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吴山点点幽

关灯
护眼
五峰山博士坞的落日余晖(1)(1 / 1)
强烈推荐: 旋转的幸福 留学(入狱前传) 本少不惧内! 死亡城堡 我五行缺你 绝色爱妻之妈妈 天才邪医 无眠之夏 也评红楼梦中人

下山后去位于吴山岭东麓横塘新半村境内的明代大学士申士行墓。57岁时因在神宗与,以“太平宰相”而自得,左右又有,为相九年无大建树,这位明代状元宰相深谙。申士行也是苏州人,乡人俗称“两只老虎脚。恰将大墓环抱于怀,大树牌坊被人称为“申半城”。申士行的墓葬规模也十分宏大,在吴山岭东的一处山坞之中,占地约2oo亩,后靠青山,在宫期间,回苏州隐居2o多年后去世,他在苏州广置房产。李根源查访之后说,“吴中古墓宏大恢皇,此为第一,完善无缺,置之全国,实罕其匹。荒草半院,”我去时,有一排筒子楼阻挡了墓区视线,那也曾是一个知青点,现仅住少数民工在内。进入墓区,见墓碑、石坊、石人、石马、石羊都已毁失,破败的享堂木门外是一条水泥路,路对面则是大片现代建筑的后墙,里面应该是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校区。现在的申士行墓虽没有了墓区原本显赫的排场,但碑亭、享堂、月池、墓冢还在,包括明代建筑和巨型御碑,仍可视作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大墓。

从上方山下来,继续沿着回旋的山路一步步走向横山的心脏。途中,大山向两翼展开,右手朝北那巍然深绿横向展开的是福寿山,好漂亮的横断面啊,绿树包裹了全山的身躯。左手逶迤东去的是褒忠岭,由褒忠西坞突起而南伸的群山是吴山岭。中间的山岭则蜿蜒通向横山主干七子山。我走在山脊之上,小路像大树的支杈通往各个山头,我虽然一眼又一眼地张望北迤的福寿岭,心里却牢牢记着今天是要走完横山东麓的全程,决不可以旁生枝节,所以从没犹豫,一直没有停止走向东麓吴山岭方向的步伐。

走在幽静的林间御道上是件很惬意的事。御道细长平展,延伸在挺拔的杉林中间,路北面就是尤如连绵城岗的吴城遗迹,不细看只会当作荒丘野阜。南面是向下倾斜的山林,山下则是石湖,在湖的东面,越伐吴时,从太湖凿“越来溪”以通石湖,直逼苏州,并在溪东筑“越城”与溪西茶磨山一带的“吴城”对垒,至今遗迹犹存,但也是如不细究,望中只一片水溪村野而已

石湖别墅背山临湖,随地势高下而构堂、馆、亭、轩,以湖中“天镜阁”为最胜,成为当时文人雅士会聚吟唱之所。别墅之南辟“范村”为植梅种菊之地,现均已湮没,只留近代书法家余觉在天镜阁原址所建的“渔庄”,依稀可见旧时风貌之余韵。

从一个又一个山坞的上方经过,满山满坞是绿色的树木与竹林,不去注意,就不会现山下被这些葱茏掩盖着的垃圾场、公墓、采石矿宕口和工业开区的水泥建筑。

再往茶园下方走,山地上出现了古旧的石板路和台阶,在高些的台地上,有大树婆娑,树旁又有断垣,颜色久经风雨已成深色。在倾斜的茶园坡地上,一座三开间的简易白色平房,树藤下的泥地,到处散乱堆放雕花的石墩、石柱脚、残破的小石狮,还有一大堆旧木头椽子,一看就是古庙之物。附近茶园里又另砌一间小屋,门大敞,走近就见里面供奉着一座小小的观音像。

从七子山一路迤逦而来有近二十里的山脚。在那些村庄和田野与山坡或山坞的连接处,依次是大型垃圾场、水泥厂、化工厂、钢铁厂,还有山坡上的成片的公墓……已完全改变了群山原本的生态环境,虽然在原地居住和耕种的村民们依旧把稻田和茶地侍弄得黄黄绿绿,但空气、水和土壤早已不是原先的空气、水和土壤了。

由此忽觉勾践复仇用心之深:卧胆尝薪殚精竭虑,先献美女以殆其心志,再贡神木以耗其国力,于灭吴之时即刻燃起一把大火,似有毁尸灭迹之嫌。壮丽雄伟的高台,美伦美奂的宫苑瞬间灰飞烟灭,“原草翠迷行辇迹,野花红舞衣灰”(宋无《吊姑苏台》)。后人面对蒙翳荆棘,凄迷荒草,不由怅然长叹:“已矣乎,古往今来渺矣,悠哉,苍烟兮满目,旧事兮飞灰,幸江山之不改兮后之人,当有鉴于遗台”(唐崔鷃《姑苏台赋略》)。其实要我说就一句话:什么叫乐极生悲?看看这段历史就懂了。

直抵姑苏山前。此山不高,约几十米,如一高堆隆然突起,全体为完整的三角形。全山已成公墓,入门处挂一牌,上书“姑苏山和合山公墓”。姑苏山一山两名,又称和合山,因附近有座福寿山,以和合对福寿,十分符合中国人图吉利的心愿。

但它们不是水杉,而是在苏州很多山上常见的一种野树,我一直把这种树认作野栗树,树叶和球形带刺的果实十分相像,只是这些树在别的山里是错落散开的,个头也矮多了,枝杈横生,显得杂乱,当然,也有一种野趣。

如果忽略群山下方的创伤,将视线作全方位俯瞰式观照,七子山的气势和韵律便跃然于眼前。长天之下,绵延群山箕踞于前,隐约可见七子山主峰之上的乾元寺,有九支山脉自乾元寺派分而下,聚于坞中,九龙坞以此得名。九龙坞内有荐慈坞、茶湾坞、分金坞、直头坞、白塔坞、潜龙坞、笋马坞、大坞和清水坞,可想而知,九龙坞面积之广。

走近才见是座古庙残基,有石阶通往院内。拾级而上,里面是个工地,一座正在修建的大殿前还搭着脚手架,满地是杂乱的水泥、木条和砖瓦,几个民工正在一间简易工棚里吃中饭,院墙边有座水泥塔楼,一看就是林场护林员的了望塔,入内一问果然,护林员是个老汉,正在狭窄的塔房里吃饭。征得同意后,我便沿螺旋上升的狭迫的楼梯上到了塔台,绕行四周暸望山林。

当七子山绵延波动的姿影映现在天底下的全景终于出现在眼前时,我马上就明白,它何以称“七子山”了:山顶之上一字排开有七个土墩石室,如同七座尖尖的小山头。

傍晚时分,巷口有几位老人聚坐墙边。有一位是敬修堂的主人之一,很憨实的一个老头,掏出腰间钥匙开门迎客,这座五进宅院已经村里修葺,作为卖门票参观的旅游景点了。村道旁还有一座古老的“栖贤巷门”夹在民居之间,不远处还有一间锁着的院子,据说是东园公住过的地方,当然已不是原宅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s
推荐阅读: 十宗罪蜘蛛 凌越仙记下载 我的波塞冬百度网盘 两个公主的爱情gl 露淫趣 流月寒星新浪 两禽相悦高干 男主 穿书后我成了万人迷 火影蓦然终生校对 王爷别碰我王妃有毒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