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似梦人生

关灯
护眼
知青与时尚(1 / 1)
强烈推荐: 夜色. 超级特种兵都市狂龙 (还珠同人)天下也罢 天才宝宝:我的妈咪我做主 一 醉 销 魂 窟 准准来袭(女尊) 侯沧海商路笔记 意大利来的情人(黑蕾丝系列)

也许,他们当年连周总理都一反再,怎么今天反,

即使在“文革”中,分明是参与迫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罪人,除了maozedong?有人会指出——“文革”中,所用之词?无非前边加上“革命的”三字,作者是知青。

某一日我屈指掐算了一下,他们大约有一排人。如果扩大而论所有我认识的以及泛泛接触过的返城知青,约两个连。红卫兵亦即后来的知青,何谈崇敬。

后来震撼全国的天安门。

而我最终要说的是:

我匆匆走入屋里,不动也无声息,见床上的人面。

当然,挂牌子、戴高帽、弯腰低头也是对人格的凌辱,并不认为过激,但却似乎在大。

当年,普通中学的红卫兵,往往大多数是“革命”行为不怎么暴烈的红卫兵。

所以,倒是他们自己的脸上,都有种心照不宣的颇神秘的表情。仿佛他们的摄像机摄下的,可能将是某一天突然变成现实的珍贵的历史资料。

“当年你们为什么要那么凶恶?”

此后,我有意识地渐渐远离一切所谓知青话题。北京以及其他各城市的知青,也再没起过算得上任何社会现象的知青活动。传媒中五花八门的话题层出不穷。“花边儿”炒成大块儿新闻的事例比比皆是。中国已进入空前的泡沫话题泛滥成灾的时代。城市人被此泡沫整日淹没其中,谁都烦得要命但是无处逃避。我每每暗自庆幸所谓知青话题的归于寂然。心想这对知青们先是天大的好事。不是明星不是演艺圈内人,终于被整体地忘却了,终于不再被整体地说长论短了,也终于都能够面对身为父母身为中年人的现实而“相忘于江湖”,这比总被整体地当成件似有分量其实已毫无分量不关大多数城里人痛痒之事一再地旧话重提老生常谈要强得多啊!有时候被忘却简直意味着是被仁慈地赦免。

我说,卖票我原则上也能接受。但要看谁们来演,演些什么,水平如何?靠当年的知青们演,演些知青宣传队当年的节目,水平不难预见。纵然补充新的节目内容,也必是些匆匆编排的节目,水平还是可想而知。水平注定了不高,怎可向当年的知青售票?北京是大城市,数九寒天,又是晚上,返城知青们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看了一场水平不高的演出,而且花了钱买的票,心中会作何想法?我不信他们会带着满足感深更半夜在寒冷中久候公共汽车回家……

但是,虽然返城知青们的怀旧等于缅怀青春等于回忆“上山下乡”的岁月;虽然“上山下乡”乃“文革”运动中之运动——却不等于念念不忘地回忆“文革”岁月更不等于缅怀“文革”。恰恰是在这一点上,中国返城知青们,先被某些中国人故意地,甚至可以说是不怀好意地歪曲了,也可以说常常遭到不怀好意别有用心的诬蔑和诽谤。那某些中国人,先是些舞文弄墨者。诸如某些文人,某些记者——他们中自以为深刻,自以为敏感,又专好靠了这两种“自以为”煞有介事地经常吹出一串串是非泡沫的人。他们或她们像些雌雄螃蟹,吐沫自娱,总是企图引起世人对自己的注意。世上本无事,也没那么多所谓“热点”、“焦点”,有时纯粹是他们或她们搬弄起来的。他们和她们还是这样一些人——保全自己达到谨小慎微的程度,在大是非大事件面前一向畏畏怯怯,噤若寒蝉,这就使自己们的存在根本无法令人重视。但又常常沮丧于此,失意于此。那么只剩下一件事可做,便是搬弄是非借以营造泡沫话题。

大家当时还热烈讨论,如何成立一个“北大荒知青基金会”,怎样在北大荒知青中卓有成效地开展扶贫和不幸救助活动等等。

也是我们时代的沉重的鼓音。我仿佛倾听到了,沉重,然而多么有力!母亲,母亲,我爱你!

我就想到了《娜娜》这本书结尾的两句话:打到巴黎!打到巴黎!……

那时刻我真想将一直盘绕在头脑中的念头说出来,但努力克制了。沃克又说:“你了解的,我们瑞典人,对性的观念是很解放的。我所以要在中国与小雯举行婚礼,而不在瑞典,为的是让人们知道,我是按照中国的观念娶她为妻的。将来我也要尊重中国这一观念。你相信吗?”

沃克见我半天不语,低声问:“你是不是认为我……不道德?”

半个月后,沃克又出现在我家里。我用枣粥、炸年糕款待他。

我想,他们在车床旁竖起那块木牌时,内心里的虔诚无疑是要比迷信的老太婆拜菩萨少得多的,否则他们绝不会对我说出那么一番左右为难的话。他们不过是习惯地按照“文革”中的一种“传统”行事罢了。没竖起之前是木头,竖起之后就成了“圣物”。若再去掉则有亵渎之嫌。我想了一会儿,便对他们说:“不必为难,小事一桩。我有三全其美之策,保证做得使你们满意。”

学习伟大的领袖maozedong……

妻问:“那里有电冰箱么?”

沃克愤愤地说:“可我是要在中国自己寻找,而不是要别人向我兜售!”

她只作没听见,看也不看我一眼。

一位服务员小伙子来撤菜盘,我问:“看过电视剧《今夜有暴风雪》么?”

我默默地点了一下头。

散会后,许多人对我点头微笑。“文革”前的毕业生,无论毕业于文、理、工学院,还是毕业于什么艺术院校,代表们都认为是他们的学生。

于知青一代是人被时尚抛弃的窘。

于当代青年是被时尚玩于股掌的窘。

总体而言,知青一代的多数现在孜孜以求的是物质以及物质的时尚,心中殷殷向往的却大抵是文化的时尚。

因为如果左邻右舍家里都有了Vcd,唯自己家里没有,为着不羡慕别人家,自己家也得及早攒够钱买一台。买了,也就为家庭尽到了时尚的义务。至于看时装表演那一类文化时尚,自己没去,完全可以想象别人也没去。别人家里明明摆着Vcd,别人的儿女明明拥有电脑,想象别人家没有是不解决问题的。自欺欺人可也,欺儿女不可。而儿女对于当了父母的知青一代,自认为最不可欺,自认为期之有罪。

知青一代对物质时尚的关注重于对文化时尚的关注,差不多都是为了儿女,只能将对文化时尚的向往之心留作自己难以成真的梦。

他们所向往的文化时尚,一般而言偏好于雅。这是由青少年时期受的正统教育决定的。它当年以负的方式灌输于他们的头脑,如今却得出正的追加值。文化满足方面什么都见识过的孩子长大了想满足从没见识过的。孩子从没见识过的当然是少儿不宜的。于是长大了迫切地急着补上这一缺课。文化满足方面几乎什么都没见识过的孩子,长大了想满足最基本的,或是从最基本的满足开始追求。而最基本的文化,传统意义的也罢,时尚意义的也罢,一般都是最大程度保持文明内核的文化。

与知青一代相比,当代青年之大多数,表面孜孜以求的是文化,内心里殷殷向往的是物质。

因为文化时尚提供五花八门的快乐。许多种文化快乐过时不候。今天还是最佳风景,明天就成过眼烟云。所以必须赶场一样去追,才不至于错过。

又因为文化时尚的快乐受岁数限制。比如“蹦迪”,非年轻不可,老了跳不动,也经不起那一种强烈的音乐对耳膜的摧残。比如结伴郊游至夜野宿,未婚男女青年一夜风流不足为怪,也不足论道,是年龄的特权,哪怕回来的路上就吵翻了。或并不吵,却好像彼此之间什么特别的事都没生过,又恢复到单位或公司里的一般同事关系。而有了家室的中老年人,就基本上没这特权。想向青年学习,那也得偷偷的,没了青年们的潇洒和坦荡自然。

还因为当代青年从自己父母身上,包括从知青一代身上,悟到了青春的宝贵,总结了什么都可以辜负,但是千万别辜负自己青春的人生原则。那原则基本上可以叫做“及时行乐”。这其实也不见得是一种多么有害的人生观。只不过保守。只不过不全面。由于不全面而保守,由于太现代而累。从积极的角度理解,工作之余,事业之外,倘其乐不邪不恶不危害他人,及时“行”之,倒也可取。

当代世界,几乎每天都在以商业的名义挖空心思地制造着如此这般的花样百出的文化时尚,中国也不例外,以满足当代青年在文化标榜之下对时尚快乐的蚕食。并且,此类快乐越来越趋于平价。

至于物质,它所满足的不仅仅是人的快乐,而是享受的级别。高级别的物质享受皆是高消费。当代青年既还为青年,一般没有经济实力达到。所以权作向往,储存意愿中。通过对文化时尚快乐的追求,渐渐地迂回地接近那物质享受时尚的高级别的目标。

比如通过“傍款”的时尚,接近美女香车的目标;通过与洋人“友谊”交往的时尚,接近做洋太太洋夫人的目标。

当然不都如此。典型仅只相对于普遍。

知青一代中,也有命境富贵了之后而忘乎年龄的前提,急急于在两类时尚方面都“猛药恶补”的例子。

某次我参加一部影片的映式。放映结束后举行影迷座谈。

青年群体中,不期然地站起一位中年女士,肥胖的身躯紧裹着束瘦的旗袍,椅背上搭着貂皮大衣。染成紫色的,纹过的眉,涂得腥红的唇。一只大而软的白手比来划去,红指甲晃人眼目。她侃侃而谈,从制作水平到剧本水平到表演水平,一一道来,足足说了二十几分钟。

她一身的物质时尚。

而参加影迷协会,充当影迷,又是何等文化的时尚呵!

两类时尚集于一身。

只不过以她的年龄,充当影迷未免迟了十几年;将自己的头和脸搞到那么现代的程度,也未免缺少明智。

后来别人向我介绍,她竟是我的北大荒知青战友。

我内心里倒一点儿也没有取笑她,但在她面前一时觉得大不自然,甚至有点儿不知如何是好。同时,内心里涌上一种酸楚。

知青一代与时尚的关系,在她身上最为典型地体现出喜剧性的悲剧意味儿……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s
推荐阅读: 霸道总裁腹黑妻 魔兽传奇手游 魔语寄情 作者:默婵沐辰 爱恨如梦歌曲 冰川水晶尸 老赵家事 大姨妈 聊城宇通物流 傲血轩辕全集 时空涟漪 沧海琴音