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侠女奇缘

关灯
护眼
第三十六回 满路春风探花及第 一樽佳酿酾酒酬师(1 / 2)
强烈推荐: 催眠护符末世篇 保安老李和女研究生的鱼水之欢 一个女人的故事 始皇的女神姐姐 【快穿】肉玩具系统(H,简体) 排骨饭情妇 痴情悍将 浅浅蓝天 冰雪蜕变完美女王

公子一一答应。"那:"太太道,连那号筒子的,没地方见大秽。"都好将:又笑道?没法儿我挨到出了:才走动的?"公子道:"倒不是没有,第一场到了第三天,就难了。再到了第三场的第三天,就只水喝不得,"亲家太太又问,"难道。"太太啧啧两声,皱着眉道:敢则这么苦,"你听听。"安老爷便道:"然则带兵呢?食不甘味,成日里卧,又将如何?"舅太太说:"不是姑老爷一说话我就要班文儿,难道出兵就忙得连个毛厕也顾不得上吗?"老爷只说:"一个人不读书,再和他讲不清的。"因又问公子,看见几篇文章,公子一一回答了。

不是认得几个字儿就胡开得笔,混动得手的。从此再不敢强不知以为知了。

这日当安老爷、安太太说话的时节,那长姐儿正在一旁侍候,她听得老爷、太太这番话,一时便想到生怕老爷为着大爷动气,太太看着大爷心疼,大爷受了老爷的教导,脸上下不来,看着太太的怜惜,心里过不去;两奶奶,既不敢劝老爷,又不好救太太,更不便当着人周旋大爷。这个当儿,象我这样的受恩深重,要不拿出个天良来,多句话儿,人家主儿不是花了钱粮米白养活奴才吗?想到这里,她便搭讪过来,看了看唾沫盒儿得洗了,便拿上唾沫盒儿,一溜烟出了上屋后门,绕到大爷的后窗户跟前,悄悄的叫了声:"大奶奶。"又问道:"大爷在屋里没有?"张金凤正在那里给公子做年下戴的帽片儿。何小姐这些细针线虽来不及,近来也颇动个针线,在那里学着给婆婆作竖头领儿。这个当儿,针是弄丢了一枚了,线是揪折了两条了;她姐妹正在一头说笑,一头作活,听得是长姐儿的声音,便问说:"是姐姐吗?大爷没在屋里,你进来坐坐儿。"她道:"奴才不进来了,老爷那里嗔着大爷,总不在跟前儿呢!得亏太太给遮掩过去了。大爷上那儿去了,二位奶奶打个人儿告诉一声儿去罢。不然,二位奶奶就上去答应一声儿。"她说完了,便踅身去洗了那个唾沫盒儿,照旧回到上房来侍候。

台上唱的,正是《蝴蝶梦》里的说亲回话,一个浓眉大眼、黑不溜秋的小旦,唧嘈了半天,下去了不大的工夫,卸了妆,也上了那间楼。那胖子先就嚷道:-状元夫人来矣!"那近视眼脸上那番得意,立刻就象真是他夫人儿来了。我只纳闷儿,怎么,状元夫人来到了北京城,也下戏馆子串店儿呢?问了问不空和尚,才知那个胖子姓徐,号叫作度香,内城还有一个在旗姓华的,这要算北京城城里城外属一属二的两位阔公子;水蛇腰的那个东西,叫作袁宝珠,我瞧他那个大锣锅子,哼哼哼哼真也象他妈的个元宝猪;原来他方才说那肚香肚香,就是叫那个胖子呢!我这才知道小且叫老爷,也兴叫号,说这才是雅。

一时柳条儿端了洗手水来,慌慌张张的问张姑娘道:"奶奶有甚么止疼的药没有?咱们内厨房的老尤擦刀,割了手上的一个大口子,张牙咧嘴的嚷疼,叫奴才和奶奶讨点儿甚么药上上。"何小姐便问:"割得重吗?"她道:"挺长挺深的一个大口子,鲜血直流呢!"何小姐便叫戴妈妈道:"你叫人把我那个零星箱子抬来,把个药匣拿出来。"一时抬来,拿锁匙开开,只见箱子里都是些大小匣子,以至零碎包囊儿都有。何小姐从一个匣子里拿出一个瓶儿,倒了些红色子药,交给戴妈妈道:"给他撒在伤口上,裹好了,立刻就止疼,明日就好了。"随即收了那药,便向花铃儿说道:"你把这几个匣子,留在外头罢!"花铃儿答应着,一面往外拿。公子一眼看见里面有一

这里张姑娘攒着眉,带着笑,向何小姐道:"我的姐姐,你老人家是怎么了?

何小姐看了一遍,粗枝大叶,也还讲得明白;却不知这是那书上的格言,还是公公的庭训,只觉得句句说得有理。暗说:"原来老人家弄个笔墨,也是这等丝毫不苟的!"因又看那东隔断方窗上头,也贴着个小小横额子,却是碗口大的八分书,写的是:"弋雁听鸡。"上款是龙媒老弟属,下款是克斋学隶。

你道这轿子,为何在当院子里就放下了?原来安老爷自从读《左传》的时候,便觉得时尚风气不古。这先配而后祖,又不是个正礼。所以自己家里这桩事,要拜过天地祖先,然后才入洞房。姑娘那里晓得这个原故。忽然静悄悄半天,只听得一声弓弦响,哧的就是一箭,从轿子左边儿射过去;接着便是第二箭,又从轿子右边儿射过去。说时迟,那时快,又是第三箭,却是的正射在轿框上,登的一声,把枝节碰回去了。姑娘暗想:"这可不是件事。怎么拿着活人好好儿的当鸽子射起来了?"大约再一箭,姑娘便要施展她那接镖的手段。早听得轿子旁边念道:彩舆安稳护流苏,云淡风和月上初;宝烛双双前引导,一枝花影倩人扶。"拦门第三请,请新人降舆举步,步步登云。请!"一时两边鼓乐齐奏,便听得有许多妇女声音,围近轿前,拔了葱管儿,掀开轿帘儿,去了扶手板儿,却是褚大娘子、张姑娘带着一对喜娘儿请新人下轿。姑娘左右扶定两个喜娘儿下了轿。只觉脚底下踹得软囊囊的,想是铺的红毡子。又听那人赞道:"请新贵新人面向吉方,齐眉就位,参拜天地。拈香……跪……叩……再叩……三叩……兴……"姑娘起初也不留心他叨叨的是些甚么,及至赞到那个"跪"字,只觉自己上个人,呼哧呼哧的已经跪下了,自己不由得也就随着他跪下。赞道叩,也就随着他磕头。原来姑娘平日也看过《聊斋志异》,此时心里忽然想道:"怪不得蒲柳仙作《青梅》,说那个王阿喜,道是她-遂不觉盈盈而自拜也-这句文章,真算得留人的身分,知人的甘苦。敢是这桩事挤住了,竟自叫人没法儿。"一时拜罢起身。又听那人赞道:"上堂遥拜祖先。"那张、褚两个引着喜娘几,便扶定新人上了三层台阶儿,过了一道门槛儿。走了几步,又听旁边仍照前一样的赞道:"两跪……六叩……起来。"又听得赞道:"请翁姑上堂,高升上坐,儿妇拜见。"紧接着又赞了一声道:"揭去红巾。"便听安太太那里嘱咐公子道:"阿哥,你可慢慢儿的。"姑娘在盖头里低着头看着地下,只见眼前来了一双靴子脚,又见张姑娘一手拉起个盖头角儿,一手把着新郎的手,用一根红纸裹的新秤杆儿,把那块盖头往下只一挑,挑下来。姑娘好眼亮啊!

自己也有几分姿容,丈夫又有些儿淘气,既没那见解规劝他,又没那才情笼络他。房里只有几个童颜鹤的婆儿,鬼脸神头的小婢;只见丈夫和外人说句话,便要费番稽查,望一眼也要加些防范,甚至前脚才出房门,后脚便差个内行探子前去打探;再不想丈夫也是个带腿儿的,把他逼得房帏以内,生趣毫无,荆棘满眼,就不免在外眠花宿柳,荡检逾闭。丈夫的品行也去了,她的声名也丢了,她还在那里贼去关门,明察暗访。这种醋吃得可笑。一种是不自量的吃醋。自己不但不能料理薪水,连丈夫身上一针一线也照顾不来。作丈夫的没奈何,弄个供应栉沐衾绸的人,也算照顾了自己,也算帮助了她,于她何等不妙!她不是左丢一鼻子,便是右扯一眼,甚至指桑骂槐,寻端觅衅。始而那丈夫还顾名分,侍妾还拘礼法,及至闹到糊涂蛮缠讲不清了,只好尽她闹她的,人家过人家的,她可竟剩了犯水饮害肝气疼了。这种醋吃得可怜。一种是浑头没脑的吃醋。

我只问姐姐,一般儿大的人,怎么姐姐给我说人家儿,这庚帖就可有可无;九公和褚大姐姐给你说人家儿,两头儿合婚,有了庚帖还不依,这话怎么说?姐姐请讲给我听。"张金凤说话的这个当儿,她母亲只愁眉苦脸的,一声儿不言语,坐在那里噗哧噗哧,一袋的一袋的吃那老叶子烟儿。安太太和褚大娘子二人只管说些闲话,却是留神细听张金凤的话,细看何玉凤的神情,只见何玉凤听了这段话,低寻思,默默不语。你道她这是甚么原故?原来姑娘被张金凤一席话,把她久已付之度外的一肚子事由儿,给提起魂儿来,一时摆布不开了。她只在那里口问心,心问口的盘算道:"且住!要讲算命圆梦这些不经之谈,我可自来不信。

到了两心相印,只要姑娘眼皮儿一低,腮颊儿一热,含羞不语,这门亲事就算定规了。至于姑娘当日在青云山庄,因她父亲为她的姻事,含冤负屈,焚香告天,臂上刺了守宫砂,对天设誓,永不适人的这个隐情,便是佟舅太太和她同床睡了将及一年,她的乳母丫头贴身服侍她更衣洗浴,尚且不知!这安老夫妻、邓家父女四位怎的晓得?所以弄到这边邓老头儿,才拿起那把冰斧来,一斧子就碰在钉子上卷了刃了。那边安老先生见风头不顾,

如今到了家,这几日天也长了,我才打点出来,这衣裳呢,都交给裁缝作去了。

安老爷、安太太这个当儿,倒计议了许多紧要正事。

再转念一想:这安、张、邓、褚四家,通共为我一个人,费了多少心力,并且各人是各人的尽心尽力,况又这等处处周到,事事真诚;人生在世,也就难得碰着这等遭际,因此她把离情打断,更无多言,只有一心一意,跟着安老爷、安太太北去。

这是邓九公的心事。褚大娘子心里,想的是一个人,托生给人作个女儿,虽说和那作儿子的,侍奉终身不同,却是同一尽孝,都该报答这番养育之恩。只是作个女儿,到了何玉凤这样光景,也就算强似儿子了。但是天不成全她,遇见这等时运,也就没法儿,何况于我!纵说我随了老父朝夕奉养,比她强些,老人家已是老健春寒秋后热;譬如朝露,去日无多;那时无论我心里怎样的孝养,难道就能盼定了人家褚家子弟,永远接续邓家香烟不成?这是褚大娘子的心事。至于他父女两个心疼那姑娘,舍不得那姑娘,却是一条肠子。又因这疼她舍不得她的上头,却又用了一番深心,早打算到姑娘临起身的时候,给她个斩钢截铁,不垂别泪,因此要趁着今日,把这一腔离恨,哭个痛快,便算和她作别;临期,好让她不着一丝牵挂流连,安心北上,去走她那条"立命安身"的正路,正是一番"英雄作用,儿女情肠"当下父女两个,悲悲切切,抽抽噎噎,哭得十分伤惨。安老爷和张老早把邓九公劝住。安太太和张妈妈儿,也来劝褚家娘子;张姑娘即便去劝玉凤姑娘。安太太向褚家娘子道:"姑奶奶,歇歇儿罢,倒别只管招大姑娘哭了。"只这一句,越引起褚大娘子舍不得姑娘的心事来,委委屈屈,又哭个不住。哭了半日,才慢慢的都劝住了。褚一官同了众人,便把饭菜撤下去。邓九公嘱咐说道:"姑爷这桌菜,可不要糟蹋了;撤下去就蒸上,回来好打里头吃。"褚一官一面答应,便同华忠等把桌子擦抹干净出去。

安老爷自从到了二十八棵红柳树邓家庄,又访得青云堡,见了褚一官、褚大娘子,这才见着邓九公。自从见了邓九公,费了无限的调停,无限的婉转,才得到了青云峰,见着了这位隐姓埋名,昨是今非的十三妹。自从见了这位姑娘,又费了无限唾沫,无限精神,才得说的她悉心忏悔,五体皈依。一直等安太太、安公子、张姑娘,以至她的奶公奶母丫鬟,异地重逢,才算作完了这本戏文,演完了这段事情,才得略略的放心。他便对邓九公说:"九兄这事情的大局已定,我们外面歇歇,好让她娘儿们说说话儿,各取方便。"邓九公本就嚷了半天,听了这话,正中下怀,忙说:"很好!咱们也该喝两盅去了。"又告诉褚大娘子道:"劝姑娘吃些东西。哭只管哭,可不要尽只饿着。"唠叨了一阵,这才陪了老爷、公子出来。

且莫管他呵呵大笑。再说何玉凤听了这话,连忙向安老爷道:"伯父,你的话,说的尽性尽情到这个地步,真真的好比作-吹泥絮上青云,起死人肉白骨你侄女若再起别念,便是不念父母深恩,谓之不孝;不尊伯父教训,谓之不仁。既是承伯父这等疼爱侄女,侄女倒要撒个娇儿,还有句不知进退的话要说。伯父你若依得我,我何玉凤死心塌地的跟了你去。"这位姑娘,也成累赘咧!这要按俗语说,-这可就叫作难掇弄。却也莫怪她难掇弄,一个女孩儿家,千金之体,一句话就说跟人走了,自然也得自己踮个地步,留个身分。安老爷听她还有话说,便问道:"姑娘,你更有何说?"她道:"我此番扶了母亲灵柩,随伯父进京,我往日那些行径都用不着;从此刻起,便当立地回头,变作两个人,守着那闺门女子的道理才是。第一,上路之后,我只守了母亲的灵,除了内眷,不见一个外人。"安老爷道:"这是一,第二呢?"她又道:"第二,到家之后,死者入土为安,只要三五亩地,早些合葬了我父母便罢,伯父切不可过于糜费,我家殁化生存,才过得去。"安老爷又问:"第三呢?"她道:"第三,却要伯父给我挨近父母坟茔,找一座小小的庙儿,只要容下一席蒲团之地。我也不是削出家,我也不为舍身修道,只为一生守着我父母的魂灵儿,庐墓终身。这便是我何玉凤的安身立命了。"只听这个,姑娘心眼儿使得重不重,脚步儿站得牢不牢?这若依了那褚大娘子昨日笔谈的那句什么不如此如此的话,再加上邓九公大开辕门的一说,管都费了许多的精神命脉,说《列国》似的说了一天。这句话里,有个反脸不回京的行市,果然又不出安老爷所料。

这日,他自己出门,偶然看见拉盐车驾辕的一匹铁青马。那马生得来一身的卷毛,两个绕眼圈儿,并且是个白鼻梁子,更是浑身磨得纯泥稀烂。他失声道:"可惜这等一个骏物,埋没风尘。"也不管那车夫肯卖不肯,便垂手一百金,硬强强的买来。可煞作怪,那马凭他怎样的摸索,风丝儿不动。他便每日亲自看着,刷洗喂养起来。那消两三个月的工夫,早变成了一匹神骏。他日后的军功,就全亏了这匹马,此是后话。

读者,从来俗语说的再不错,道是"无心人说话,只怕有心人来听"何况是两个有心的装作个无心的,彼此一答一和说话;旁边听话的,又本是个有心人,从无心中听得心里的一句话,凭她怎的聪明,有个不落圈套的么?所以姑娘起先听着邓九公、褚一官和那庄客三人说话,还不在意,不过睁着两只小眼睛儿,拨瞪儿拨瞪儿的在一旁听热闹儿。及至褚一官问出那句背着张弹弓的话,邓九公又问出一句那背弹弓的人,约莫五十岁光景的话,正碰在心坎儿上。因问邓九公道:"师傅,你老听,这岂不是那个话来了吗?"邓九公又装了一个愣,说:"那话呀?"姑娘道:"瞧瞧你老人家,可了不得了,可是有点子真悖悔了。我前日交给你老人家那块砚台的时候,怎么说的?"邓九公道:"是啊!要果然是这桩事,可就算来得巧极了。一则那东西,是你一件家传至宝;我如今又不出马了,你走后,我留它也是无用,倒是你此次远行带去,是件挡枪的家伙。就只是这块砚台,偏偏的我前日又带回二十八棵红柳树西庄儿上收起来了;如今人家交咱们的东西来,人家的东西咱倒一时交不出去,怎么样呢?"褚大娘子一旁说道:"那也不值得甚么!叫他姐夫出去,见见那个人,叫他把弹弓子留下,让他到咱们东庄儿往两天;等人家完了事,再同了他到西庄儿取那块砚给他,又有甚么使不得的?"十三妹先说有理。邓九公也和褚一官道:"也只好这样!姑爷,你就去见见他,留了那弓。我不耐烦出去了。"褚一官便丢下这里的事,忙着穿衣服戴帽子。

安公子忍不住,回过头去,-把茶喷了一地。邓九公道:"很好,就是那么着,你只别来搅,耽误人家的事。"一时茶罢笑止。邓九公道:"如今这个人的来历,是彻底澄清的明白了。只是老弟用何等妙计,能叫她照方才说的那样叨教呢?"安老爷道:"从来只闻定计报仇,不曾见过定计报恩。然而这个人的性情,非用条妙计,断断制她不住,你我这报恩的心,也无从尽起。等我写出一个节略来,大家商议。"说着就提笔,一条一条的写了一大篇,便望着邓九公、褚家夫妻道:"我们此去,我不必讲,自然是从送还这张弹弓说起。

正唱到黄三太打败了窦二墩,大家贺喜,他家里采报说:-生了黄天霸了-大家都说:-这戏唱得对景,我们邓九太爷,将来一定也要得这样一位相公-就这个一杯,那个一盏,冷的热的,轮流把我一灌,我可就喝得有些意思了。"正在高兴,忽见我庄上看门的一个庄客跑进来,报说:外面来了一个人,口称前来送礼贺喜;问他姓名,他说见面自然认得。我苹吩咐那庄客说:-莫问他是谁,只管请进来,大家吃酒看戏-一时请了进来,只见那人身穿一件青绉绸夹袄,斜披件喀喇马褂儿,歪戴欢乐亭帽儿,脚穿一双攀熟皮子鞋,身上背着蓝布缠的一桩东西,虽看不见里面,约莫是件兵器;后边还跟着个人,手里托着一个红漆小盒儿,走上厅来,把手一拱,说道:-请了!-只此两个字,他就挺着腰,叉着只脚,扭过脸去,拢着拳头站着。我心里说:-这个贺喜的来得古怪呀!-因问他:-足下何来?-他道:-姓邓的,你非不认得我,我非不认得你,休推睡里梦里。今日听得你摘鞍下马,贺喜庆功,特来会你-我仔细一看,那人却也有些面熟,只是猛然里想不出是谁,因对他说:-足下,恕我眼拙,一时想不起那里会过-他道:-我叫海马周三,你我芒牛山曾有一鞭的交情-这句话令我想起来了。五年前后,我从京里保镖,往下路去。我的同行有个金振声,他从南省保镖往上路采,对头走到芒牛山,他的镖货被人吃了去了;是我路见不平,赶上那厮打了一鞭,夺回原物。他因此怀恨,前来报仇;趁着我家有事,要在众人面前,珂碜我一场。我说:朋友,你错怪了我了。这同行彼此相救,是我们一个行规。况这事云过天空,今日既承下顾,掀过这鞭子去,现成儿的酒席,咱们喝酒,你我就借着这杯酒解开这个扣儿,作过相与,你道如何?-早有那些在座的一同上前解和。老弟,你道我看众朋友的面上,也算忒让了他了罢。

不想公子这一喊,早惊动了马台石上坐的那个人;只见他听得这边嚷,回头望了一望,连忙把怀里的孩子交给那村童抱了进去。又手遮日光,向这边一看,就匆匆的跑过来,相离不远,只见手一拍,口里说道:"可不是我家小爷?"公子正不解这人为何奔了过来,及至一听声音,才认出来不是别人,正是他嬷嬷爹华忠。原来华忠本是个胖子,只因半百之年,经了这场大病,脸面消瘦,须苍白,不但公子认不出他嬷嬷爹来,连随缘儿都认不出他爸爸来了。一时彼此无心遇见,公子一把拉着嬷嬷爹;华忠才想起给公子请安。随缘儿又哭着,围着他老子问长问短。华忠道:"咳!我这时候没那么大工夫和你诉家常啊!"因问公子道:"我的爷,你怎么直到如今还在这里?

那个当儿,山阳县的县官,早到公馆伺候去了。原来外省的怯排场,大凡大宪来拜州县,从不下轿;那县官早隐了不敢出头,都是管门家丁,同着值房书吏,老远的迎出来,道旁迎着轿子,把他那条左腿一跪,把上司的拜帖,用手举得过顶钻云,口中高报说:"小的主人,不敢当大人的宪驾。"如今这山阳县门上,听得钦差来拜他们太爷,他更比寻常跪得腿快,喊得声高。只见那钦差也不用人传话,就在轿里吩咐道:"我不是拜你主人来了。"那门丁听了,吓得爬起来,找了条小路,往后就跑。此时但恨他爷娘少生两条腿。将跑到县门,钦差的轿子已到。他又同了衙役,门前伺候。又听得钦差问道:"有位被参的安太老爷,想来是在监里呢?"门子忙跪禀逆:"不在县监,即在县头门里典史衙门土地祠。"钦差便命打道典史衙门,把个管狱的典史,登时吓得浑身乱抖,口里叫道:"皇天菩萨!自从周公作周礼,设官分职,到今日也不曾听得钦差拜过典史,这是什么勾当,呀!"慌得他抓了顶帽子,拉了件褂子,一路穿着,跑了出来,跪在门外,口中高报:"山阳县典史叩接大人。"轿子过去了良久,他还在那里长跪不起。两边众人都看了他,指点着笑个不住。他也不知众人笑他何来。

说话间,安公子也过来了,便把方才的话,明白告诉张老。

这却与那等女儿娇得惯、老儿臊得惯的大不相同。

说着,一同去了。这时候,张家母女二人,把行李金银,一一包捆妥当。张老喂上牲口,同安公子进来,又叫那老婆儿帮着,三个搬运了几次,才得运完装好。只见张老又忙忙的回来,向十三妹道:"姑娘,我又想起件事情来了。咱们走后,万一天明进来一个人,这一院子的死和尚,可怎么好哇?"十三妹笑道:"这个都有我;只管放心走路,横竖不与你我相干。"张老道:"这样是很好。我可招呼车去了,你们娘儿们收拾收拾,也是时候儿了,上车罢!"十三妹诸事已毕,便叫安公子去屋里找笔砚来用。安公子道:"此时要笔砚何用,我这里现成。"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布包来打开,只见里面包着一块圆式砚台,用檀木盒儿装着。那块石头细腻精纯,那砚石盒子上面,又密密的镌着铭跋字迹,端的是块宝砚。安公子又在鞋掖里取出笔墨来,研好了墨,连笔递将过去。那十三妹左手托了砚台,右手把笔蘸得饱了,跳上桌子,回头叫安公子举灯照着,她便在那正中房门的北墙上,笔墨淋漓,写了二行大字。安公子一面拿灯光照看,一面眼睛随着笔,一字一字的往下看。接着口中念道:贪嗔痴爱四重关,这阉梨重重都犯;他杀人污佛地,我救苦下云端,铲恶锄奸;觅我时,和你云中相见。

"等我把家伙先拣下去,归着归着。"十三妹道:"还管他归着家伙吗?你老人家倒是泡壶茶来罢。"张老一面去泡茶,安公子帮着张老婆儿,忙着把家伙都撤去,都堆在廊下。一时茶来了,大家嗽口喝茶。张姑娘同母亲方才在窗台儿上,各人找着自己的烟荷包烟袋,吃了一袋烟,大家照旧在堂屋里归座已毕。十三妹对众人说道:"饭儿是吃在肚子里了,上路的主意,我也有了,就是得先和你两家商量。你两家四位里头,一边是到下路去的,一边是到上路去的。两头儿都得我护送,我纵有天大的本事,我可不会分身法儿,我先护送你们那一头儿好?"安公子道:"姑娘先许的送我,自然送了我去。"十三妹道:"这是你的主意。人家爷儿三个呢?在这庙里饿着,等人命官司!"安公子道:"不然,他有爷儿三个,还怕路上没照应不成?"十三妹道:"梦话,这里弄了这样一个还未完,自然得趁天不亮走,半夜里难免不撞着歹人;即或幸而无事,你瞧这爷儿三个,老的老,少的少,男的男,女的女,露头露脑,走到大路上,算一群逃难的,还是算一群拍花的呢?遇见个眼明手快作公的,有个不盘问的吗?一盘问有个不出岔儿的吗?你算是没事了;你也想想这句话,说得出口呀!"说毕,也不和他再谈,回头向着张老夫妻说:"你二位老人家的意思怎么样?"三人还未及答言,张金凤是个有心思的,她可把正话儿反说着,便对十三妹道:"姐姐原是为救安公子而来,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我爷儿三个,托安公子的一点福星,蒙姐姐救了性命,已经是万分之幸,不见得此去再有什么意外的事;即或有事,这也是命中造定,真个的叫姐姐管我们一辈子不成?"十三妹也不答言,又回转头来向着安公子道:"你听听人家这个说话,你听着脸上也下得来呀!心里也过得去么!"把个安公子问得诺诺连声,不敢回答。只见十三妹欠身离座,向张老夫妻道:"这桩事,须得你二位老人家作主。要得安然无事,除非把你两家合成一家,我一个人儿就好照顾了。"张老道:"怎么合成一家呢?"十三妹道:"如今且把上路的话搁起。我的意思,要先给我这妹妹提门亲,给你二位老人家招赘个女婿,可不知你二位愿意不愿意?"张金凤听了,站起来就走。十三妹离座,一把拉住,按在身旁坐下说:"不许跑。"把个张姑娘羞得无地自容,坐又不安,走又不能,只听她父亲说道:"姑娘,我一家子的性命,都是你给的。你说什么,有个不愿意的?只是这个地方,这个时候,那里去说亲去呀?"十三妹道:"远不在千里,近只在目前"因指着安公子道:"就是他,你二位相看相看,中意不中意?"张老跳起来说:"姑娘,这是哪里话,他是个官宦人家,我是个乡老儿,怎么攀配得起?罪过!罪过!"十三妹道:"这话你们不用管,只说愿意不愿意!"张老听了,瞅着老婆儿,老婆儿瞅着女儿。

安公子说道:"姑娘,我安龙媒枉读诗书,在你覆载包罗之下,全然不解。如今看了你这番雄心侠气,竟激动我的性儿了,我竟要借你这把钢刀一用。"说着,伸手就拿那刀。十三妹一把按住,问他道:"你这又作甚么?这个东西,可不是耍儿的,一个不留神,把手指头拉个挺大口子,生疼要流血的,你嬷嬷爹又没在跟前,谁给你砍呀!"只见他满脸通红,说道:"这也顾不得许多了。姑娘!你务必借我一用。"十三妹说:"你要作甚么罢?"安公子道:"我要寻着那两个骡夫,把这大胆的狗男女,碎尸万段,消我胸中之恨。"十三妹道:"这桩事不劳费心,方才那位大师傅不曾取你的心肝的时候,二师傅已就把他两个的心肝取了去了。你要不信,给你个凭据看看。"

"那妇人道:"我还说话吗?我只打量你们把我当哑吧卖了呢!"说着,又磕着脖子抽了两口潮烟,伸了烟袋,灭了火纸。她就站起来满地张牙舞爪的说道:"说,这不当着他们两老儿的么?你也不是外人,我讨个大,说咱们姐儿们,今儿碰在一块儿算有缘。"那穿红的女子说:"你站着,别同我论姐儿们,我是我,她是她,你是你。"那妇人道:"亲热点儿倒不好?我今儿怎么碰见你们姐儿们,都是这么硬巴棍子似的呢!"那穿红的女子,催她说道:"你说罢!别累赘。"她才接着说道:"我贱姓王,呸,我们死鬼当家儿的姓王!他们哥儿八个,我们当家儿的是第六的。人家都知道挣钱养家,独他好吃懒做,喝酒耍钱,永远不知道顾顾我;我全仗着人家大师父一个月贴补个三吊五吊的。赶他死了,我说这还守个甚么劲儿呢,我可就跟了这庙里的大师傅来了。要提起人家大师父来忒好咧,真别辜负了人家的心!你们瞧,我这脑袋上都是镀金的,这件衣裳是买了整匹的花儿绉绢现裁的,我这裤子汗衫儿都是绸子的。总说了罢,算道万丝儿把我裹着呢。吃的更不用讲了,天天的肥鸡大鸭子,你想咱们配么?"那女子说道:"别咱们!你是你。"妇人道:"我就是我。我到了这庙里没半年,人家大师傅花的那钱,打我这么个银人儿都打出来了。就是一样儿活重些儿。"这女子问道:"你这样好吃好穿,还有甚么重活叫你作呀?"妇人道:"你不知道我们这庙里爷儿六七个呢!大师父是个当家的;二师父是个带儿修行,好本事浑身着的哪;还有个小大师父、小二师父,小大师父打得一手好拳,小二师父是个扫脑儿也不搦。还有个三儿。你等一会,大师父来了,你都见得着的。他们爷儿五哇,洗洗涮涮、缝缝连连都得我……我一个人儿张罗得过来吗?可巧今儿个早起,她们娘儿们来了,我们大师父就要把她们留下,我乐得甚么似的,谁知大师父那么耐着烦儿俯给她,她还不愿意!人家拿出来的大红绸子,她也不要;还有五两的中锭、整个儿的大元宝,她也不要。

少刻这院子里定有-场的大闹,你要爱看热闹儿,窗户上通个小窟窿,巴着瞧瞧使得。可不许出声儿!万一你出了声儿,招出事来,弄得我两头儿照顾不来,你可没有两条命。小心!"说着,噗的一声先把灯吹灭了,随手便把房门掩上。公子一见,又急了说:"这是作甚么呀?"那女子说:"不许说话!上炕看着那包袱要紧。"公子只得一步步的蹭上炕去,也想要把那包袱提起来,提了提没提动,便两只手拉到炕上边,一屁股坐在上头,谨遵台命,一声儿不哼,稳风儿不动,听她怎生个作用。

她从山下经过,耳轮中正听得白脸儿狼说"咱们有本事,硬把他被套里的那二三千银子搬运过来,还不领他的情呢!"的这句话,心中一动说:"这不是一桩倚势图财的勾当么?"她便把驴儿一带,绕到山后,下了驴儿,从山后上去,隐在乱石丛树里窃听多时,把白脸儿狼、傻狗二人商量的伤天害理的这段阴谋,听了个详细。登时义愤填胸,便依着那两个骡夫说的路数儿,顺了大道一路寻来,要访安公子,看看他怎生一个人,怎样一个来历。及至到那悦来老店访着了,见安公子那一番举动,早知他是不通世路艰难、人情利害的一个公子哥儿。看着不由得心中却是可笑,又是可怜;想着这番情由,又不觉得着恼。因此借那块石头,作了一个见面搭话的由头。谁想安公子面嫩心虚,又吞吞吐吐的不肯道出实话,她便点破了疑团,一席话激出公子的实话来,才晓得安公子是个孝子。又恰恰的碰上了她那一腔酸心恨事,动了个同病相怜的心意,想救他这场大难。方才又明听得两个骡夫商量,不给褚一官送那封信去,便是安公子不受骡夫的赚,不肯动身,又叫他一人怎样的登程;因此自己便轻轻儿的把这桩不相干、没头脑的事儿一肩担了起来。想着先走这趟,把这事弄个彻底周全,也不值得问这两个骡夫,自己自然有个叫他好好的送安公子稳到淮安的本领;故此临行谆谆的嘱咐公子,无论骡夫怎样个说法,务必等她回来见面再行。

跑堂儿的走后,那女子进房去,先将门上的布帘儿高高的吊起来,然后把那张柳木圈椅挪到当门,就在椅儿上坐定。她也不茶不烟,一言不,呆呆的只向对面安公子这间客房瞅着。

从来说:"父子至性"有了安老爷这样一个慈父,自然就养出安公子这样一个孝子。他这一段是从至性中来的,正所谓儿女中的英雄,一时便有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意思。旁人只说是慢慢的劝着,就劝转来了;那知他早打了个九牛拉不转的主意,一言抄百总,任是谁说,算是去定了。话休絮烦。

怎么倒先定钱粮数目呢?况且叫我批定,又怎样个约略核计多少呢?譬如就照前日现勘的丈尺,据先生你看,应用多少钱粮?"那师爷说:"要照现勘的丈尺,多也不过百十金罢了。"老爷说:"可又来!就着这数目据实报出去就是了。"那师爷连连摇头说:"这是作不来的!"老爷便问:"这又怎么讲呢?"那师爷道:"承东家不弃,请晚生在这衙门帮办公事,可不敢不倾心吐胆的奉告。我们这些河工衙门,这-据实-两个字,用不着,行不去的哪!即如东家从北京到此,盘费日用,府上衙门,内外上下,那一处不是用钱的;况且京中各当道大老,和本省的层层上司,以至同寅相好,都要应酬的,倒也不容易。这也在东家自己,晚生也不敢冒昧多说。但是就我们这衙门讲,晚生是有也可,没有也可,倒也不计较。户、这内面门印跟班,以至厨子火夫,外面六房三班,以至散役,邵一个不是指望着开个口子,弄些工程吃饭的?此犹其小焉者也。再加那工程一出来,府里要费,道里要费,到了院费,更是个大家;这以后委员勘工要费,收工要费,以至将来的科费部费,层层叠叠,那里不要若干的钱?东家是位高明不过的,请想想:可是"据实-两个字行得去的?"老爷听了这话,心下一想:"要是这样的顽法,这岂不是拿着国家有用的帑项钱粮,来供大家的养家肥己,胡作非为么?这我可就有点子弄不来了!"因向那师爷说道:"据先生你讲起来,这外费是设法的了。至于我家的家人,断乎不必,我的这层更不消提起。"那师爷见不是路,果然不愿意。但是三分匠人,七分主人,无法只得含含糊糊的,核了二三百金的钱粮,报了出去。从此衙门内外人人抱怨,不说老爷清廉,倒道老爷呆气。

安太太听了说道孙:"老爷也忒虑得远,我只说万事都是尽人事,听天命,自有个一定。"老爷说:"太太这话却倒不错!"说话间,一时吃罢了饭,便有几家拜从看文章的门生学生,赶来道喜。人来人往,应酬了一番,那天就不早了,安老爷才得进城,到了住宅,早有部里长班送信,告知老爷中在第几房,并房师的官衔姓名科分住处。从次日起,便去拜房师,拜座师,认前辈,会同年,会同门,公请老师,赴老师请,刻齿录,刻朱卷。那房师、座师,见了都说:"一见你这本卷子,便知为老手宿儒,晚成大器。如今果然,可见文有定评。"说着,十分叹赏。这安老爷一连忙数日,不曾得闲;直等谢恩领宴诸事完毕,才得略略安静。

看院子里那些预备带领引见的官员,都在乾清门阶下侍候听旨。又有这班新进士的同乡同中,至亲本家,这日有事无事,都各各借桩公事来关切探听。还有一班好事些的,虽然与他无干,也要知道这科的鼎甲是谁。又有那些跟班的笔政爷们,更要窃听个消息,预备在大人跟前,当个鲜明差使。

一时那大院子,千佛头一般,挤挤擦擦,站了一院子人,都扬着脑袋,向那乾清门上望着。那门上站的一班侍卫公,不住的在那里吆喝:"积力汗!"积力汗者,清语声音也。恐人多声众,虽圣人远在深宫,一没听不见,防得是御前大臣碰见,普化天尊般的一声雷,那些侍卫公便持不住。

大家正盼望,见一个奏事黄门官,从门里出来,宣了状元、榜眼、探花、传胪的名次。人多地方敞,一时有听得真的,有听不清的。还有站得远些,挤在后面的许多人,一个个矮身踮脚,长身延颈,半日还不曾打听明白状元是谁,又彼此探问。

传说了会子,才知那一甲一名状元姓奚,江苏人,名叫奚振钟。

一甲二名榜眼姓童,浙江人,名叫海宴。一甲三名探花,便是正黄旗汉军人安骥。二甲一名传胪,却是个姓马的叫马行显。

那状元、榜眼、传胪的一班亲友听得,个个欢喜,所不待言。只忽听得本科探花点了个旗人,个个惊畏,都说:"这实在要算本朝破天荒的第一人了。"纷纷纳罕。那知当时清朝兵民畏法,官吏知法,大臣执法,圣天子神明乎法。原来那日进士前十本殿试卷子,圣人见那第三本,虽然写作俱佳,只是策文靡丽而欠实义,字体姿媚而欠精神,料不是个远大之器。及至看到第八名安骥,这本不但写得黑圆光润,那策文的经学史学两条,对得本本源源;漕政、捕政两条,对得条条切中利弊。

天颜大喜,便从第八名提前来,定了第三名,把那原定的第三名,改作第八名,因此安公子便占了个一甲三名的探花郎。

那后左门的那班新进士,见宫门一阵簪缨乱动,知是卷子下来了。时候离得越近,心里望得越紧。紧接着便是那班带引见的官,如飞而来。忽然见一个胖子,分开众人,两只手捧着个大肚子,两条腿踹落踹落的,跑得满头是汗,张着个大嘴,一上来便叫:"龙媒,龙媒!"众人又不知龙媒为谁。他一眼看见安公子,便跑到他跟前,只说了个恭喜两个字,便扶了安公子的肩膀,喘个不住,可再说不出话来了。安公子出于不意,倒被他吓了一跳。定睛一看,才认得是何麦舟。

这何麦舟便是安公子当日上淮安的时候,同管子金两个来帮盘缠的那人。安公子见他这个样子,只问说:"怎么了?"他才喘吁吁的伸了三个指头说:"龙媒恭喜,你点了一甲三名探花了。"安公子只是不信。这个当儿,早听那班带引见的官儿,一名一名叫到他的名字,果然一甲三名叫的是安骥。安公子此时惊喜交集,早同了那九个人,一个个跟着来到乾清门排班。

大家围着一看,只见状元清华丰采;榜眼凝重安详;到了那个探花,说甚么潘安般貌,子建般才,只他那气宇轩昂之中,不露一些纨绔;温文儒雅之内,不玷一点寒酸,真真是彝鼎圭章,熙朝人瑞。就连那个传胪,也生得方面大耳,一部浓须,象是个干济之才。众人不胜叹赏。那知这班草茅新进,初来到这禁卫森严地方,一个个只管是志等云飞,却都是面无人色。

十个人一班儿排在那里,只口中念念有词,低着头,俏默声儿的演习着背履历。不一刻,只见黄门官站在那高台阶上,说了句引,便鱼贯而入的带上去引见。

下来名次不动,静候次日升殿传胪。安公子回到宅里,想到这番意外恩荣,诸事不顾,一心只想飞回去见着父母,正不知二位老人家当如何欢喜。无如明日便是传胪大典,紧接着还有归大班引见,鼓宴谢恩,登瀛释褐许多事。授了职,便要进那座翰林院到任。事不由己,只是无法先差人回园,代给父师叩喜,禀知所以改点一甲三名的原故。

安老爷到了公子引见这日,分明晓得儿子已就取在前十名,大可放心了。无如望子成名比自己功名念切,加还几倍。一时又想到相公的满洲话儿平常,怕他上去背不上履历来。一时又虑到孩子腼腆,怕他起跪失了仪。从天不亮起来,坐在那里看两行书搁下,满屋里转一阵,写几个字搁下,又走到院子里望望。等到日已东升,这个心可按捺不住了,连忙洗了手,换上大帽子,到了自己讲学那间屋子去,亲自上书架子上,把《周易》蓍草拿下来。桌子擦得干净,布起位来,必诚必敬,跌了跌蓍草,卜安公子究竟名列第几;跌完却卜着"火地"晋卦。

一看那"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三句,便有些犹疑,心里暗道:"四大圣人这两卷《周易》,诚然万变无穷,我这点-易-学,却也有几分自信,怎的今日卜得这一卦,我竟有些详解不来。按这个-晋卦-的卦象,火在地上,自然是个文明之兆;康字岂不正合安字的字义;马字又是个骥字的左畔,分明是玉格的名字了。这昼日三接,不消说是个承恩之意;我心里却卜得是他的名次,难道会名列第三不成?哪有个旗人,会点了探花之理?不是这头解法。"又参详了半日说:"呀!不妙了!莫非他改了三甲了罢!"说着,又自己摇摇头说:"益不是,从没个前十名会改三甲的。况且他那策底子我看过的,若说有甚么毛病,那班读卷的老前辈,都是何等眼力,又怎的把他列到前十本去呢?"越想心里越不解。便收拾起来,回到上房,把这段话告诉太太和舅太太。舅太太说:"姑老爷,你不用尽着犹疑了!"因指着金、玉姐妹两个道:"前儿个我们娘儿三个说闲话,还提来着,我说:-你们一家子,只管在外头,各人受一场颠险,回到家来,倒一天比一天顺当起来了-她姐儿俩提起张亲家母去年的话来,还笑说:-这底下还要抢头名状元,作八府巡按呢!-我说:-你们俩不用笑,瞧起你们老爷、太太的居心行事,再碰上你们家的运,只怕我们这个少姑爷子,照鼓儿词上说的,竟会点个鼎甲,放了巡按,还定不得呢!-瞧瞧是应了我的话不是?"安老爷此刻一心正经,笑道:"这个怎的和那先圣《周易》讲得到一处?"正说着,只见晋升忙忙的跑进来说:"回老爷,有位老爷要拜会老爷。"老爷便怪着他道:"到底是谁要拜会我?只这样一位秃头老爷,我晓得他是谁?你说话怎么忽然这等糊涂起来了?"晋升道:"这位老爷没来过,奴才不认得。奴才方才正在大门板凳上坐着,见这位老爷骑着匹马,老远的就飞跑了来。到门口下了马,便问奴才说:-这里是安宅不是?-奴才回说:-是-奴才见他戴着个金顶子,便问:-老爷找谁?-他说:-你快请你们老太爷出来,我有话说-奴才问:-老爷,怎么称呼?要见主人,有甚么事?说明了,家人好回上去-他说:-你别管,只管回去罢!-说着,自己把马拴在树上,就一直跑进大门来了。奴才只得让到西书房去坐。他还说:-请你们快出来,我还要赶进城去呢!-"安老爷听了,也心中诧异,不及换衣服,便忙忙的出去见那位老爷。安太太、舅太太、张太太一时听了,更摸不着门子。不放心,忙叫了个小子,跟着老爷出去打听。

那位老爷正坐在西书房炕上,跷着条腿儿,叼着根小烟袋儿,腰里拿下火链来,才要打火吃烟;见一掀帘子,进来了个清瘦老头儿,穿着身旧衣裳。他望着勾了勾头儿,便道:"一块坐着,不识贵姓啊?"安老爷答道:"我便姓安,恕我家居,轻易不到官场;在场的诸位相好,都不大认识了。足下何来?到舍下有何见教?"他这才知是安老爷,连忙放下烟袋,请了个安说:"原来就是老太爷!"慌得安老爷躬身拉起说:"素昧平生,怎么行这个礼,这等称谓?请问外头,怎么称呼?"他才说道:"笔帖式姓贺,名字叫喜升,不敢回老太爷,外头人都称笔帖式是喜贺老大,我们大人打来了,叫道老太爷的大喜,说宅里的大爷中了探花了。"安老爷听他这话,说得离奇,疑信参半,忙问:"贵堂官是那位?"他才说:"包衣按班乌大人。笔帖式今日是堂上听事的班儿,我们大人把我叫到右门儿,亲口吩咐说:-才在案儿上见前十本的卷子下来,看见大爷的卷子,本定的是第八名,主子的恩典,把名次升到第三,点了探花了-差派笔帖式飞马来给老太爷送个喜信。还说:-因为老太爷是我们大人的老师,算烦笔帖式辛苦一趟-笔帖式抓了匹马就来了。方才笔帖式眼拙,没瞧出老太爷来,老太爷万一见着我们大人,还求美言两句。"说着,又请了个安。

老太爷此时心里的乐,才叫个梦想不到,那里还计较这些小节。看了看那位喜贺大爷的年纪,才不过二十来岁,不好叫他大哥,又与他无统无属,不好称他贺老爷。便道:"老弟说那里话,着实受乏了;改日我再亲去奉拜,先叫我小子登门道乏去。"说着,让他喝茶吃烟。那位喜贺大爷坐了一刻,便起身告辞说:"笔帖式还得赶到宅里销差去呢!"安老爷送到大门,看他坐了马,加上一鞭,如飞而去,才笑吟吟的进来。

这个当儿,安太太同金、玉姐妹,以至舅太太、张太太,早得了信了,彼此相见,阖家登时乐得神来天外,喜上眉梢。

泥金捷报,也早赶到了。这番称贺不必讲,比公子中举的时候,更加热闹。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s
推荐阅读: 三国志11封官规则 绣花毒后结局 野玫瑰蔚空 网游之红警帝国第三章 嫁人厚黑学在线阅读 归来快穿 - 食物巨塔 落花时节又逢君演员表 风流农夫在线看 邪气凛然 跳舞 妖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