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侠女奇缘

关灯
护眼
第二十三回 返故乡婉转依慈母 图好事娇嗔试玉郎(1 / 1)
强烈推荐: 抗日之从南京到东京 虎狼大明 二次元追美录 宝贝你完蛋了 五岁养媳 (网王)深深 进化英雄 至尊炼丹师:废柴嫡女 江南恨(完结)

不一时,我得上岸迎一:"既然如此,也就出去。"安老爷道:"何老太太,晋升进来回说;

邓九公便让张老。内中只有褚大,拥挤在船上,没处躲避,索性等安好了,再过去罢!"说着,已快到码。你大家连姑娘且不必动。那边许多人夫,是不曾见过这位张太太的,她心里暗说:会养金凤姑娘这么一,"怎么这等一个娘?"这褚大娘子本就有些顽皮,不免要耍笑她。便也问了好,只是碍着张,说了几句话,因问:"你老人家,今日甚么时候,坐车往这里来的?"她道:"那里还坐车呀!我说:-才多远儿呢!咱走了去罢!-他爹说:-我怕甚么?撒开腿子就到咧!你那踱拉踱拉的,踱拉到啥时候才到咧!-那么着,我可就说:-不,你就给我找个二把手的小单拱儿来罢!-谁知雇了辆小单拱儿,那推车的又是老头子,倒够着八十多周儿咧!推也推不功,没的呕的慌,还不及我走着爽利咧!"大家听了要笑,又不好笑,偏偏这八十多周儿的话,又正合了邓九公的岁数儿。邓九公听了,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便搭讪着问褚一官道:"咱们外头的事情都齐了没有?"褚一官道:"都齐了,只听里头的信儿。"原来安、邓两家商量定了,都是这日上祭。安老爷见张家二老来了,又告诉邓九公,给他家也备了一桌现成的供菜。

倒是她那个丫鬟,随缘儿媳妇,隔了两三年不见,身量也长成了,又开了脸,打扮得一个小媳妇子模样,尤其意想不到,觉得诧异。这一阵穿插,倒把个姑娘的眼泪,穿插回去了,呆呆的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怔了半日,便问着张金凤道:"妹子!我难道和你们是梦中相见么?"张姑娘道:"姐姐,你且莫悲伤,定一定再说话。"

你道施恩不望报,大意不过只许人求着你,你不肯求着人;你这病根,却又只吃亏在一个聪明好胜。天下的聪明好胜人,大概都是看了圣贤的庸言庸行,觉得平淡,定要再高一层,转弄到流为怪僻;看了事物的当然情理,觉得寻常,定要另走一路,必致于渐入乖张。其实按下去,任是甚的顶天立地的男儿,也究竟不曾见他不求人,便作出那等惊人事业;何况你强煞是个女孩儿家,怎说得-不求人-三个字?你只看世界上,除了父子兄弟夫妇,讲不到个-求-字之外,那乡党之间,不求人,何以有朋友一伦?庙堂之上,不求人,何以有君臣大义?不但此也,就作了个天,不求人,那个代他推测寒暑?岂不成了混沌阴阳?作了个地,不求人,那个给他刊奠山川?岂不成了个洪荒世界?至于施恩不望报,原是盛德;但也只好自己存个不望报的念头,不得禁住天下受恩人不来报恩。世人造因结果的这场公案,原是上天给众生开得一个公共道场。姑娘你一定要自己站在这个路头,不准他人踹进一步,才算得英雄,可不光把-英雄-两字看得差了?姑娘,你去想来。"可怜这位姑娘,虽说活了十九岁,从才解人事就遭了一场横祸,弄得家破人亡,逃到这山旮旮子里来,耳朵里何尝听见这等一番学问话。幸得她有那过人的天分,领略得到。听了这话,心里便暗暗的着实敬服这位先生,早把那盛气消尽,说出几句实话来。她道:"先生,我也不是单单为此。我和你那东人安官长,素昧平生,知他怎的个性情?怎的个见识?况人家好端端的同了家眷走路,叫他和我这等一个不祥之人同行,知他肯也不肯?便说他碍了我前番相救的情面,不好推辞,日长路远,倘到了路上彼此有一丝的勉强起来,他是位官长,我这等孤寒,那时有母亲的灵柩在前,使我欲进不能,欲退不可,却怎么处?便是先生,你又怎保得住你那东人父子,一定也像你这等肝胆照人,一心向热的?"话挤话,说到这个场中,算把姑娘前前后后的话,都挤出来了。

先生见了那没头没脑劈空而来的五个大字,正不知从那里开口,才入得进这"中庸"两个字去。只得先看了一遍高头讲章,照着那讲章往下敷衍半日,才得讲完。他便问道:"先生讲的-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这句话,我懂了。下面-于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五常健顺之德-,难道那物也晓得五常仁义礼智信不成?"先生瞪着眼睛,问他道:"物怎么不晓得五常!那羊跪乳,乌反哺,岂不是仁?獬触邪,莺求友,岂不是义?獭知祭,雁成行,岂不是礼?狐听冰,鹊营巢,岂不是智?犬守夜,鸡司晨,岂不是信?怎的说物不晓得五常!"先生这句话,本也误于朱注,讲得有些牵强。他便说道:"照先生这等讲起来,那下文的-人物各得其性之自然-,直说到-则谓之教,礼乐刑政之屑是也-,难道那禽兽也晓得礼乐刑政不成?"一句话,把先生问急了,说道:"依注讲解,只管胡缠。人为万物之灵,人与物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有什么误?"献唐听了哈哈大笑说:"照这等讲起来,先生也是个人,假如我如今不叫你人,叫你个老物儿,你答应不答应?"先生登时大怒,气得浑身乱抖,大声喊道:-岂有此理!将人比畜,放肆!放肆!我要打了。"拿起戒尺来,才要拉他的手,早被他一把夺过来,扔在当地,说道:"什么!你敢打二爷!二爷可是你打得的?照你这样的先生,叫作通称,本是教书匠,到处都能雇得来。打不成我,先教你吃我一脚吧!"照着先生的腿洼子,就是一脚,把先生踢了个大仰爬,便就倒在当地。

太太不好却她美意,只得又随意吃了些;她又叫人在外面,给那马车跟人,煮的白肉,下的新面,过水合漏,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轰轰乱乱,匆匆忙忙的吃了一顿饭,把个褚大娘子忙了手脚不闲。

然则此地,断不能不虚写一番;虚写一番,又断非照那稗官家的"附耳过来,如此如此"这八个大字的故套,可以了事。所以才把这文章的筋脉,放在后面去,魂魄提向前头来,作者也煞费一番笔墨。然虽如此,读者却又切莫认作不过一番空谈,后面自有实事,把它轻轻放过去;要知他这段虚文和后面酌实事,却是逐句逐字,针锋相对。读者乐得分破许精神,须寻些趣味也。

原来那正房,却是褚一官夫妻住着,只见屋里也有几件硬木的木器,也有几件簇新的陈设,只是摆得不伦不类,这边桌子上,放着点子家伙吃食;那边桌子上,又堆着天平、算盘、帐本子等类。邓九公道:"他这里闹得慌,咱们到我那小屋儿里坐去。"便让老爷出了正房,从西院墙一个屏门过去,只见当门竖着一个彩画的影壁,过了影壁,一个大宽展院落,两棵大槐树,不差什么就遮了半个院子,也堆着点子高高矮矮、不成纹理的山石;也种着几丛疏疏密密、不合点缀的竹子;又有个不当不正的六角亭子,在西南角上。那房子是小小的五间,也都安着大玻璃。一进屋门,堂屋三间,通连东西两进间。邓九公便让安老爷在中间北床坐下,公子在靠南窗坐下。褚大娘子张罗着,倒了茶,便向邓九公道:"把咱们姨奶奶,也叫出来见见,也好帮帮我。"邓九公道:"姑奶奶罢呀!没的叫你二叔笑话。"褚大娘子道:"二叔很不笑话,我们也不可笑。"因说道:"二叔,你老人家不知道,我父亲只养了我一个儿,我又没个弟兄,巴不得多一个亲人,再说我父亲这个年纪了,我怎么样的服侍总有服侍不到的地方儿,所以说给他老人家弄个人。他老人家瞧了几个,都不中意,到后来瞧见这一个,因她是我们淮安人,才留下了。虽说是没怎么模样儿,绝好的一个热心肠儿,甚么叫闹心眼儿掉歪,她都不会;第一是在我父亲跟前服侍得尽心,这就是我的大造化。等我叫她来,二叔瞧瞧。"安老爷说:"好极了,也必该有这等一个人服侍,我倒得见见我们这位如嫂。"褚大娘子听了,便自己向西间去叫她。还不曾走到跟前,只听见那帘子吧搭一声,就出来了一个人……

安老爷此番来访十三妹,原想着褚一官是华忠妹夫,邓九公是褚一官的师傅,且和十三妹有师弟之谊;因褚一官见邓九公,因邓九公见十三妹,再没个不见着的。如今见褚、邓二人,都见不着,因向公子道:"怎生的这般不巧?又不知这东庄儿在那里?"那安公子此时却大非两个月头里的安公子可比了,经了这场折磨,自己觉得那走路的情形,都已久惯在行,因说道:"一直往东去,逢人便问,还怕找不着东庄儿么?"老爷说道:"固是如此,难道一路问不着,还一直的问到东海之滨,问龙王去不成?"公子笑道:"再没问不着的。"说着跨上驴儿,跑到前头。只见过了邓家庄,人烟渐少。那时正是收庄稼的时候,一望无际,都是些蔓草荒烟,无处可问。走了里许,好容易看见路南头远远的一个小村落;村外一个大场院,堆着大高的粮食;一簇人象是在那里扬场呢!喜得他一催驴儿,奔到跟前,便开口问道:"那里是个东庄儿啊?"只见那场院边,有三五个庄家汉坐着歇乏,内中一个年轻的,问他道:"你是问道儿的吗?"公子道:"正是。"那人说:"问道儿下驴来问啊!"公子听了,这才下了驴。那少年道:"你要找东庄儿,一直的往西去,就找着了。"公子道:"东庄儿怎么倒往西去呢?"内中一个老头儿说道:"你何苦耍他做甚么?"因告诉公子道:"这里没个东庄儿,你照直的往东去,八里地就是青云堡,到那里问去。"公子得了这句话,上了驴儿,又走回来,恰好安老爷的小车儿也赶到了,问道:"问的有些意思没有?"公子把几乎上赚的话说了。老爷笑道:"这还算好,他到底说了个方向儿,你没见长沮桀溺待仲夫子的那番光景吗?"说着,又往前走了一程。果见眼前有个大镇店,还不曾到那街口,早望见一个人,扛着个被套,腰里掖着根巴棍子,劈面走来。公子这番不是前番了,下了驴,上前把那人的袖子扯住道:"借光,东庄儿在那边儿?"那人正低了头走,肩膀上行李又重,走得满头大儿汗,不防有人扯了他一把,倒吓了一跳,站住抬头一看,见是个向他问路的。他一面拉下手巾来擦汗,一面赔个笑儿道:"老乡亲,我也是个过路儿的。"说完大踏步便走了。

方才奴才来的时候,街上正打道呢,说河台大人到码头接钦差去,已经出了衙门了,路上撞见,又得躲避。"老爷问道:"也不曾听见个信儿,忽然那里来了这等一个钦差?"晋升道:"奴

安太太趁这个当儿,便收了活计,吩咐备饭,腾挪屋子。

再说这位县官一进门,就看见正面墙上,写着碗口来大的两行字。看了看,倒有一大半字不认得,只得叫过个书办来念了一遍,他听了听,也猜不透怎么个意思。为难了一会,说:"有了,好在咱们带着仵作呢,且相验相验就明白了。"只见那书办使了个眼色,暗暗的和他摇手。

二人进了地窨子门,果见有几个箱子摞在床头上。一个一个搬下来打开,里头不过是些衣饰之类,也不细看;只见每个箱子里,整的也有,碎的也有,都有两三包银子;一一拿出来,堆在地下。回头看了看床里边,放着个小包袱,提了提,觉得很重,打开一看,原来是他老婆儿和女孩儿的随身包袱,连家里带出来的百两银子都在里头,也提在地下;重复拿着灯搬运出来,说明了原因。十三妹略略数了一数,通共也有千把两银子,因先拣了一包碎的,约略不足百两,撂在一边;又把那小包袱,仍交还她母女,然后招了那十几包银子,向安公子道:"我图个便利,你把这一千两银子拿去,换给我一百两金子。"安公子听了,叫声"姑娘",自己忙又改口道:"我怎么还是这等称呼?我自然也该称作姐姐才是。姐姐,这原是你的东西,怎说到换起来。"十三妹道:"你不换我不要了。"安公子连

只见她双手拉下中衣,还不曾蹲好,就哗啦啦锵啷啷的撒将起来。

那时我在旁见了这些东西,便无般的不爱。我父亲膝下无儿,就把我当个男孩儿教养。见我性情和这事相近,闲来也指点我的刀剑枪法;久之就渐渐晓得了些道理。及至看了那各种兵书,才知不但技艺可以练得精,就是膂力也可以练得到。若论十八般兵器,我都是拿得起来,只这刀法、枪法、弹弓、射箭、拳脚,却是老人家口传心授;又得那位老英雄赠我的这头驴儿,这驴儿日行五百里,苟遇着歹人,或者异物怪事,它便咆哮不止,真真是个神物。因此任我所为,就把个红粉的家风,作成个绿林的变相。这便是我的来历。我可不是上山学艺,跟着黎山老母学来的。"张金凤也嫣然一笑;张老夫妻在旁听了,只是点头咂嘴。安公子说道:"方才我看那些和尚,都来得不弱;这个头陀,尤其凶横异常,怎的姑娘你轻描淡写的就断送了他?

"甚么好话!她不过与强盗通同一气。我倒可惜她这等一个好模样,作这等的无耻不堪的行径,可不辱没了-女孩儿-三个字!"读者!这《儿女英雄》恸已演到第七回了。这位穿红的姑娘的谈锋、本领、性格儿,众位也都领教过了,大约她自出娘胎不曾屈过心,服过气,如今被这穿月白的女子这等辱骂,有个不翻脸的么?谁知儿女英雄作事,毕竟不同!她见了这穿月白的女子这等的贞烈,心里越加敬爱,说:"这才不枉长得和我一个模样儿呢!"随即向后退了一步,把脸上的唾沫星子擦了擦,笑着叹了一声,道:"姑娘!你受这等的委屈,自然该急怒交加,我不怪你。只是我要请教,难道你这等啼哭叫骂会子就没事了不成?你再想想。"穿月白的女子道:"还想些甚么?我不过是个死!"穿红的女子听了,笑道:"蝼蚁尚且贪生,怎么轻轻儿的就说个-死-字?"穿月白的女子道:"我不象你这等怕死贪生,甘心卑污苟贱给那恶僧支使,亏你还有脸说来劝我!"那个讨厌的女人见她一句一骂,看不过了,拿着根潮烟袋,指着那穿月白的女子,说道:"格格儿,你可别拿着和我的那一铳子性儿和人家闹。你瞧瞧人家脊梁上,可掖着把大刀呢!"那穿月白的女子道:"那怕她一把刀,就是剑树刀山我也不怕!"穿红的女子正要打起无限的低情屈意,安慰那穿月白的女子,又被这讨厌的妇人一岔,她便回头喝道:"这又与你何干?要你来多嘴!"那妇人道:"一个人鼻子底下长着嘴,谁还管着谁不准说话吗?"穿红的女子道:"就是我管着你不准说话。"说着,就回手摸身后那把刀。那妇人见这样子,便有些害怕,一扭头道:"不说就不说,你打量我爱说话呢?我留着话还打点阎王爷呢!"那女子才转身来向着那老婆儿道:"老人家!我看你这令嫒姑娘一团的烈性,万种的伤心,此时就有甚么样的话,大约也和她说不进去。老人家,你问她一声,我们且离了这个地方,面见见天光,可好不好?"老婆儿听了,向她女儿道:"听见了?儿啊!这位姑娘敢情是好意。"那穿月白的女子道:"甚么地方我不敢去,就走,看她又把我怎的!"说着,站起来就走。那个妇人见了扯住她道:"你站住!人家大师傅叫我在这儿劝你,可没说准你出这个门儿,你那儿走哇?守着钱粮儿过去,你又走哪?"那穿红的女子听了,拔下那把刀来,用刀背把她的胳膊一拦,向那母女二人道:"你娘儿两个只顾走。"那母女见了也有些害怕,只得就走。那穿红的女子用刀指着那妇人道:"你也出去。"那妇人道:"又要我作甚么着?"口里只顾说,她却连忙拿了她的烟袋、潮烟、火纸,跟了出来……

"那女子说:"你不要管,且试试看。"公子果然用手擎住了那弓面子,只见那女子,左手把弓靶一托,右手将弓鞘一按,钓鱼儿的一般轻轻的就把个安公子钓了起来。

这便如何是好呢?"不言公子自己肚里猜度,又听那女子说:"再讲到你这块石头的情节,不但可笑可怜,尤其令人可恼。你道是怕店里闲杂人搅扰,你今日既下了这座店,住了这间房,这块地方今日就是你的产业了。这些串店的固是讨厌,从来说:-无君子不养小人这等人喜欢的时节,付之行云流水也使得;烦恼的时节,狗一般的可以吆喝出去,你要这块石头何用?再要讲到夜间严谨门户,不怕你腰缠万贯,落了店都是店家的干系,用不着客人自己费心。况且在大路上大店里,大约也没有这样的笨贼来做这等的笨事。纵说有铜墙铁壁,挡的是不来之贼如果来了,岂是这块小小的石头挡得住的?如今现身说法,就拿我讲,两个指头就轻轻儿的给你提进来了,我白日就提得了来,夜间又有什么提不开去的?你又要这块石头何用?你分明是误认了我的来意!妄动了一个疑团,不知把我认作一个何等人!

这个当儿,恰好那跑堂儿的提了开水壶来泡茶,公子便自己起来倒了一碗,放在桌上晾着。只倒茶的这么一个工夫儿,又进来了两个人。公子回头一看,竟认不透是两个甚么人,看去一个有二十来岁,一个有十来岁。前头那一个打着个大长的辫子,穿着件旧青绉绸宽袖子夹袄,可是桃红袖子。那一个梳着一个大歪抓髻,穿着件半截子的月白洋布衫儿,还套着件油脂模糊破破烂烂的、天青缎子绣三蓝花儿的紧身儿。底下都是四寸多长的一对金莲儿,脸上擦着一脸的和了泥的铅粉,嘴上周围一个黄嘴圈儿胭脂,早被人吃了去了。前头那个把着面琵琶,原来是两个大丫头!公子一见,连忙说:"你们快出去。"那两个人也不答言,不容分说的,就坐下弹唱起来。公子一躲躲在墙角落里,只听她唱的是甚么:"青柳儿青,清晨早起丢了一枚针。"公子急道:"我不听这个。"那穿青的道:"你不听这个,咱唱个好的。我唱个《小两口儿争被窝》你听。"公子说:"我都不听。"只见她握着琵琶,直着脖子问道:"一个曲儿你听了大半出咧,不听咧?"公子说:"不听了。"那丫头说:"不听!不听给钱哪!"公子此时只望她快些出去,连忙拿出一吊钱,掳了几十给她,她便嘻皮笑脸的把那一半也抢了去。那一个就说:"你把那一擞子给了我吧。"公子怕她上手,紧紧把那一百拿了下来,又给了那个。那两个把钱数了一数,分作两份儿,掖在裤腰里。那个大些的走到桌子跟前;就把方才晾的那碗凉茶端起来,咕嘟咕嘟的喝了。那小的也抱起茶壶来,嘴对嘴儿的灌了一肚子,才撅着屁股扭搭扭搭的走了。

说话间,外边拿进两个职名来,一个上写着"管日枌",一个上写着"何之润"原来那管日号叫子金,是个举人;何之润号叫麦舟,由拔贡用了小京官,已经得了主事,都是安老爷造就出来的学生,也因晓得了安老爷的信息,齐来安慰公子。

安老爷到任后,所喜工轻政简,公事无多,老夫妻二人,就照平日在家一般的过起勤俭日子来。心中只是记挂着公子,所喜接得几封家信,知道家中安静,公子照常读书,也就无可惦念了。一日,安老爷接着邳州直河巡检的禀报,报称:沿河碎石坦坡一段,被水冲刷,土岸塌陷,禀请兴修。安老爷接了禀帖,亲自带了工书人等,到工查看,不过有十来丈工程,偶因木桩脱落,以致碎石倒塌散漫,却都不曾冲去,尽可捞用。

日月迅,转眼就是四月。到放榜的头一天晚上,这太太弄了几样果子酒菜,预备老爷候榜,好听那高中的喜信。安老爷坐下就笑着说道:"这大概是等榜的意思了。听我告诉你们:外头只知道是明日出榜,其实场里今日早半天,就探弥封填起榜来了。规矩是拆一名,唱一名,填一名。就有那班会想钱的人,从门缝儿里传出信来,外头报喜的接着分头去报。如今到了这时候不见动静,大约早报完了,不必再等你们就弄了这些吃的,我乐得吃个河涸海干睡觉。"说着,吃了几杯闷酒,又说了会闲话,真个就倒头酣呼大睡。那太太同公子并内外家人,不肯就睡,还在那里左盼右盼。看看等到亮钟以后无信,大家也觉得是无望了,又乏又困,兴致索然,只得打点要睡。上房将去关了房门,忽听得大门打得山响,一片人声,报说:"头、二、三报,报安老爷中了第三名进士。"列公!你道安老爷既中得这样高,为甚么直到此时才报?原来填榜的规矩,从第六名填起,前五名叫作五魁,直等把榜填完,就是半夜的光景了,然后倒填五魁。到了填五魁的时候,那场里办场的委员,以至书吏衙役、厨子火夫,都许买几斤蜡烛,用钉子钉的大木盘,插着托在手里,轮流围绕,照耀如同白昼,叫作闹五魁。那点过的蜡烛,拿出来送人,还算一件取吉利的人情礼物。因此上填到安老爷的名字,已是四更天的光景。那报喜的谁不想这个五魁的头报,一得了信,便随着起早下圆明园的车马,从西直门连夜飞奔而来,所以到这里还没亮。

次日,安老爷夫妻正在里面和姑娘闲谈,只见人回请的风水端木二爷来了。

原来这风水复姓端木,名涣,表字仲兴;他家世代相传,专门精通周易,河洛地理。安老爷家这块坟地,就是乃翁在日看定的。他和安府上也算个世交,称安老爷作世叔。因此,安老爷请他来给何协戎夫妇点穴,就规定安葬日子。

老爷有心叫姑娘听个底细,便把那风水请到棚里靠前窗一张桌儿边坐下。姑娘盼的风水来了,也正要听他定在几日,只听一时请了进来,那风水和安老爷讲礼已毕,便问说:"世叔几时到京,竟不晓得,更不知府上有事,怎不见赐一信?"安老爷道:"并非舍间的事,却是位至契好友;因他家现无男丁,所以就在荒茔,代他料理。并且就要在这茔地的东,择地安葬。就请看一看,定个葬期,愈早愈好。"那风水先生说道:"无论怎样早,今年是断不能的了。宝茔便是家君定的,记得这山向是子午兼壬丙正向;今年三煞在南,如何动得!"安老爷道:"世兄,你是晓得我向来不解青鸟之术。如果无大妨碍,我这个好友,既然百岁归居,还以早葬为是。"那风水道:"这却不好迁就。等小侄儿过去,安了盘子,拉了中线,看了再定规罢!"安老爷因为自己是个父辈相交,便叫公子陪过去,说声:"恕不奉陪了。"便在棚里坐候。

姑娘这个当儿,听着今年不得下葬,先就有些不愿意了,呆呆的坐着,良久良久,才听得那个风水过来,进门就说道:"方才看了看东这块地,东西辛甲分金上,倒是上好的一个结穴。

此处安葬,按那龙脉,正自灵方而来,定主宗祧延绵;只是一山无二向,本年不惟三煞有碍,而且大将军正在明堂,安葬是断断不可的。明年正二三月,木气正旺于东,这块地正是主茔的龙方,更不好动;四五六月,月建都吉,只巳午两个字,又正合太世叔婶母的化命,亥子一冲;六月建未,明年太岁在未,书云:-一物一太极-,虽说月支与年支不碍,究竟不可不避。

七八两月,恰恰的与现在的化命逢着穿害;九月上半月,不得安葬吉日,下半月一交土王用事,禁土了。只有明年十月最好安葬;吉期上下半月都容易选择。

到那时,听凭世叔吩咐,再定就是了。"安老爷一听,自己心里先道:"这算得-无巧不成书-了。要不这样,怎样就耗到过姑娘满一年的服呢?要不耗到她满服,我们家怎么娶她呢?"当下心中大喜,却故意的问了那风水几句。风水道:"世叔是最高明不过的人,这块地当日便是家严效的劳,小侄怎敢另生他议?况且阴阳怕懵懂,这句话不说破也就罢了;小侄既看出来,万万不敢相欺,此中丝毫不可迁就。"说着,提起笔来,便把这话写了一篇,又寒喧了几句,领茶而去。

这番话,姑娘在屋里听了个逼清,算省了安老爷的唇舌了。

安老爷送那风水走后,便手里拿着那一篇东西,一步步踱了进来,向姑娘道:"姑娘听明白不曾?偏又有许多讲究,这怎么呢?"姑娘也无心看那一篇东西,只望了舅太太怔。却不知这舅太太,实在算得姑娘知疼着热的一位干娘;无奈她又作了安府上传递消息的一个细作。自从她和姑娘认了母女之后,在船上那几天;安太太早把这事告诉了她一个澈底澄清。难道把她极爱的一个干女儿,给她最疼的一个外甥儿,她还有甚么不愿意的不成?她见姑娘望着她怔,可就搭上茬儿了。她说道:"我这里倒有个好主意,姑老爷、姑太太听听,使得使不得?

你们方才讲的那些甚么子午卯酉,我可全不懂。要说忙着安葬,果然太爷、老太太坟上有甚么妨碍。无论我们姑娘此时心里怎样着急,她也断不肯忙在一时。

讲到她要住庙,原不过为近着她父母的坟哪!如今既安不得葬,在这里住着,守着棺材,不比坟更近吗?再这个地方儿,内里就是我们娘儿们上下几个人;外头就只张亲家老老和看坟的,又和庙里差甚么呢?莫若我们只管在这里住着,姑老爷一面在外头上紧的给我们找庙,一天找不着,我们在这里住一天;一年找不着,我们在这里住一年,要赶到人家满了孝,姑老爷这庙还找不出来,那个就对不起人家孩子了。姑老爷、姑太太要怕我住长了,费了你家的老米,慢讲我一个人儿,连我们姑娘和张亲家,我那点儿绝户家产,供给十年八年,还巴结得起。"她说着,便望着姑娘道:"姑娘,是不是?"回头又向着安老爷夫妻道:"你们二位,想着怎么样罢?"安老爷忙说:"如果有一年的工夫,纵然找不出庙来,我盖也给她盖了一座。至于姐姐在这里住着,也是替我们分心,招护姑娘,些须小费,何足挂齿,我自有道理。"安太太也说:"要能这样,一动不如一静,倒也罢了;可不知姑娘心里怎样?"姑娘还未及开言,张太太的话也来了,说:"这么着好哇!可是我们亲家太太说的一个甚么一秤不抵一秤的;你看在这地方儿住下,等开了春儿,满地的高粱谷子,蝈蝈儿蚂蚱,坐在那树荫底下,看个青儿,才是怪好儿的呢!"说得大家大笑,连张姑娘也忍不住笑得扶着桌子乱颤。玉凤姑娘此时被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说得心里乱舞莺花,笑也顾不及了。细想了想,这事不但无法,而且有理;料是一不扭众,只得点头依允,说:"也只好如此。"安老爷满心欢喜,心里暗道:"天哪!可够了我的了。"只她这五个字,这事便有了五分拿手。

转眼之间,到了七日封灵,何玉凤和舅太太便搬在西厢房里间;张太太带了戴嬷嬷和两个丫头,便住在外间;随缘儿媳妇、舅太太的下人,住了东厢房。安太太又在下房里给姑娘安了个小厨房,外面白有张老同戴勤、宋官儿和安家看坟的照料,内外住了个严密,又把安家阳宅暂作了个何姑娘禅院。这都是那燕北闲人的无中生有的营生,便有这位安水心先生,给她周规折矩的办理。

却说七日之后,安老爷夫妻把那边安顿妥贴,才得回家料理自己的家务。便有许多亲友本家都来拜望,老爷一一的款待,却扶了个小童,只推因腿疾苦告归,暂且不及答拜;一面遣公子进城,持帖谢步。公予也有一班世交相好少年,请酒接风,接连不止忙了一日,才得消停。老爷得些闲空,便先打了邓九公的来人,又给他父女带去些人事。把何姑娘那张弹弓,仍交给媳妇悬挂着;又叫太太向何姑娘衣箱里,把公子那块砚石寻出来,擦洗干净,严密收藏,就把姑娘和张太太的衣箱,差人送过去。那头乌云盖雪的驴儿,便交给华忠,叫他好生喂养,说这是我将来无事,玩水游山的一个好脚力。

那时不空和尚的二千头借款,早巳归清。老爷通盘算了一算,此行不曾要得地方上一文,倒有公子带去的八千金,乌克斋赠的万金,连沿途在家门生故旧的义助,不下两万余金。除了赔项盘缠,还剩万余金在囊;办何姑娘这桩事,无论怎样铺排,也用不了。便和太太商议道:"何姑娘这桩事,你我费了无限精神,才得略有眉目。我算着将来办起事来,也不过收拾房子,添补头面衣服,办理鼓乐彩轿,预备酒席这几件事;房子我已有了办法。"太太道:"还要房子作甚么?

那边尽办开了;赶到过来,难道不叫他三口儿一处住吗?"老爷道:"岂有不叫他门住一处之理?自然两个人就在他那屋里分东西住;你只望张姑娘过门的时候,租个公馆,还要匀在两处,成个一婚一姻,如今自然也得给她安起一个家来。至于她说的那一座庙,我到底要找着还给她,才圆得上那句话。这事须得如此如此办法,才免得她夜长梦多,又生枝叶。"太太所了此言大喜,说:"既然这样,那衣服头面更容易了。我本说到了京给张姑娘添补些簪环衣饰,只算是给她弄的。

再说还有老太太的许多颜色衣服,他舅母前日也提她那里还有些头面匀着使,所添也有限了;到了轿子,切临期好说的。倒是这句话,得和咱们这个媳妇,先说一声才是,这是他们屋里百年相处的事。"老爷道:"太太这话很是。"说着,便把媳妇叫来,把这话从褚大娘子提亲起草以至现在的计较,日后的办法,告诉了她一遍。

只见她听完这话,便跪下来,先给公婆磕了两个头,起来说道:"如果这样,不是公婆疼玉凤姐姐,竟是公婆疼我。公婆请想,玉凤姐姐救了我们两家性命,在公婆现在这番情义,已就算报过她来了。只是媳妇和我父母,今生怎的答报?至于她给媳妇联姻这桩事,且莫讲投着这样的公婆,配着这样的夫婿,就她当日那番用心,也实在令人可感。所以媳妇时常想着,要打断了她这段住庙的念头;无论怎样,也要照她当日成全媳妇的那一番用心,给她作成这件好事。只是因家来,不曾消停得一日,不好冒冒失失的禀告公婆。如今公婆商量得这等妥当严密,真是意想不到。便是玉凤姐姐难得说话,俗语说的:-铁打房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眼前还有大半年的光景,再说还有舅母在那边,大约也没有个磨不成的。这其间却有尸关颇颇的难过,倒得设个法子才好。"老爷、-太太忙问:"除这位姑娘的难说话,还有甚么再难之处?"张姑娘低声笑道:"媳妇所说难过的这关,便是我家玉郎。公婆再想不到,拿着我玉凤姐姐那样一个窈窕淑女,玉郎他竟不肯君子好逑。"老爷道:"这是为何?"张姑娘回道:"据媳妇看着,一来是感她的恩义,见公婆尚且这等爱重她,自己便不敢有一毫简亵,却是体贴父母的心。

二则他和媳妇虽是过的未久,彼此相敬如宾;听他那口气,大约今生别无苟且妄想,又是番重伦常的心。总之,是个自爱的心,也搭着他实在有点儿怕人家。有一天媳妇偶然了呕他一句,就惹得他讲一篇大道理吾激落了媳妇一场。"张姑娘这话,还没说完,老爷道:"你理他呢!等我吩咐他。"太太道:"老爷看不得咱们那个孩子,可有这种留心的地方儿。"张姑娘使接着回道:"媳妇也正为此。是说父母之命,不敢不依从,设或他一时固执起来,也和公公背上一套圣经贤传,倒不好处置。莫若容媳妇设个套儿,先澈底澄清,把他说个心肯意肯,不叫这桩事有一丝牵强;也不枉费了公婆这一片慈心,媳妇这番-答报。那时仗邓九公的作合,成就玉凤姐姐这一段良缘,岂不是好?"安老爷夫妻听了,心下大喜,同声说好。

安老爷又点头赞道:"难得贤德媳妇;这要遇见个糊涂庸鄙的女流,只怕这番话说不成,我两位老人家还要碰你个老大的钉子呢!"因和太太说道:"既能如此,你我两个,便学个不痴不聋的阿姑阿翁,好让他三人得亲顺亲,去为人为子;此事我不必再提。"当下计议已定,便分头各人干各人的事。安老爷又明明白白亲自写了一封请媒的信,预先通知邓九公。

张金凤过了些天,到了临近时,见公婆诸事安排已有就绪,才打算把这桩事,告诉公子明白。又想到若就是这等老老实实的和他说,一定又招他一套四方话;思索良久,得了主意,不觉喜上眉梢。恰好这日,安公子到他进学的老师莫友士先生那里拜寿。原来这莫友士先生在南书房行走,便在海淀翰林花园住;因这日公子回家尚早,见过父母后,便回到自己屋里来。

张姑娘见他面带春色,象饮了两杯,站起身来,不作一声,依然垂头坐下。

便有华嬷嬷带了仆妇丫鬟,上来服侍。公子忙忙的换了衣裳,坐定一看,只见张姑娘两只眼睛,揉得红红儿的,满脸怒容,坐在那里。心里诧异道:"我往日归来,她总是悦色和容,有说有笑,从不象今日这般光景,这却为何?"不禁搭讪着问了一句说:"我今日一天不在家,你在家里作甚么来着?"张姑娘道:"问我么?我在家里作梦。"公子道:"好端端大清白日,怎么作起梦来,梦见甚么?可是梦见我?"张姑娘道:"倒被你一句就猜着了,正是梦见你。我梦见你娶了何玉凤姑娘,却瞒得我好!"公子道:"哟!哟!这就无怪其然,你把个小脸儿绷得单皮鼓也似的了,原来为这桩事。我劝你快快不必动这闲气,这是梦!"张姑娘道:"我从不会这么胡梦颠倒,想是你心里有这个念头,我梦里才有这桩奇事。论这桩事,我也曾向你说过,还不曾说得三句,倒惹得你道学先生讲《四书》似的,和我唠唠叨叨了那么一大篇子,我这个傻心肠儿的,就信以为真了。怎么今日之下,你自己忽然起了这个念头,倒苦苦的瞒起我来?"说着,似笑非笑对着公子,呆呆的瞅着。

公子见她嫩脸如娇花含笑,情语如好鸟弄晴,不禁也笑嘻嘻的道:"你又来冤枉人了。你我从患难中作合良缘,名分叫作夫妻,情分过于兄妹。毛诗有云:-甘与子同梦-,我就作个梦儿,也要与你同心合意。无论何事,岂有瞒你的道理!"张姑娘道:"罢了!罢了!我可不信你这假惺惺儿了!就止嘴里说得好听,只怕见了姐姐,就要忘了妹妹了。有了恩爱夫妻,也不顾患难夫妻了。"公子道:"你这话那里说起?"张姑娘道:"那里说起,就从昨日夜里说起。你如果没这心事,昨夜怎么好端端的说梦话,会叫起人家来了!真个的这么大人咧,还赖是睡婆婆叫的不成?"张姑娘这句话,公子倒有些自己犹豫。何以呢?一个人要是吃多了,咬牙、放屁、说梦话,这三桩事,可保不全没有,还带着自己真会连影儿不知道。他便心想,或者偶然睡里模模糊糊,梦见当日能仁寺的情由,叫出口来,也定不得。便连忙问了一句话:"我叫谁来着?"张姑娘道:"你所叫的是何姑娘,叫的还是我那有情有义的十三妹姐姐呢!"公子当着一屋子的丫鬟仆妇,满脸不好意思,摇着头道:"荒唐!荒唐!你奚落我也罢了!那何玉凤姐姐,待你也算不薄,怎生的这等轻薄起她来?"张姑娘道:"你梦里轻薄她使得,我说一声儿就错了!要你护在头里,倒是我荒唐了!"公子道:"益荒唐之至!此所谓既荒且唐,荒乎其唐,无一而不荒唐者也!"说到这里,恰好丫鬟点上灯来,放在炕桌儿上。张金凤姑娘便一只胳膊斜靠着桌儿,脸近了灯前笑道:"你果然爱她,我却也爱她。况且这句话,我也说过,莫若真个把她娶过来罢!你说好不好?"公子道:"可了不得了!这个人,今日大概是多饮了几杯,有些醉了!"张姑娘道:"我倒是在这里醒眼观醉眼,

只怕我倒有些-酒不醉人人自醉-那句的下句儿罢。"公子听了这话,心下有些不悦,说道:"岂有此理!你我向来相怜相爱,相敬如宾,就说闺房之中甚于画眉,也要有个分寸,怎生这等的乱谈起来?况且那何玉凤姐姐救了你我两人性命,便是救了你我父母的性命;父母尚且把她作珍宝一般爱惜,天人一般敬重;又何况人家现在立志出家,她也是为她的父母起见。无论你这等作践她,大伤忠厚,这话倘然被父母听见,定要大大的教训一场,我看你那时颜面何在?"张姑娘道:"你们作事,瞒得我风雨都不透。我好意体贴你,怎么倒体贴不耐烦了呢?况且知道她是立志出家,我只知道她-家-字这边儿。还得加上个-女-字旁儿,是立志出嫁,也没甚么作践她的去处呀!"公子道:"你不要真是在这里作梦罢?不然,那里来这些无影无形的梦话?"张姑娘含着笑,皱着眉,把两只小脚儿,点的脚踏儿哆哆哆的乱响,说:"听听,你把媒人都求下了,怎么还要瞒我,倒说我是无影无形的梦话呢?"公子见她这样子说的,竟不象顽话,忙正色道:"媒人是谁?我怎么求的?"张姑娘道:"媒人是舅母,初一那一天,舅母过来拜佛,你瞒了我求的舅母,有这事没有?"公子听了,不禁哈哈大笑道:"我说是梦话,不想果然是梦话。那日舅母过来,我闲话之中,提起玉凤姐姐,舅母说:-我这个干女儿都好,就只总忘不了她那进庙的念头-我便说:-男大须婚,女大须嫁,这是人生大礼。那男子无端的弃了五伦,去当和尚,本就不是圣贤的道理,何况女子!拿她这等一个人,果然出了家,佛门中未必添一个护法的菩萨,人世上倒短一个持家的好媳妇。舅母既这等疼她,何不劝她歇了这个念头,再和父母商量商量,给她说一个修德人家、读书种子,倒是一场大功德。"张姑娘不容他说完,便道:"如何!如何!我说我听见的这话,断不是无因的。我只请教:佛门中添个大菩萨、不添个大菩萨,与你何干?人世上短一个好媳妇、不短个好媳妇,又与你何干?你说的那修德之家,难道咱们家还算不得个德门?岂不是暗指咱们家吗?你说的那读书种子,难道你还算不得个念书的?岂不是有意说你自己吗?况且,好端端舅母并不曾和你提起她来,你又去问她作甚么?替她求那些人情作甚么?你倒要说说与我听。"公子被她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坐在那里,只管怔。怔了半晌,忽然的省悟过来,说道:"哦!是了,这才明白了。这一定是那天我和舅母说话的时候,不知被那个丫头女人们在跟前听见,随后在大奶奶面前献一个殷勤儿了,来搬弄这场是非。你我好家居,此风断不可长,等我明日查问出来,一定要回明母亲,将那人重重责罚她一顿板子。便是你此后也切切不可受这班人儿的愚弄。"张姑娘道,"好没意思!你我屋里说顽话儿,怎么惊动起老人家来了?你切莫着恼,也不用着这等急,咱们总好商量;假如我此刻便求了父母,把她娶过来,你还是要不要?"公子只是腹内寻思那传话人,究竟是谁,默默不答。

张姑娘又问:"到底要不要?说话呀!"公子道:"你今日怎么这等顽皮惫赖起来?我不要!"张姑娘道:"你为甚么不要?说个道理出来,把我听听。"公子道:"你问道理,我就还你个道理。且无论我受了何玉凤姐姐那等大恩,不可生此妄想;便是我家祖训,非年过五十五子,尚且不得纳妾;何况这停妻再娶的勾当?我安龙媒也还粗粗的读过几行圣贤经书,也还颇颇的受过几句父母教训,如何肯作?便算我年轻,把持不定,父母也断断不肯;你不要看你我结合的时节,父亲那等宽容;事有轻重,不可执一面论,惹老人家烦恼。就说道你我,也难得劫难之中成就这段美满姻缘,便是厮守百年,也不过是电光石火,怎说到再要添个人来,分了你我的恩爱?你道我所说的,可是天理人情的实话么?"张姑娘说:"哎哟!又招了你这么一车书,你不要她就罢!等娶了来,我留下。"公子冷笑道:"你要她有何用?"张姑娘道:"莫要管我,把她就当个活长生禄位牌儿供着;我天天儿和她一同侍奉公婆,同起同卧,同说同笑,就只不准你亲近她。你瞒得我好,我也瞒得你好。那时候,我看你生气不生气?"公子越听这话,越加可疑,便说:"究竟不知谁无端的造我这番黑白?其中还有些无根之谈,这事却不是当耍的。"张姑娘道:"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有凭有据,怎么说是无根之谈呢?"公子道:"不信你竟有甚么凭据?拿凭据来把我看。"张姑娘听了,不响一声,站起身来走到外间,便向大柜里取出个大长的锁儿匣来,向他怀里一送,说:"请看。"公子打开一看,却是簇簇新新的一分龙风庚帖。从那帖套里抽出来,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原来自己同何玉凤的姓氏、年岁、生辰,并那嫁娶的吉日,都开在上面;不觉十分诧异,说道:"这……这……这是怎的一桩事?我莫不是在此作梦?"张姑娘道:"我原说作梦,你只不信;如今是梦非梦,连我也不得明白了。等你梦中叫的那个有情有义的玉凤姐姐来了,你问她一声儿看。"公子只急得抓耳挠腮,闷了半日,忽然的跳下炕来,对着张金凤深深打了一躬,说道:"今日算被你把我带进八卦阵九疑山去,我再转也转不明白了,倒是求你快说明白了罢!"张姑娘不觉嫣然一笑,说道:"也奈何得你够了。你且坐下,听我慢慢的讲。"这才把这桩事,从头至尾,并其中的委婉曲折,详细向他告诉了一遍。

公子一想,既是父母之命,又是媒妁之言,况又有舅母从中成全,贤妻这般作合,还有甚么不肯的去处?便乐得他无话

可说,只得望着张姑娘呵呵的傻笑。张姑娘料他再无别说了,便问他道:"如今我倒要请教:你到底是要她呢,还是不要她呢?"公子笑道:"她果然既来之,则安之;我也只得因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了;依然逃不出我这几句圣经贤传。"张金凤听了,倒羞得两颊微红,不觉的轻轻的啐他一口,便作了这回书的结扣。这正是。

牵牛暗被天孙笑,别向银河渡鹊桥。

那何玉凤究竟是出家,抑是出嫁?下回书交代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s
推荐阅读: pt是我家歌词 大内高手是什么意思 重生职业反派好看吗 英雄志完结了吗2021 长针眼了怎么快速解决 大侠,请多指教的副标题是 我的男友是正太 三国之兵临天下最新章节 黑白世界的权力游戏官路迷途 黑天黑地黑道情电视剧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