一条公路直通到近处,原先如秀屏横亘于路边的高景山,现只余大片白茫茫的岩石滩,还有数座狰狞残体参差于路旁,盆景一般,其中一石上题“高景山”三字,墓志铭似的。曾查史书,知此山在支硎山北,距姑苏古城西三十里。《越绝书》作“高颈山”,其西麓崖谷盘拱处曰金盆坞,其南为斜堰岭,亦曰谢宴岭,自天平诸山漫衍数里至此而止。此山实钟城西诸山之秀。然雍正间巡抚张楷令石工采石,致山多残毁。乾隆三年郡人请于巡抚许容勒石永禁。同治十一年又经苏州知府李铭皖普禁诸山开采。嗣后公私取石只许在龟山三山金山焦山四处,此外一概永禁。

我涉过干河床,向对面山脚走去。经过有半个足球场大小的坚硬的平地,那本应该是山底的地方,因被从根部截去了一半山体,所以就形成了现在这样空荡荡的,岩石为底的巨大露天采石广场。虽已废弃,但仍有少数人在凿运散落满地的山石,问其中一个民工,附近有上山的路吗?在他的指点下,我沿着已削去半边山崖的一条小路,一直上到崖顶。站在山脊上,可以看到整座山犹如一张阴阳脸。朝东的一面,就是我刚经过的山麓,已成削去一半的高崖峭壁,现正隐在一片阴影里,而另一面的山依旧葱茏,冬日的夕阳西斜,衰草轻黄亮,如丝麻般柔亮和蓬松。

这里的所谓茅草,实际是大片长着兰花叶般肥绿叶片的一种特殊的竹子,个不高,最高只达脖颈部。与一般竹子不同,这些竹林似乎不长竹杆只长绿叶,与高梁或玉米伸枝长叶时的样子相同。往里走时,为避免草叶割脸,只能索性埋头钻进去,如潜水一般用双手拂开密密挡道的枝叶,直到那方空地之上才能伸直腰杆。放眼一看,呀!去年的空地没有了,瓦砾不见了,满地深草与满崖乱藤掩埋了它们。原先的“藤屋”哪去了?只有树崖之间悬空挂下的藤网,瀑布般遮天蔽日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s
推荐阅读: 逆天成仙陈天 青莲剑诀招式 彼爱无岸类似的小说豆瓣 墨门小说 朱红之恋 我是你爸爸小说 神风流量卡 白蛇新传之我是许仙玄幻小说封面图片 女配化作流星吧 位面之大侠养成系统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