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吴山点点幽

关灯
护眼
五峰山博士坞的落日余晖(2)(1 / 1)
强烈推荐: [重生]小兵很忙 嗜血魔医 机甲猎手 重生之最强狂坦 玄天宝录 御赐女巡按 教主大人的不科学攻略 出水荷花 饼干娇娃

路过花山巧遇小陈,路面象被巨。深深的履印压在土路上,

还好石湖尚在,这里是坦克训练的场所,从龙池方向的山间过来,便约他同行,虽然当年。我们现在只能从古代赋咏中觅其踪影。暮冬的田野边,时有收工的农人经过,我就边走边打听,博士坞在哪边?金圣叹墓在哪里?有条宽宽的黄泥路。无法通行,只能挑两旁较平坦的田野或林地徒步,其中周必大的题词当年尤为范成大赞赏:“吴台越垒,而沉6于荒,距门才半里,千长百年。紫薇舍人始创别墅,甲于东南,登临得要。岂鸱夷子成功于此,扁舟去之,天閟绝景,须苗裔之贤者,然后享其乐耶?”(《齐东野语》),说的是范成大乃范蠡之后;石湖前千七百年未有人占胜,待范氏而后开,后千年至今仍无人可与之比肩。

与吴山岭相峙的另一道山岭叫做6墓山,相传因而得名,从山头望去,亦如一绿色块然大物横出。在吴山岭与6墓山之间狭长而幽深的山坞里,翠竹与青杉如潮如浪,堵塞了整个山谷。连绵对峙的山峦是绿绒绒的,山坞也如涨满春水的绿池。这样的景像让我心驰神往。

信步走向范公祠南侧山崖边的观音岩(石佛寺)和治平寺。观音岩两崖壁立如削,崖边跨以石梁,涧水流碧,丘壑静深。治平寺前一棵古银杏树枝叶繁茂,苍苍如巨大伞盖。因这些地方原先都到过,这次只轮着走了一遍,便又循原路从范公祠后石阶上到茶磨山顶,在平展如磨的露台稍加盘桓便向西南面的第二座山丘走去。别看这座小山很不起眼,却大有来历,被称作“郊台山”,为春秋吴王郊祀祭天之处,尚存李根源题“拜郊台”石刻。其实,郊台山是茶磨山与上方山之间相连的一道岗丘,春秋末年,吴越对垒,茶磨山这一带为吴城。现在的郊台山顶平台上坐了一尊金佛,头顶蓝天,乐呵呵俯瞰大地,那曾经的吴越古战场。

范成大选此地为归隐之地,背靠青山,开门见湖,确实是妙不可言。石湖之上有两座桥,一行春一越城,他在《重修行春桥记略》中自豪地宣称:“胥门以西,横山以东,往来憧憧如行图画间,忆游吴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未始游者无异。”

路似乎在无限延伸,穿过一道道山肩与山坞的上方,树林织成的风景也似乎一成不变,脚下的山路是红砂石的,路的一边是山崖,墨绿的松林崖上挺立,背衬蓝天;路的另一边下临旷野,山坡倾斜,那里丛林茂密,但仍能越过它们看到下方的田园城廓和更远处的湖光山色。

宋人周必大,孝宗末年拜左丞相,光宗时封益国公,以“言事不避权贵”称世。他在拜相前曾访游吴郡诸山,并记下登尧峰时之所见:

这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加期间,外来人口大量涌进城市和周边乡村,使当地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生深刻变化,也给社会建设和管理带来新的课题。这似乎是展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

这天的菜中当然少不了这道名菜,大家边吃边聊,说古论今。由此,姑苏村民说起前些年于右任的后人曾来苏州托他帮忙,协助将于右任归葬苏州西山之事。朋友也是当地人,十分喜爱家乡山水,在上世纪末联络一批志同道合的文学青年成立了一个文学社,经常舞文弄墨。他说前些年曾写过一篇文章名叫《山之殇》,著名作家6文夫看了很赞赏。我一听,便说拿来我看。他说一定,连同他写的两本关于木渎名人的书,一本是《冯桂芬传》,一本是《严家淦传》,都会一并寄给我。

我想无论如何,我要先找机会去看看姑苏山。我觉得姑苏台不管最终到了哪座山上,最早的建筑应该始于此山,所以台以山名,叫作姑苏台。而苏州也是因为有了此山此台才被叫做了姑苏,延续千百年不变。那么要回溯姑苏的源头,亲眼看一下这座小山还是很有意思的事。

原来,这是一片野橡树林啊,不过,它们应该是野栗树的表兄弟吧。

从这里四望,是一片荒芜凋僻的景象。七子山迴环于后,但山下垃圾场的巨穴,采石场的残宕,还有一处处的公墓历历在目。

我问:“这是七子山吗?”心里早已认定,只是想证实一下。

一路寻觅问讯而去。横亘在苏州城西南七公里处的七子山群峰连绵,远看是道迤逦起伏的低岭丘岗,在灰白的天光下呈青黛色,但似乎又蒙了一层灰雾,色泽便显朦胧。

晚上在宝岛花园饭店用简餐。这座饭店建于长沙岛南部濒湖的山崖上,与叶山岛桥相连,水相接,能欣赏到很漂亮的湖上风景。现在是夜晚,正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时候,但太湖无论何时总是溟濛一片,夜幕下也同样空涵混沌,那些大大小小若沉若浮的岛屿,此刻都无声消隐,沉入无边空濛之中。

出叶山即跨湖抵西山。犹忆曾于濒湖之金铎西望太湖,几座小峰隐跃于水,如案如几或侧或横,稍大者为横山与阴山,这次便直奔这两岛而去。因这两岛有人居住,过去出入仅靠舟楫,十分不便,又有风浪之险,当地便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修了两条湖堤路,从西山金铎山下的东村分别通向横山与阴山,开车便可抵达岛上。

在金铎山上的随意游走被前方出现近半人高的茅草挡住了去路而结束,只能向更远方的绿色山头行注目礼了。刚回身,忽见来时路上有一老妪,像刚从地下冒出来似的,正手执镰刀向这边走来。

往山上去。到处是栗树、杨梅树、桃树和银杏树。栗、梅到此都变得粗壮茂盛,枝叶伸展如盖,从枝杆看起码都应半百以上树龄,但每一株都青枝嫩叶肥美新鲜,虽已暮春时分,远山近树仍是新绿一片,让人喜欢得不行。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s
推荐阅读: 痴心咒是什么 我的爱像尘埃,散落在边疆地带 千山调查问卷总结与分析 总裁的弃妇新娘txt免费下载 重生之奋斗在香江飞卢 妹头是哪里的方言 重生第一断案夫人 小说 重生网游之暗黑奶妈txt下载 征服歌词 翁媳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